30年来,大马油棕种植面积蓬勃增加并延伸至一些问题土壤也用来种植,这就包括泥炭地。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进,泥炭地如今也适合种油种植使到原本用处低的土地亦有派上用场的机会。
截至2016年,大马种于泥炭地的油棕共有666,308公顷,当中砂拉越43,7174公顷,西马20,7458公顷及沙巴21,406公顷。这原本多元生态的森林转眼间被換成单元作物而扰乱了平衡生态使到油棕面对诸多虫害 (食叶虫,白蚁,袋虫,甲虫等) 及鼠害问题尤其 Tirathaba mundella 飞蛾禍害。这种虫俗称油棕果串飞蛾对油棕雄花串与雌花串皆攻击不误。其实果串飞蛾危害油棕早在1934年由农业部报导过,时间过了70年虫害依然存在而显示其难搞的一面。果串飞蛾对泥炭地刚结有初果的油棕为害最为深刻。果串受创及损失率可高达50%。为何如此呢?
这就关系到初果熟了没采下或者果串授粉率差造成成长停顿及腐烂而引来这害虫寄生于繁殖,下卵孕出后的幼虫成为攻击花及果串的生力军。受创的果串可能因此而流产。这害虫的生长周期仅一个月但幼虫可连续噬果14 – 17天,而且繁殖迅速固为一种不可轻视的虫害。
有鉴于此,泥炭地业者常常把下种12 – 18个月油棕长出的初果每个月清除一次,一方面认为这作法有助于防止虫害,二来也认为树的成长会更好,因为初果去除后树可把资源转向其他植物性成长。林间的卫生程度一旦改善相信有助于减少果串虫害的发生。然儿事实是否如此呢?一项研究试验切否定了清除初果对预防果串虫害所产生的效果。
这项研究试验在砂拉越进行,该段园丘有314.68公顷低于5年树龄油棕。在树下种后20个月、21.5个月及23个月分别进行了3次去除初果及雌花串,当然还有一段对照组是完全没有去除花果串的以作比较。
三轮去除雄花串、雌花串及初果之后每两个月的研究结果显示,去除花果串组别展现更高的虫害问题,记录下种20个月后的41.63%,21.5个月后的13.24%及23个月后的7.68%。若和对照组 (没进行任何去除花串组别) 所显示的虫害率 (17.21%、4.78%及4.55%) 比较显然来得高。这是其一。
第二点就是平均幼虫点算也显示花果串处理过后的组别比对照组高,譬如下种20个月后的28.68只相对12.84只,增幅123.44%。
这项研究试验所显示的结果说明三轮次去除花果串并没带来降低果串虫害的效果,因此单靠这一作法是不行的,尤其在严重災区,其他办法如虫药控制或许是必要的。
资料来源:
Su Chong Ming et al., “Field Ablation As Cultural Control For Bunch Moth Tirathaba mundella Infestation In Young Mature Oil Palm”, Journal of Oil Palm Research Vol. 28 (4) December 2016 p. 463-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