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提升树伞效率可增强产量

提升树伞效率可增强产量

  • Post category:文章 / 油棕

园丘里油棕树将日益长大及增高,其枝叶 (fronds) 亦横展以吸收光能并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碳水化合物作为成长用途。枝叶开展的形态从高处看下去犹如一把伞子,因此被称为树伞,众多树伞形成的景观则是成所谓的林伞了 (以下皆称为树伞,也意指林伞)。由于油棕的成长及产果大大地依赖着光照程度及青叶总面积,因此树伞的形态是否处于最佳状态或不符光照效能情况下将会展现明显的产量差异。


如何避免因树伞不佳使到产量逊色的情况发生应从树伞认知及管理方面下手,包括了解影响树伞的个各因素,以打造出最佳的树伞形态并提升油棕产量。树伞管理不单只采取正确的种植密度及提供修叶指南,它甚至须要种植人能评估及察觉过量修叶所引起的症状、树之间的相竞情况、树伞成长不足等现象并采取改善步骤 (修叶、瘦林、施肥)。本文即是表述这方面的资讯并着重于选择适用的种植密度以打造油棕经济寿命期最理想的树伞形态。

叶子 – 油棕产量的泉源之一

油棕树的叶子是它制造食物的平台,因此一段油棕种植面积里的青叶总数量或总面积也就与其产量有直接的关系了。一般上,叶子减少情况是发生于虫病害祸区、过度修叶、泥炭土树倾斜率过高、施肥不足或不正确的种植密度。堪知油棕树叶子自下种后10 – 12年里将持续成长,因此如何驾驭以享获树伞形成期所带来的效益确有了解的必要,尤其在种植密度方面意义更大。

根据这说法,那么园丘里的树伞形态若能长期维持在最佳形态状况是获取最佳产量的途径之一。要达到这境界叶子长势要好是必要条件了。这方面是采用 “叶子面积指数” (leaf area index (L) ) 作为衡量点,以5 – 7之间最为理想。L的计算方程式是:L 叶子面积 (m2) x 叶子数量 x 种植密度 (棵/公顷) + 10,000。这是研究作业所必须使用的方法以了解树伞效率,但对种植人重点应该不是这些,而是方法使用后所形成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了。

例如从一段火山红黄土质上下种8年的油棕发现到叶子面积达到指数8这最高点,之后由于叶子开展率速减,并减少了叶子面积,再加上叶子数量因树龄增长而减少的情况下造成了叶子面积指数因此下跌。


保留枝叶稳定叶子面积

以136 – 143棵/公顷的种植密度来说,树伞一般上会在油棕下种约5年后完整地形成,但准确的时间则视地肥力、施肥作业、气候及油棕品种而定。种植密度越高,如一项种于北苏门答腊高达160棵/公顷密度的油棕园,树伞的形成比128棵/公顷的园丘快了整10个月。下种后10 – 12年的中等种植密度每棵树若保持着30 – 40片枝叶或相等于4 – 5层枝叶,则能把叶子面积指数稳定下来。

因此,成功的林伞管理法的第一步即是不管在任何种植地点及任何树龄下都应保持着最理想的叶子数量,所谓”最理想”是指光照摄取率处于最佳点,也就是说,叶子数量不可太少,免得白白浪费了应得的光照率,但叶子数量太多将造成树间光照竞争加剧、呼吸消耗提高,使到树提高植物性成长 (如增高等) 而牺牲了产果效率。

虽说趁早将树伞建立起来有助于获得较佳的早期产果量,然而树伞亦在这旺盛时段将持续扩展进而使到树间相竞情况开始涌现,若没察觉及给于处理料将影响产量。如此这般的相抑现象纯属一般生、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而油棕作为经济作物要它丰盛地产果则需一些外围作业辅助。在这层面上,枝叶进而树伞及林伞管理就显示其重要性了。与此同时,这方面的探讨也梳理出两项让油棕在其整段经济寿命里拥有理想的叶子面积指数,如下列:

● 采用高种植密度以获取更佳的早期产量,并当树伞形成后进行瘦林,即是把一些树清除掉,避免树间相竞情况恶化而影响产量。

● 采用较低的种植密度,因此就不必瘦林,但早期产果量肯定没上项作法那么丰硕了。

要采用那一种种植密度则需视土质及地形等而定,土壤测量及土质分析报告可作为有力的参考指南。从其它方面来看,太阳光照率也是选择种植密度所应考虑的事项,这是因为光照幅射越高那么叶子面积指数也跟着提高。在这定论下,光照率较佳的地区 (如晴天日较多等) 应采用较高的种植密度而在高雨量及长期多的地区则应采用较低的种植密度。虽然如此,如果高雨量地区的降雨多在傍晚间降临那么仍可考虑使用高种植密度。这一现象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西部一座名为 Mount Ophir 的山脚下,那里的油棕在高雨量 (但少云)、高光照率及结构良好且深层的火山土质一并结合下,产量潜能凛凛生威咧!


树相竞导致产量明显下跌

光照高亦代表着雨量可能会较少及产生湿度不足的情况,并导致叶子面积指数下跌。这两者间的拔绳现象也使到异常潮湿或干燥地区的树伞管理较为困难。另一项影响叶子面积指数的因素则是土质了;生长于良好结构土壤的油棕有较佳长势及较长的枝叶,例如曾有类式例子显示种在良好土质的油棕在下种3年后获得32吨/公顷的产量,但由于生长程度因土壤质佳使到长势旺盛产生了树间的相竞现象而使到随后一年 (下种4年后) 的产量剧减至16吨/公顷以下。

以上所述之导因除了相竞的负面效应外,也可能是因为首个收成年过多的修叶造成或因首年产量过高而产生的效果。光照、雨量、湿度或土质这4项外在因素即使对叶子面积指数及产量带来影响,在现有种植地也难于作出相关的改善工作,但仍于计划中的项目则有处理未来的优势,要避之或有备而来地应对皆能减少后相关烦恼。避之是指不适合地带上不种油棕,有备而来则指选择适合地带种油棕,并采用正确的种植密度。

内在因素则可通过人为作法以达到预期的产量效果。这些属于农耕作业的方式简述如下:

1. 种植材料种类的选择:不同品种的油棕种植材料有着不同的树伞伸展势,这包括枝叶长度亦因品种而有所差异。一般上,枝叶较短的品种可在相同面积种下更多棵,种植密度比长枝叶品种来得高。

2. 种植密度:没有其他因素能比种植密度更影响树伞的形成。有鉴于此,在考量土质及气候因素后所采纳的种植密度决定将影响日后的成长势,因此是管理上的重要决策之一。普遍采用的种植密度是136 – 143棵/公顷,但少过或超出的密度也不稀奇,唯树量少(如118棵/公顷)可能使到产量无法达标,而树量超过160棵/公顷可能造成产量先盛后衰的情况出现,管理上亦较为复杂了。

3. 修叶:修叶是树伞管理重要的一环,主要是减少树间的相竞现象但此作法并没那么简单,要如何鉴定相竞情况及如何对青叶作取舍?因此,一般上的修叶作法相信已能打造均衡的树伞,除了种植密度过高须要修掉更多枝叶但过量的修叶会导致树伞稀疏起来。普遍上,枝叶会在采果时被修砍以方便割果工作,或在空档时被修掉,这包括空果旧枝叶、中病或枯萎残枝、减少附生植物而修叶及减少散果被套住而修叶。


从实地研究显示,青叶是油棕成长的引擎,因此没必要时应尽量保留,这是促进树伞效益最简单且重要的步骤之一。在马来西亚进行过的沿海地实验显示中等程度地把叶子修剩少过40片/棵即让产量缓慢了下来 (请见图一),图一中所见之40片枝叶保有的25吨/公顷产量随着枝叶降至32片/棵时而滑至约22.5吨/公顷,随后当枝叶剩下24片时产量亦再下跌至约19吨/公顷。在另一项实验里,下种于不甚肥沃内陆地之8 – 12年树龄油棕,当枝叶每6星期修砍一次使到少于32片/棵,所见情况是产量剧跌 (请见图二)。

图二中显示由 R.H.V Corley 收集之4年平均数据及 C.W.S Hartley 收集之2年平均数据展现相同的结果,即枝叶少于32片/棵时,如24片/棵时或16片/棵,产量下梯般摇滚直下,产量即从32片/棵时的25吨/公顷跌至24片/棵的20吨/公顷,之后当每棵剩下16片枝叶时产量仅剩约13吨/公顷。图二及图三皆显示,成龄油棕保持着最少32片/棵,最理想则是保持约40片/棵 (下种后10年龄树) 是打造最佳产量的树伞管理法之一途径,也是确保叶子面积指数处于良好状态的方向之一。

各种不同种植密度及树龄地段应有的叶子面积指数虽然可以利用方程式计算出来,即从叶子面积及树龄的算法计出,技术性高之外看来也非大家兴趣所在。最表面且简单及直接的作法就是尽量保留未产果的轻龄油棕叶子,虽然此作法产生了野草管理上的一些不便也使到施肥工作因圆围野草清理问题而稍为受阻。这树龄的油棕可在开始产果后果串欲采前进行卫生修叶(sanitation pruning),以方便接下来的采果及后继的园丘工作。

已产果的轻龄油棕 (下种未及8年),每果串下保留2片枝叶而下种8年以上的成龄树因树以果重为先则在其果串下保留一片枝叶,同时也能保持到须要的叶子面积指数。此外,每年进行两轮次的修叶把树上枯枝残叶去掉免得影响采果工作。

4. 虫病害:食叶虫如袋虫及病害如灵芝病等,都是使到叶子大量折损及下垂并使到林伞效率大大减低的因素。根据 WJ Wood 等人(1973)所进行过的观察显示树冠上部新叶折损所造成的产量损失会比旧叶折损所引起的产量损失来得严重,因此,有效的树伞管理亦包括及时防笵虫病害的侵袭。

5. 除花串:这作业是指将下种后12 – 18个月油棕所生产的雌花串从叶基处拔除掉以促进更佳的长势,例如更高的叶子生产率、更长及更重的枝叶及更粗的茎干。雌花串是在长出约50%时被清除。雌花串被清除后将使到碳水化合物转化成其它植物性成长用途,对树伞的建立或有一定的效用。

6. 肥料:氮肥(N)将促进叶子成长率及初期产果势但过量则会使到树伞太蓬勃,产生光照相竞现象使到树长高得较快而影响了产果率。缺磷(P)则使到茎干长势往上缩小如三角形状,枝叶也长得较巧小,肯定降低树伞效率。钾肥(K)和氮肥有些共同点,即是有促进油棕树长势及增加叶子面积作用,其用量不足将使到树伞形态较差,对产果造成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施肥反应各不同,在巴布新几内亚火山土质所作过的实验显示,118棵/公顷种植密度的油棕产量随施肥后而明显的增加,而在186棵/公顷的油棕则没有因施肥而有所增加。这显示密度高的油棕因为树间相竞力高而埋没了应有的施肥增产效益;肥料肯定依旧被树根摄取,切是作为长高争取光照作用而非作为产果之用。

1,2,3,4,5,6,7,8,9,10,11:树间的距离对油棕的长势与产量影响深远。

 

資料來源:

Helmut von Uexkull, Ian E. Henson and Thomas Fairhurst, “Canopy Management To Optimize Yield” in Oil Palm – Management For Large and Sustainable Yields, Thomas Fairhurst and Rolf Hardter, Editors, PPI, PPIC and IPI, 2003.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