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ied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dn. Bhd.
No. 11, Jalan Teknologi 3/6, Taman Sains Selangor 1, Kota Damansara, 4781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Malaysia Tel : 03-61517924/25/26/27/28
Fax : 03-61517081
E-mail: sales@aarsb.com.my
Website: www.aarsb.com.my
劳工荒下的突围战:油棕园机械化能否来得及?
在马来西亚一座油棕园的清晨,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一辆橙黄色的自动采果车缓缓驶入林间,摄像头与机械臂静静地运作着,取代了过去必须依靠数十名外劳的人工作业。这一幕,在如今的棕油产业中,依然是一种 “未来感” 的象征 —— 但它正在变得越来越真实。
一场无法回避的 “人力危机”
马来西亚的油棕业长期以来高度依赖外籍劳工,占据了70%以上的园区劳动力。过去十年,印尼、孟加拉与尼泊尔的外劳来源国逐步收紧输出,加上COVID-19疫情后的边境政策变动,令本地油棕园 “人等活” 的现象频频上演。2024年马来西亚棕油局(MPOB)数据显示,全国仍缺至少3万人手,采果、搬运与除草等基本工作严重滞后,影响产量高达15%。
“我家的园子几乎是靠一个年过五十的印尼大哥撑着,一走不开,收果就烂在地上。”来自柔佛的园主陈先生无奈地说。眼下的问题不仅是 “没人”,更是 “没人要做” —— 高温、高强度、低尊严的工作形象,让油棕园难以吸引本地年轻人。
机械化与无人化:救世主还是慢郎中?
机械化与自动化被寄予厚望。大马政府早在2021年便拨款设立 “油棕机械创新基金” (OPMIF),推动研发采果机械、割草机器人、无人机喷雾系统等。
在实际应用方面,目前较为普及的设备包括:
- 采果辅助车(motorized wheelbarrow):降低人力搬运强度,提高效率30%。
- 背负式电动锯/伸缩式割果刀:替代传统砍刀,节省时间与劳力。
- 无人机巡检与喷药系统:在大型园区日益普及,节省80%人力。
不过,要真正实现 “无人化油棕园”,还面临巨大挑战。首先是地形问题。马来西亚大多数油棕园分布于丘陵与不规则地形,不利于大型机械通行。其次是油棕的生长特性 —— 果串高悬不一,成熟不均 —— 需要较强的判断力与适应力,这对机器识别与操作系统构成难题。
根据MPOB 2025年3月的报告,目前全自动采果机的实地应用率不足2%,主要集中于地势平坦的大型园区。
成本与回酬:中小园主的现实考量
对于中小园主而言,机械化虽好,成本却是一道门槛。一个简单的电动割果锯售价在RM1,500至RM3,000之间,全自动采果设备则高达RM100,000以上,维护与维修成本亦不低。

Twin Arrow Fertilizer Sdn. Bhd.
No. 36-1F, Jalan Setia Perdana BF U13/BF, Bandar Setia Alam, Seksyen U13, 40170 Shah Alam, Selangor, Malaysia. Tel : +603 3359 7711 +6016 9815 169
E-mail : info@twinarrow.com.my
Website: www.twinarrow.com.my
“我们想升级,但没有补贴根本玩不起。”砂拉越诗巫一位园主表示。事实上,机械化在大企业如FGV、SD GUTHRIE等已逐步推行,但占全国种植面积约40%的中小园主依旧在观望。
若以投资回酬期计算,小型油棕园若引入基本机械化系统,回本周期约需3至5年,若结合太阳能与IoT管理系统则更久。而在高通胀与棕油价格波动的背景下,这个时间对小园主来说充满不确定性。
走出技术孤岛:整合是关键
技术不是不存在,而是缺乏 “整合” 与 “落地”。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 “无人化油棕园一体包” 的概念试验区 —— 结合自动果串识别、无人运输车、AI灌溉管理、无人机巡逻系统。但要把这些零部件 “拼” 成一个经济可行的系统,还需强大的软硬整合与政策引导。
MPOB首席研究官Dr. Ahmad向媒体坦言:“技术有了,问题是把它从实验室带到园区,尤其是中小型园区。”他建议设立区域共享机械站、推动园区合作社融资采购,让多个园主共享自动化资源,降低门槛。
展望:来得及吗?
面对逐年恶化的劳工短缺问题,油棕园机械化转型已非 “要不要”,而是 “来不来得及” 的问题。业内普遍认为,若政府与产业各方协力,将可在2030年前实现60%以上园区的半自动化操作,并在地势平坦、规划合理的新园实现“无人管理”试点。
这是一场时间与资源的赛跑。技术已经准备好了,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把它用起来的勇气与智慧?
未来的油棕园,或许不会再是工人一刀一刀割下果串的身影,而是一台台机械臂在树下精准作业,一架架无人机从空中巡视病虫害。当人力退场,机器登场,油棕业或许也能翻开它的 “第二春”。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Hextar Fert Sdn. Bhd.
No. 64, Jalan Bayu Laut 4/KS09, Kota Bayuemas, 41200 Klang,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 3003 3333 Fax: +603 3003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