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xtar Fert Sdn. Bhd.
No. 64, Jalan Bayu Laut 4/KS09, Kota Bayuemas, 41200 Klang,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 3003 3333 Fax: +603 3003 3336
Website: www.hextar.com
以下是一篇探讨农药残留对农友健康、农作物及土壤的影响,并表达观点:
农药残留:看不见的风险,看得见的代价
在现代农业高度依赖化学品的今天,虫药(杀虫剂)、菌药(杀菌剂)以及杀草剂的使用早已成为农田管理的日常。它们的确在短期内帮助农民提高产量、控制病虫草害,然而,这些 “助力” 背后也藏着一层令人不安的阴影 —— 残留问题。对农友的健康、农作物的品质,乃至土壤的生命力,这些化学残留正悄悄留下长远的影响。
一、隐性健康威胁:农友的身体在默默承受
许多农友每天暴露在农药环境中,尤其是在施药时缺乏适当防护措施,或使用方式不当(如调配浓度过高、无风天喷洒、徒手接触等),导致农药经由皮肤吸收、呼吸道吸入甚至摄入口腔。
农药的活性成分大多数属于有毒化学物,例如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等,其毒性会干扰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甚至有的已被证实具有致癌性。短期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往往被轻视;长期暴露却可能引发慢性病、内分泌紊乱、生殖系统问题等。
现实中,不少年长农民的健康问题与早年长期接触农药有关。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影响往往在20年后才显现,成为隐形的 “慢性炸弹”。
二、农作物品质下降:食物中的 “化学记号”
虽然许多农药产品声称在采收期前 “安全期” 使用即可不残留,但事实上,残留量仍因气候、作物吸收速度、喷洒频率等因素而变化。即使在合规使用下,一部分农药残留依然会残存在农作物表皮、果肉甚至种子中。
这对消费者是一种风险,对种植者而言,也是对自身劳力价值的破坏。许多出口市场(如欧盟、日本)对农残标准极为严苛,一旦检测超标,将整批退货。若种植者不慎误用高残留农药,甚至可能一年心血毁于一旦。
此外,农药影响的不只是果实的“安全性”,也会影响作物自身的抗性与生长活力。有些长期使用的杀菌剂,会抑制植物本身的共生菌群,造成营养吸收效率下降,反而“越喷越弱”。
三、土壤生态退化:从肥沃到 “死地”
土壤是农业的根本,健康的土壤应富含有机质、微生物、蚯蚓等。然而,长期使用杀草剂与高毒性农药,往往破坏了土壤生态的平衡。
杀草剂残留在土中,会抑制下一季作物的根系发展,降低发芽率;部分杀菌剂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毁灭性打击,使分解有机质、固氮、解磷等关键功能下降。这也解释了为何一些高密度耕作区的土壤,逐年变硬、无味,甚至需依赖更多化肥才能维持产量。
更严重者,某些农药成分如百草枯、草甘膦,在热带高温环境下降解速度缓慢,残留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影响整块地的作物选择与轮作结构。
四、长期来看,我们正失去的,不只是 “安全”
农业本质是与自然合作的过程,不应变成化学战场。农药不是原罪,但滥用、依赖与忽视后果,才是真正的问题。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产量,而不顾长远的土地健康与人身安全。
幸好,这几年 “友善农业” “精准用药” “生物防治” 等理念逐步兴起,也有越来越多农友开始转向综合病虫害管理(IPM),以天敌、轮作、机械除草、堆肥改良等方式减少农药依赖。
这种转变虽然缓慢、充满挑战,但却是必须迈出的方向。政府也应加大培训与补助,让农友能接触到替代方案,而不是只能靠药桶作战。
结语:选择今天的用药方式,就是决定明天的土地命运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了产量,也埋下了代价。当我们讨论农业永续、食品安全、农友健康时,农药残留问题不应再被漠视。每一滴喷洒下去的药,都会留下痕迹,可能在我们的身体、土地,或未来的下一代身上。
选择更安全、更智慧的农业方式,不只是对农友自身的保护,也是对社会、生态乃至整代人责任的体现。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Fertitrade (M) Sdn Bhd
M-3-3, Blok M, Encorp Strand Garden Office, No. 12, Jalan PJU 5/1, Kota Damansara, 4781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Malaysia. Tel: 03-7666 8899 Fax: 03-7666 8891
E-mail : enq@fertitrade.com.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