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是一种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鸭,实现水稻种植与鸭子养殖的相互促进。要有效实施稻鸭共生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1. 选择适宜的稻种和鸭种
- 水稻品种:选择抗倒伏、抗病虫害、分蘖力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如籼稻、粳稻等。
- 鸭子品种:选择活泼、善于觅食、耐湿热的鸭种,如麻鸭、绍兴鸭、建昌鸭等。
2. 田间管理
(1) 适时放鸭
- 放鸭时间:秧苗返青后(插秧 7-10 天)开始放鸭,避免鸭子破坏幼苗。
- 放鸭密度:每亩放养15-30只鸭子,具体数量根据水稻生长情况调整。
- 放养时间:每天放养 6-8 小时,天气炎热时可适当减少时间。
- 夜间管理:傍晚将鸭子赶回鸭棚,防止夜间低温影响生长。
(2) 合理水位控制
- 插秧初期保持浅水(2-3cm),促进返青;
- 放鸭期间保持中等水深(5-10cm),利于鸭子活动和觅食;
- 抽穗扬花期适当控水,减少鸭子活动,避免影响授粉;
- 乳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水稻成熟。
(3) 科学饲养
- 饲料补充:鸭子在稻田中觅食害虫、杂草和有机物,但生长关键期需补充玉米、米糠、豆粕等饲料。
- 防疫管理:定期接种禽流感、鸭瘟等疫苗,保持鸭群健康。
- 合理轮放:定期调整放养区域,防止局部踩踏过度影响水稻生长。

Behn Meyer AgriCare (M) Sdn. Bhd.
Tel : 03-8026 3333
Fax : 03-8026 3350
Website: www.behnmeyer.com
3. 生态效益
-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鸭子能捕食稻田害虫,如稻飞虱、螟虫等,减少病虫害发生。
- 降低杂草生长:鸭子在田间活动可减少杂草,提高水稻竞争力。
- 促进土壤肥力:鸭粪是天然肥料,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 提高水稻品质:稻鸭共生模式可减少农药残留,提高稻米的品质和市场价值。
4. 收获与综合利用
- 水稻收获:根据品种确定适宜收割期,采用机械或人工收割。
- 鸭子销售:可作为生态鸭出售,提高经济效益。
- 副产品利用:稻草可用于鸭舍垫料或堆肥,提高资源利用率。
5. 经济与生态效益
- 增加收入:生态大米和鸭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售价更高。
- 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符合现代有机农业发展趋势。
- 可持续发展:实现稻田生态循环,减少环境污染。
总结
稻鸭共生模式是一种可持续、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适用于有机稻米生产。通过合理规划种植、放鸭、管理和收获,可以提高稻田综合收益,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农业的发展。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Twin Arrow Fertilizer Sdn. Bhd.
Tel : +603 3359 7711 +6016 9815 169
E-mail : info@twinarrow.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