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Fertilisers Sdn Bhd
68000 Ampang Selangor
Tel : 010-2170548
Website : www.tt-fertilisers.com
在2012年的時候,全球生产了6千5百万公吨的棕油,当中5千8百万公吨及6百80万公吨分别來自中果串油脂及果仁油脂。这等于每公顷平均生产4公吨的油脂,比其它温地带油籽作物每公顷生产0.3 – 1.2公吨的油脂多出多倍。全部棕油产量只用一千5百万公顷地,比生产8千700万公吨油籽油脂所需的1.94亿公顷地省了许多倍。从这里的估计,棕油生产效率超过其它油籽作物6.5倍。这种趋势对棕油的前程提供有利的基础,尤其目前全球各地对新种植地的扩张都以环保眼光来看待,砍伐森林来种植油棕显然已不讨好。
油籽作物须要每年翻种,对土壤的干扰及破坏性更大。油棕则每20 – 30年翻一次,土壤长期不受翻动,诚属良好保养土壤的作物之一。油籽作物的收成期也很短,不管气候变化如何都必须在数天内完成。相对下油棕收成则长年规化性进行,生产效率波动也就缩小,受气候的影响也较微。园丘工具在油棕领域皆常年使用,相对油籽作物种植只用于一時的收成期。这两种不同的收成法,即常年对比一時,在农作而言也是较为弱势。其它生产油脂的作物例如橄榄油及椰子油产量每公顷2.0公吨及0.3公吨,看來已经没有其它油脂作物的产油量能与油棕争峯。
油棕比其它油作物取得了更高产油量、更节省地库及工具用率更高之外,油脂价方面也来得便宜。资料显示,2013年11月每公吨棕油平均826美元,而大豆油、太阳花籽油及油菜籽油平均每公吨1,020美元,意味棕油比其它油籽油脂便宜了接近20%。
大豆油与油菜籽油因为油酸含量比棕油高,这点促使了它们取得较高价。棕油也可以享有较高的油酸含量,但仍需在这方面进行研发具含油酸的品种。
由于棕油在这之前及以后备受看好,印尼从2005年至2011年之间把棕油产量从年产一千560万公吨提高68%至2千620万公吨,一举把大马压了下来。大马这期间的油产量只增加17%至2011年的1千820万公吨,原因在于油棕种植地库没有印尼多。棕油未来发展方向在于取得最佳产量同時兼顾环境保护。
棕油的需求将在世界人口增加及社会发展下持读取得成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况且油棕只能在热带国家种植,欧盟对棕油可作成生物柴油供交通工具使用而成为导火线进而在近几年发动杯葛棕油行动。这行动难免带着保护大豆油及其它菜籽油的味道。姑且不论来意如何,棕油作为生物柴油的用途在欧美及其它国家依然有相当的比重而不会消失。
棕油在2012年的欧盟进口取得5.8%,仅落在中国当年6.6%之下。同年印度的进口为12.6%。西亚国家 (阿拉伯国家)、巴基斯坦及孟加拉皆是重要的棕油进口国。这些所述国家进口了2千200万公吨棕油,主要作为食油及其它食品用途。印度次大陆、中国、欧盟及阿拉伯国家进口全球75%的棕油,当中85% (2013年) 来自大马与印尼。该地区的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是棕油需求明显增长的因素。
其实,人口增长仅是其中一小原因,例如中国人口增长已大为缩小但棕油需求仍然殷切增加,这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动力,例如人均收入的增加带动人们对植物油的看中。相对动物油脂,植物油较健康、富含营养、价格较实惠及风味较佳相信是主要因素。资料显示,全球平均人均食用油消费从1997至2010年之间从11.3公升提高至15.9公斤,许多亚洲国家持读着良好的增长对棕油的前景无疑是一支强剂针。
在印度,棕油被炼成凝固油脂,欧美则用于牛油、食用油及饼干等。在阿拉伯国家,纯红棕榈油用于肥皂制作及烘焙食品等,总而言之,棕油用于食用油及食物油脂的广大消费使到未来棕油市场导向应进取这个市场。
全球每天在消费棕油的人数超过10亿人。这趋势日渐增加,为了应付日益增加的需求,那么把棕油产量提高是必须的。在提高棕油产量的同時也要提高油酸含量,但另一方面则必须降低饱和棕榈酸及硬脂酸。虽然饱和棕榈酸乃制作凝固油脂如牛油等的要素,但和单不饱和油酸比较,后者的营养成分还是较高而较受欢迎。这就是为什么高含油酸的油籽油脂比棕油价格更高的原因。高油酸的油脂在各种物品制作方面可多样化挥发,这就比棕油来得好。从这里即说明棕油的发展还有不少的进取方向应作改进。
Palm King Marketing Sdn Bhd
Tel: +603-3191 6535
Facebook: Palm King Marketing Sdn Bhd
Email: info@klspalmking.com
Website: www.klspalmking.com
例如油棕产油量停滯不前即必须正视的问题。大马棕油产量在2008至2012年之间比4.7公吨/公顷少了9%,而其它油籽作物产量在20 – 30年时间里每年增长1 – 2%。追根究底,老树少翻种是原因之一。若能把产油量增加到每公顷10 – 20公吨,那么棕油产量即可翻倍。这有赖于种植人采用高产油量品种來下种。
棕油产量的提升主要在于作物的基因操作及虫病害管理是否到位。一些主要作物可从减少经济价值低的部份转换去较高经济部份发展。例如将树的碳通量转向油脂生产,同時降低经济价值较少的部份如淀粉及纤维的组成。这一点在大豆方面已有报导。生物化学与基因科技已确认有种名位 WR11 的基因能提升油脂累积量。油菜籽作物的含油量从之前的45%提高到65%即说明这发展潜能并非天方夜谭之事。
虽然油棕被认为含油量高的作物,然而刚成熟的果串只含21 – 23%油脂,一些油籽作物含油量其实已高达40 – 46%,甚至一些豆类作物更含有75%的油脂。橄榄果实含18 – 34%的油脂,牛油果含5 – 30%油脂,因此开发含油量达30 – 40%的油棕品种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届时将把棕油产量翻倍,把棕油再上一层定位。大约8 – 10年前,油棕果实的一些重要基因已被鉴定,这已为整个未來的发展奠下基础。
油棕重要的部份是含油脂的果串而不是耸立且逐渐增加高度的树茎。若能将光合作用形成的碳转换成更多的油质将有助提高产油量。目前的情况是树将这些资源转换成经济价值较低的木质素组成方面 (例如树茎成长等),这无疑将减少油脂的形成。因此未来油棕开发也必须重视这一层面。若要说得更徹底,那么矮品种开发就是答案了。
在20世纪,小麦、稻米及大麦都在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些开发的新品种高度只有传统树20 – 40%的高度,碳资源都转换成更高的米谷产量,说穿了,不外是对有提高作物树茎长度的激素赤霉素进行干扰而形成。蘋果树从传统20米高度研发到现在仅1 – 3米高度就是赤裸裸的见证。油棕也能从这方面下手来开发高油量的矮品种。
典型的油棕果实的中果层含有大约35 – 40%的油酸、40 – 50%的棕榈酸及大约10%的亚油酸。然而最重要的品质是油酸。若棕油里含有高量的油酸,那么或许将取代目前在市场上的许多油籽作物,例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太阳花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油菜籽作物在之前含超过50%的的芥酸,后因芥酸在老鼠试验上有导致癌症的风险而在1960年代被美国禁止使用。加拿大育苗人随后开发称为 Canola 的油菜籽新品种,它含60 – 65%的油酸及非常低量的芥酸。此举使到 Canola 油受到世界各地市场欢迎,形成一股亿亿声的出口产品,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即便宜又富含营养的植物油。这项创举的开发花大约10年的时间。棕油而应可实现类式的成果。资料显示,Canola 油菜籽含有75%的油酸、大豆83%、大阳花油80 – 90%、红花油75%及橄榄油75%,相对棕油只有35 – 40%油酸含量,这一点成为棕油的弱点而必须加以改善为宜。
这就必须依靠生物科技如 TILLING 及 MAS 等作业程序。此外油棕基因较为窄小也是阻碍点之一。有鉴于此,大马棕油局就曾前往西非与南美洲收集更多的油棕种质以扩大基因基础。此行的结果发现了含有50 – 60%油酸的油棕可供渗入新开发项目中使用。提高油质品质包括把油酸含量提高将是棕油业的新里程碑。
资料来源:
Denis J Murphy, ‘The Future of Oil Palm as A Major Global Crop :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Oil Palm Research vol. 26(1) March 2014. MPOB.
Palm King Marketing Sdn Bhd
Tel: +603-3191 6535
Facebook: Palm King Marketing Sdn Bhd
Email: info@klspalmk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