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树刚成龄时所生产的初期雌花串体积小之外,含油量也不多,此时采收这些小果串,利润不丰,而且还须安排工人去采果,对面临劳力不足的园丘,这可是苦差。当然,这时候的小果串可以不采让它去,但是果串已消耗到树的资源分配,诚属可惜。况且许多初期小果串易于腐烂,因此趁它未成果时去掉也可保持树的卫生。有鉴于此,去雌花串作业有时就被引用。这作法就是当树上雌花串长至50%的可见度时将它拔除,以避免树继续为它供应资源。
这些省下来的资源可分配给树的其它部份如叶子、树茎及根系的成长,进而促进树的更佳长势。尤其在干燥季节,把这些初期雌花串拔除,可促进根系成长,也能降低树所面临的干旱压迫感 (Benard and Daniel,1971)。通常,这类去雌花串工作停止了之后,树会纷纷地长出更多的雌花串,为期约6个月,所结成的果串也较大及较重。这些就是去雌花串 (ablation / disbudding / castration) 的真正目的。
流行度减少
然而在这年代,拔除雌花串作法已没那么流行。一来就是这作法虽然可以改善树的植物性成长,但效果也是短暂的,二来乃因为树一旦种于适合的地理环境,那么这作法被认为是不须要进行 (Chew and Khoo,1973)。再来就是现今不少的油棕品种有早产及初期产能也佳的性质,因此这作法就失去吸引力了。虽然如此,它的用意并没消失,对须要以它来促进树成长及结更多雌花串的业者,它依然有效用。
用于新种植地区
在这方面,Rankine 与 Fairhurst (1998b)指出,去雌花串的进行应长达12 – 24个月。但是 Jacquemard (1998) 建议,正式开始收割油棕鲜果串前的6个月里进行这作业即可。尤其现今种植材料已有更高的初期产能,固此这作业不宜进行得太久。另一方面,通常此作业不会在翻种地或扩充原有种植地油棕上进行,尤其当地已经设有油棕厂了。这番说法显然地说明拔除雌花串作法已被用来作为延迟新种植地设新油棕厂的目的直到园里鲜果串产量达到经济规模后才来设厂生产。这现象可能会出现于高度开发新种植地的国家如大马。
去雌花串的作法有时不须全面及同时进行,以避免之后果串大量涌现而使到月产量失去平衡。固此,它的进行有时非全面性。在良好管理下的新种植地,假如油棕可在下种后24个月就开始产果,那么去雌花串可于下种后的12 – 18个月里进行。虽然这作业具有一定的效益,但是有时它被放弃只因为须要额外劳力去执行。其实它真正须要用到的人力并不大。
试验成果
早期去雌花串曾被试验 (Chew and Khoo,1973) 以了解它对油棕各方面的影响或效果。在三个不同土质的地段,去雌花串进行1 – 2年,之后油棕树显然长大了,虽然主要地段的树的枝叶也增加了但此增势并不长久。2 – 2 1/2 年的有关产量数据显示,去雌花串地段的累积产量并没占优势,反而去雌花串共2年的地段的产量比没去雌花串地段产量明显的低。去雌花串被发现降低了雄花串的生产量。这一点将造成授粉效益下降而影响到产量。

Twin Arrow Fertilizer Sdn. Bhd.
Tel : +603 3359 7711 +6016 9815 169
E-mail : info@twinarrow.com.my
Website: www.twinarrow.com.my
有关试验中去雌花串一年的油棕,新生雌花串的增加趋势保持了6个月之后就恢复至约平常的水平,而去雌花串长达两年的油棕,首6个月的产量很高,之后就明显下跌,过后再明显回升。不管去雌花串作业进行一年或两年,最终的累积产量都不会超越控制组产量,甚至还低了14.1%。这一劣势相信可通过补肥方法来达到平衡。毕竟,去雌花串的油棕叶子分析显示各养份水平偏低,说明这作法下的油棕对养分的消耗较大而且养分需求也较高,如果不追肥肯定无法满足树的需求。
所引起的产量波动形态
最后,去雌花串后,首先产量会明显提升,之后产量会因为较多的果串流产现象出现而下降。树于此阶段的养分需求增加却没有补给可能是导因之一。这期间的产量也可能会波动并和平常因地理环境因素引起的波动不一致。去雌花串作业的另一好处就是延迟采果期,并通过接后而来的盛产来正式开始收割鲜果串作业,果丰将提高采果成本效益。但是此盛产期以落于适合气候下为宜,而且不要忘了施放肥料以满足此阶段树对养分的较大需求也或可缓和之后可能到来之低产期的冲击力。
參考資料 :
1. R.H.V. Corley and P.B. Tinker, The Oil Palm, 4th Editi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3, pp. 111,302 – 303.
2. P.S. Chew and K.T. Khoo, “Early Results from Disbudding Trials On Oil Palm”, Advances in Oil Palm Cultivation, (Eds.R.L.Wastie and D.A. Earp), ISP, 1973.
3. K.W. Chan and C.K. Mok, “Castra ” on and Manuring in Inmature Oil Palms on Inland Latosols in Malaysia”, Advances in Oil Palm Cultivation, (Eds. R.L.Wastie and D.A. Earp), ISP, 1973.
4. Helmut von Uexkull et al., “Canopy Management to Optimize Yield”, Oil Palm – Management for Large and Sustainable Yields, (Eds.) Thomas Fairhurst and Rolf Hardter, PPI, PPIC & IPI, 2003, pp. 170.
5. Benard G. and Daniel C. (1971) Economic de l’eau en jeunes palmeraies selectionees du Dahomey – castration et sol nu.Oleagineux, 26, 225 – 232 (4.3.7.3; 10.4.2).
6. Rankine I.R. & Fairhurst T.H. (1998b) Filed Handbook – Oil Palm Series, Vol. 2, Immature. Potash and Phosphate Inst, Singapore (8;10).
7. Jacquemard J.C. (1998) Oil Palm, Macmillan education, London (7 –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