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Fertilisers Sdn Bhd
68000 Ampang Selangor
Tel : 010-2170548
Website : www.tt-fertilisers.com
睡眠病 (Sleeping Sickness) 和油棕扯上关系乃因为这病症的病原体就是引发非洲睡眠病(African trypanosomiasis) 的元凶,但来自同属却不同类型。这病原体是体积非常细小的锥虫 (trypanosome),它附于舌蝇(俗称采采蝇)体内,并在舌蝇叮咬人类及动物时把锥虫传播了过去。睡眠病也称为嗜睡性脑炎,锥虫攻入人体并引发各种炎症使到患者昏睡情况增加,最终导致昏迷及死亡。这病症曾经造成成千上万非洲人民尤其是儿童及妇女死亡。据知,这病症在目前的非洲威协性仍高。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及潜伏性使到初患者不察延医而最终病入膏肓。患者趁早医治可得痊愈。在南美洲,另一类锥虫也引起了这病征。
油棕树也患上
锥虫不单寄伏于人类及动物体内,它也在患上 “突枯萎病” 油棕树被发现大量地存在。这病名也因此而套用在油棕。其实,油棕睡眠病就是油棕突枯萎病的另一名称,英文称为 Marchitez sorpresiva 及 sudden wither disease 等等。故名思义,其症状已不言而喻了。患上此病的油棕树,从外观症状出现到树干枯仅需3 – 5个星期的时间,病发力非常快速。
在中、南美洲,从秘鲁横跨巴西至尼加拉瓜,这病症并不是新鲜例案。早在1963 – 1970年,它首次地在哥伦比亚造成明显的油棕损失,患病树年龄早至两年树。在厄瓜多尔( Ecuador),此病历于1973年首次被发现。若从文献资料来看,1920年代在苏里曼 (Suriman) 发生的棕榈树因怪病而死亡的事件相信由这病症所致。据知,锥虫仅对3种热带植物带来破坏,即椰树、油棕树及咖啡树。
油棕树受创
在病情方面,一旦此病症状在油棕树出现,通常将导致10 – 60棵树随后死亡。在哥伦比亚,报导显示在某个园丘,15 – 20%约2 – 3年树龄的油棕树在患病的一年里死亡。当病树达12年树龄时,3份之二的油棕树被它消灭了。许多园丘有90%的油棕树因此而死亡。这也包括5年树龄油棕因染上此病而导致3份之1的树被摧毁了。由此可见,此病症一旦恶化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它在新的油棕种植地可说是具潜伏风险的恶病之一。南美洲油棕 (Elaeis oleifera) 具有抗衡此病的抗体,反之非洲油棕 (Elaeis guinensis) 则没有,因此将前者的抗体基因纳入后者的选育 (breeding) 项目里可能会展开。
病树症状
在油棕所出现的睡眠病乃由锥虫类之 Marchitez sorpresiva 虫子所引起,患上此病时,树的旧叶片尾端会呈现褐色或褐红状,并延蔓至所有叶子,并往上发病使到新叶子也出现同样症状,整个树冠变得灰淡犹如被火势灼伤的情况。在病患中期,叶子褪青犹如缺氮症状,之后进入叶黄及褐红颜色。褐色叶子最终都枯萎。患病树龄介于下种后18个月至19年树。除此之外,病树的雌花串及青果串将流产。病树的细根分析显示,初期病症出现时,细根已被破坏了。当树冠约3份之一的叶子褪青时,其主根及次根也出现被破坏情况,而树基处有时会有腐化现象并形成树洞 (cavity)。
油棕睡眠病从被发现到寻找到它的带病元凶前后花了不少的时间。采采蝇最终被发现是这病原体 (锥虫) 的带动者。采采蝇在园里的行动不易被发现,它藏身于树干间、枝干间及花串间,也不见于在园里飞动,不易捕捉,喜暗及潮湿的环境,行动显得神出鬼没,因此病如何在园里传播也不能断定,只能假设它们从树上爬到地面并再爬上另一棵树。

INO Nature Malaysia
Facebook : INO Nature Malaysia
Website : www.inonature.com.my
病原体的研究
锥虫与植物的关系及对某些农作物所带来的破坏其实早在1909年就已被提及被争论过。这课题之后就沉静下来乃因为没有经济作物被波及。直到1931年胶脂树及咖啡树受到锥虫的破坏而再次受到专家们的关注。微生物及植物病理专家对某病原体的研究可能包括取得病原体并进行人工繁殖以了解它的生态进而研发应对的药物。其带病者之采采蝇那耐人寻找的动向也是研究过程延慢的因素之一。当然,培殖及以生物科技法确定其构造及各生理性资料亦须使用不少的时间。
对病原体之锥虫的研究其实也有结果可言,即它身长20微米 (microns),等于20/1,000mm的体积,并在病树的各组织里被发现,例如根系、分生组织、剑叶下方及花串炳里。锥虫乃是一种原生物鞭毛虫以入侵树韧皮内部并造成破坏。
防治法
在哥伦比亚进行的试验显示,喷洒杀虫剂及杀草剂可把这病率从控制组 (不喷洒地段) 的53%分别降低至35%及13%,若杀虫剂及杀菌剂渗合后来喷洒则能进一步地把病树死亡率降至2%。携带着锥虫于体内并在油棕园丘里活动的采采蝇乃至其它相关的带虫体是以棕叶为食物而其幼虫则以野草根系为其食源。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这类成龄的带虫体只要有6 – 19只数就能让100棵试验树中的13棵在2 – 4天里就出现患病症状,而且带病原树脂一旦置入健康树也会造成感染。
除此之外,采用 endrin (organochlorine) 杀虫剂被发现能控制病情,即轻龄油棕以0.4%而成龄油棕以1%浓度2公升/棵之量在树脚下喷洒,并每两个月进行一次。Lindae 亦是替代 endrin 用来控制这病症的虫药,因为前者毒性高且非环保及属于被禁用的农药之一。野草 (尤其 Panicum maximum) 管理亦被视为有正面效益的作法之一。其实以栽种豆科铺盖植物来管理野草不仅对控制各病原有一定的效用,对油棕成长亦有良多益处。采用拥有拮抗睡眠病的 E.oleifera 及 E.guinensis 交配种种植材料亦是可能的治本方案之一。
資料來源 :
1. M Dollet, E Muller, D Gargani, “Sleeping Sickness of Oil Palm in South America”, 1996 PORIM International Palm Oil Congress Proceedings (PIPOC 1996),PORIM. 第379 – 390页。
2. P.D. Turner, Oil Palm Diseases and Disorder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第122 – 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