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xtar Fert Sdn. Bhd.
Tel: +603 3003 3333 Fax: +603 3003 3336
Website: www.hextar.com
马来西亚和印尼在油棕单产(即每公顷鲜果串产量)上确实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在多个年份和地区都被观察到。通常:
马来西亚的油棕单产普遍高于印尼,尤其是在已开发成熟的种植园中。

Hextar Fert Sdn. Bhd.
Tel: +603 3003 3333 Fax: +603 3003 3336
Website: www.hextar.com
然而,印尼近年来油棕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部分地区的产量差距正在缩小,甚至个别大企业种植园已能与马来西亚相媲美。
产量比较(大致数据):
指标 | 马来西亚 | 印尼 |
平均鲜果串产量(FFB) | 18–22 吨/公顷/年 | 14–18 吨/公顷/年 |
平均棕油产量(CPO) | 4–5 吨/公顷/年 | 3–4 吨/公顷/年 |
注:印尼部分大种植园(如 Wilmar、Sinar Mas)可达4–5吨/公顷,但小农产量仍显著偏低。
差异背后的主要因素:
1. 种植者结构
马来西亚:
- 商业化程度高,大种植园(如FGV、Sime Darby)占比大,管理规范。
- 小农比例较低,且多有合作社或机构支持。
印尼:
- 小农占油棕种植面积50%以上,很多为自种、自销,缺乏技术与资源支持。
- 大型公司虽然管理先进,但覆盖范围有限。
2. 种植年限与品种更新
- 马来西亚大多油棕园更成熟,已完成一至两轮翻种,使用高产Tenera杂交品种。
- 印尼很多油棕园为2000年后扩展,新区尚未达到盛产期,部分使用劣质种苗。
3. 农业实践与技术管理
- 马来西亚更注重良好农业规范(GAP)、机械化、精准施肥、水利管理。
- 印尼一些偏远地区仍采用手工、低效率管理方式,病虫害控制不足。
4. 基础设施与物流
- 马来西亚道路、工厂布局完善,鲜果串运送更及时,避免油酸值上升,确保出油率。
- 印尼部分地区路况差,鲜果运输延迟,影响榨油质量和效率。
5. 政府与行业支持
- 马来西亚设有马来西亚油棕局(MPOB),推动研发、品种改良、产业标准。
- 印尼也有BPDPKS和政府支持机构,但执行力和渗透力不及马来西亚。
未来趋势:
- 印尼在翻种(replanting)与小农支援方面若持续加强,有可能逐步缩小与马来西亚的产量差距。
- 马来西亚则面对劳动力短缺与土地限制,可能转向提高单产与自动化来维持优势。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