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过老,产量下滑 —— 翻种,刻不容缓!》
在马来西亚辽阔的油棕园中,一场 “树龄危机” 正在悄然发酵。
从空中望去,那些高达十几米、枝繁叶茂的老油棕树,仿佛仍在静静守护着国家的黄金产业。但实际上,它们的贡献已大不如前。根据马来西亚棕油局(MPOB)统计,全国超过30%的油棕树龄已超过25年,正式步入“高龄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产量下降、采收困难,甚至拖累整个国家的棕油产能。
更令人警觉的是,2024年全国原棕油(CPO)总产量已开始呈现下滑趋势,这并非市场问题,而是“高龄树”拖了后腿。
为什么翻种迫在眉睫?
油棕的黄金产期为种植后的第4年至20年之间,过了这个年龄段,果串数量和油脂含量会逐年减少。而在翻种迟缓的背景下,大量老树继续占据着宝贵土地,却贡献有限产量,无疑是农业上的“资源浪费”。
此外,老树身形高大,果串挂得老高,不再是工人举手就能采摘的“好顾客”。必须使用特制长刀,操作技术要求高,还大幅提高了人力成本。如今在劳工短缺的大环境下,聘请熟练割果工人比以往更加困难,也更加昂贵。
不翻种,不仅割果难,收成少,还得多请人,这笔账怎么算都划不来。
有翻种的业者,现在笑了
沙巴拿笃的林志全先生是早期响应翻种号召的果农之一。他在2020年果断砍掉25年以上的老油棕,换上高产优质 Tenera 品种,并同时引入良好农业管理(GAP)配套,如精准施肥、覆盖作物及无人机喷洒系统。
“前三年当然是 ‘空窗期’,但第四年产果后,回本速度超出预期。现在单亩产量比以前高出40%,而且割果更轻松,劳工省了一半。”他说得轻松,但背后其实是一场大胆的赌注。
他赌对了。
根据 MPOB 数据显示,一株处于黄金期的油棕年产量可达25吨果串,而25年以上的老树平均产量仅剩15吨以下。若以当前每吨原棕油RM4,000计,新旧树每亩年收益差距可能高达RM10,000以上!
翻种成本高?其实有支援
不少园主对翻种望而却步,主因在于 “舍不得砍树”、担心 “前几年没收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政府并非袖手旁观。MPOB 和农业部近年推出数项“翻种奖励与贷款计划”。
此外,新一代油棕苗多采用 “高产 + 耐病” 双特性,搭配现代化管理工具(如 IoT 灌溉系统、AI果串监测等),将新园经营效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其继续“喂养”老油棕,不如趁早投资未来。
不翻种,国家也吃亏
油棕不仅是果农的收入来源,更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2023年,棕油出口贡献高达RM1000亿。然而,产量的持续下降将削弱出口能力,影响国际市场份额,甚至引起买家信心动摇。
再者,高龄油棕的病虫害抵抗力也逐年下降,容易成为病害 “温床”,一旦大规模爆发,损失更不堪设想。可见,翻种不仅是果农个人的决定,更关乎国家棕油产业的整体韧性。
是时候动刀子了!
或许我们都曾对那一棵棵陪伴多年的油棕树心存不舍,但农业讲求效率,讲求持续产出。面对高树低产、人工高成本、土地利用不善等三重压力,翻种已不再是 “选项”,而是必须。
要保住“大马棕油”的金字招牌,就必须从根做起,从树砍起。
现在不翻,三年后哭。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Hextar Fert Sdn. Bhd.
No. 64, Jalan Bayu Laut 4/KS09, Kota Bayuemas, 41200 Klang,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 3003 3333 Fax: +603 3003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