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Cosmos Industries Sdn. Bhd.
PLO 650, Jalan Keluli 7, Pasir Gudang Industrial Estate, 81700 Pasir Gudang, Johor, Malaysia.Tel : +607-2523788
Fax : +607-2512588
E-mail : sales_marketing@allcosmos.com
Website: www.allcosmos.com
泰国VS越南VS大马:谁是东南亚的水产养殖王者?
说起水产养殖,不少人会联想到波光粼粼的鱼塘、跳跃的虾苗,还有农夫戴着草帽满脸汗水地撒料喂鱼。而在东南亚这片水资源丰沛的土地上,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是三大 “水产玩家”。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 “谁更厉害” 的水中较量里,谁更胜一筹?今天就带你用轻松的方式,看看这三国在鱼虾大战中的表现。
第一回合:历史与产业规模
泰国 —— 老牌劲旅
泰国是东南亚最早规模化发展水产养殖的国家之一,尤其在1970年代后快速崛起。它的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出口全球,连欧美国家餐厅菜单上的 “虾仁炒饭” 里,很大概率就是来自泰国。而泰国政府长期投入研发,推广 “绿色养殖”、“疾病控制” 与 “可持续出口”,造就了一个相对成熟且国际化的产业体系。
越南 —— 后起之秀,但猛得很
越南虽然起步比泰国晚,但靠着强悍的农业执行力和出口导向政策,在短短20年内成为世界巴沙鱼(Pangasius)出口冠军。别看这鱼不花哨,但它肉质滑嫩、价格实惠,非常受欧美市场欢迎。此外,越南在养虾技术方面也急起直追,甚至开始挑战泰国的霸主地位。
马来西亚 —— 稳扎稳打型选手
马来西亚的水产养殖发展虽不如泰国和越南那样 “飞天式” 成长,但胜在稳定和多样化。尤其是在养殖模式上,从传统鱼塘、网箱到现代化封闭循环系统(RAS),样样有。政府鼓励“高值品种”如龙虎斑、七星斑、龙虾等,主打 “精品路线”,目标是 “小而精”。
第二回合:养什么?品种比一比
泰国的 “白金三宝”:白对虾、罗非鱼、海鲈鱼
泰国的代表种就是白对虾,几乎是该国水产出口的 “门面担当”。此外,还有罗非鱼,耐养、生长快,供内外销皆宜。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 —— 海鲈鱼(Asian sea bass),肉质细腻,在日式料理和西餐市场都有一席之地。
越南的 “无名英雄”:巴沙鱼、黑虎虾、青斑鱼
越南靠巴沙鱼打下半壁江山,尤其在欧盟和中东市场风头强劲。近年也开始大量养殖白对虾和黑虎虾,供应中国和日本市场。而在越南中部海域,也开始尝试养殖青斑鱼、鲷鱼等高价种类。
马来西亚的 “高值阵容”:龙虎斑、笋壳鱼、草虾
马来西亚最有特色的,就是其高值鱼种:龙虎斑(hybrid grouper)是国内外餐厅的 “招牌菜”;笋壳鱼(marble goby)在华人市场身价高涨,是农历新年餐桌上的常客。此外,马来西亚也大量养殖草虾(Penaeus monodon),口感比白对虾更Q弹,深受本地市场喜爱。
第三回合:技术 vs 成本 vs 环境意识
泰国:技术先行,但成本高
泰国在水产疾病防控、疫苗、自动化投饲系统等方面很先进,有些养殖场已经使用AI与水质感应设备控制水质和饲料,提升效率。但相应的,人工、地租和环保成本也较高。泰国近年来也非常注重永续发展,例如 “生物絮团系统(Biofloc)” 在对虾养殖中大为流行,既省水又环保。
越南:成本低,但环保挑战大
越南靠的是 “人多力量大” 和 “成本压低”,但有时过于追求量产,导致水污染与鱼病问题频发。虽然现在政府开始管控水源与排污,但整体环保意识仍有待加强。不过,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应变能力强,一旦发现市场机会就会大批“跟进生产”,效率高得吓人。
马来西亚:生态优先,但规模限制
马来西亚的水产养殖多采用 “可控生态” 方式,小规模、低密度养殖比较多,虽然养殖周期长、成本相对较高,但出品质量好。政府推动 “综合养殖” Integrated Farming),例如虾与海藻共生、鱼与蔬菜结合等生态循环概念,适合发展精品农业和观光农业。
总结:谁赢了?其实各有千秋
国家 | 代表品种 | 产业特色 | 挑战点 |
泰国 | 白对虾、罗非鱼 | 技术成熟、出口强国 | 成本高、竞争激烈 |
越南 | 巴沙鱼、黑虎虾 | 出口导向、效率高 | 环保压力、价格战风险 |
马来西亚 | 龙虎斑、草虾、笋壳鱼 | 高值精品、多样养殖 | 规模小、成长有限 |
所以到底谁最强?答案取决于你看重什么:
- 要规模与出口 —— 选越南。
- 要技术与稳定 —— 看泰国。
- 要高值与可持续 —— 别小看马来西亚!
番外篇:未来谁会赢?
随着全球对食品安全与永续发展越来越重视,未来的赢家可能不是 “谁产得最多”,而是 “谁产得聪明”。泰国的技术、越南的效率、马来西亚的生态养殖 —— 如果能三者结合,才是真正的水产王者之道。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Twin Arrow Fertilizer Sdn. Bhd.
No. 36-1F, Jalan Setia Perdana BF U13/BF, Bandar Setia Alam, Seksyen U13, 40170 Shah Alam, Selangor, Malaysia. Tel : +603 3359 7711 +6016 9815 169
E-mail : info@twinarrow.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