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on Hock” 笋壳鱼:慢养成珍的水中贵族
提到高档中餐厅的压轴鱼王,老饕们心中大概都少不了 “笋壳鱼” 这个名字。它的学名叫 “花鲈”,英文常称为 Marble Goby,而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大家更惯称它为 “Soon Hock”。这条看似其貌不扬的淡水鱼,却在餐桌上拥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一上菜便气场十足,价格自然也不俗。
肉质细腻,是餐桌上的座上宾
笋壳鱼之所以身价高,不单是因为它的肉质鲜甜,鱼刺少、口感滑嫩,更在于它那股 “不急于长大” 的性格。自然界中的笋壳鱼成长缓慢,体型饱满者难得一见,这也让它被赋予 “慢养成珍” 的气质。它的鱼身结实,蒸煮之后保持肉质弹性,无论是清蒸、酱蒸还是配上香菇火腿一起炖煮,都能带出鱼肉的原味鲜香,是喜宴、家宴甚至新年餐桌上的常客。
从野味变成养殖宠儿
在过去,笋壳鱼多为野生捕捞,分布在东南亚淡水河口、沼泽或水库之中,但野生数量逐年稀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因此价格居高不下。有经验的钓鱼客都知道,要钓上来一尾漂亮的Soon Hock是“可遇不可求”。
随着技术进步,马来西亚的养殖业者开始尝试将其人工繁殖,并发展出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控制水温、pH值和氧气水平,从而提供一个接近天然环境的 “五星级水族宅”。虽然笋壳鱼的成长周期长,一般需两年左右才能达到上市规格(约500克至1公斤),但其高售价和稳定市场需求,使得这种慢热型养殖反而显得值得。
养在 “家里” 的高档鱼
与传统的池塘养殖不同,马来西亚一些新兴的笋壳鱼养殖场采取的是室内循环水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简称RAS)。这种系统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在不依赖自然水源的情况下持续控制水质,减少疾病爆发的风险,同时节省空间和水资源。
尤其是在城市附近,越来越多 “都市养鱼人” 开始尝试把养殖设在工业楼、仓库或农业科技园区内,实现“从鱼缸到餐桌”的短链供应。RAS虽然初期投资较高,但管理效率和产出品质较为理想。
市场需求稳定,出口有潜力
目前,大马本地对Soon Hock的需求主要来自中高端餐厅、酒楼及出口市场。尤其是香港、新加坡和中国部分城市,对这种淡水高档鱼的接受度高,消费能力也强。近年来,随着更多消费者重视食品安全与可持续来源,人工养殖的Soon Hock逐渐成为新宠。
据业内估算,每公斤笋壳鱼的市场价格常年维持在RM70至RM120之间,视乎大小和质量而定。若能成功打造“无泥味、肉质紧、养得慢”的品牌印象,甚至有望冲击更高端的市场。
慢养,是一种价值
当然,养殖Soon Hock也并非人人皆可。它对水质、密度、饲料和环境控制都非常挑剔,加上成长周期长,对养殖者的资金周转和技术管理能力是一种考验。但正如酿酒、养茶、种榴莲一样,越是“等得久”的东西,越能培育出独特的价值。
对于愿意投入时间、耐心和技术的水产人来说,Soon Hock就像是水中的“松露”或“和牛”,是可以慢慢培育、细心经营的产业。
结语:不急,才香
笋壳鱼不快长,养的人不急,吃的人自然更懂得珍惜。在这个什么都讲求快的时代,Soon Hock提醒我们——有些味道,真的得等。等一口慢养的鱼,等一种细腻的风味,等一个属于水产的精品时代。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Chan Hock Seng (M) Sdn Bhd
Tel : 06-556 1086, 012-964 4932
016-663 6198 / 012-3232 055 (Office)
E-mail : chssb@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