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spro Resources Sdn. Bhd.
Tel.: 603 - 3343 1633
E-mail: imaspro@imaspro.com
Website: www.imaspro.com
地肥力恢复的休耕期长短取决于多种因素,需根据具体条件灵活调整。以下是关键要点和建议:
一、主要影响因素
1. 土壤类型 :
- 沙质土:恢复快,通常1 – 2年
- 黏质土:恢复慢,需2 – 3年
- 有机质土(如黑土):3 – 5年效果更佳
2. 气候条件 :
- 湿润地区:微生物活跃,1 – 2年可恢复
- 干旱地区:需3年以上,建议配合灌溉
3. 前茬作物 :
- 豆科作物:1 – 1.5年(固氮作用)
- 禾本科连作:需2 – 3年
- 经济作物(如棉花):建议3年
二、科学休耕方案
1. 短期休耕(1 – 2年):
- 配合绿肥种植(紫云英、苜蓿)
- 每公顷翻压20 – 30吨有机肥
- 适用轻度退化土壤
2. 中期休耕(3 – 5年):
- 自然植被恢复+人工补播牧草
- 每2年深松一次(40 – 50cm)
- 中度退化土壤推荐方案
3. 长期休耕(5年以上):
- 建立草田轮作系统
- 适合严重盐碱化/酸化土壤
三、增效技术
1. 微生物活化 :
- 施用EM菌剂(500L/ha)
- 可使休耕期缩短30%
2. 精准监测 :
- 当土壤有机质 ≥ 3.5%
- 速效磷>15mg/kg
- 速效钾>120mg/kg时可结束休耕
四、国际经验参考
- 欧盟轮作制:强制7年周期中休耕1年
- 美国CRP计划:10 – 15年长期休耕
- 日本:水田每3年休耕1季
五、经济效益平衡
建议采用:
- 轻度利用区:1年休耕/3年种植
- 中度利用区:2年休耕/4年种植
- 设施农业区:每年冬季休耕2个月+夏季填闲作物
实际案例:华北平原小麦 – 玉米轮作区,每5年休耕1年配合秸秆全量还田,可使产量稳定在7500kg/ha以上。
最佳休耕期应通过土壤检测确定,一般建议至少包含1个完整的自然植被生长周期(温带地区通常2 – 3年)。实际操作中,结合覆盖作物和有机改良措施可缩短30% – 50%的纯休耕时间。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All Cosmos Industries Sdn. Bhd.
Tel : +607-2523788
Fax : +607-2512588
E-mail : sales_marketing@allcosmo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