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m King Marketing Sdn Bhd
Tel: +603-3191 6535
Facebook: Palm King Marketing Sdn Bhd
Email: info@klspalmking.com
Website: www.klspalmking.com
牛油果目前在中国受到全民追捧,是名副其实的明星水果。它的消费量在几年之间暴增了几百倍。2011年,牛油果在中国的进口量只有31.8吨;而到了2016年,业内预估进口量将达到1万5千吨—这种原本对中国消费者来讲格外陌生的绿色果实,广泛地出现在超市海报、美食节目、生活方式杂志和微信朋友圈中,成为饮食潮流。
但直至2016年,中国市场上的牛油果依然是100%进口,来自墨西哥、秘鲁和智利等国家。
“中国对所有蔬果来说都是一个有意思的市场,”秘鲁牛油果种植者协会的总经理阿图罗·梅迪纳 (Arturo Medina) 公开表示,“如果有1%的中国人愿意消费我们的牛油果,对我们来说便是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过去十年,全球牛油果消费市场曾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北美、欧洲、日本。但这些市场的需求日趋饱和,增长陷入迟缓,世界主要的牛油果企业纷纷看中了中国市场的潜力。
但要开发中国市场,就要从零开始。中国没有种植和食用牛油果的历史。尽管在上世纪60年代,时任总理的周恩来访问非洲回国时,带回了当地的牛油果种子,并交给云南省种植。之后,中国政府也在具有热带蔬果种植条件的海南岛试种牛油果,但都没有发展成可售出的规模。对这种 “外表皱巴巴,切开油腻腻” 的水果,中国人一窍不通,当时的推广商也并没有意识到中国是一个需要从零开始培育的市场。
2005年,中国对墨西哥开放对华准入口,墨西哥牛油果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那里的牛油果以哈斯 (Hass) 品种为主,果实娇小,要等熟到外皮变成黑色才能够获得类似奶油和坚果蓉的最佳口感。一开始,墨西哥牛油果企业建议中国消费者 “直接生吃”,以享受 “浓郁可口的奶香味”,结果是大多数消费者都无法接受生吃的厚重感。直至现在,哈斯都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牛油果品种,却未能在中国一炮而红。
北京高端超市 BHG 的一位理货员告诉端传媒,几年以前,客人们对牛油果几乎还是一无所知,曾有顾客指着货架上的牛油果问,“这是一颗手雷吗?”
这位理货员介绍,在当时最受欢迎的进口水果是美国甜橙、台湾凤梨和新西兰奇异果,它们色彩鲜艳、口感鲜甜、水分充足,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高昂的价格也是牛油果最初被拒绝在市场之外的主要原因。直到2016年1月初,中国进口牛油果的关税率还在25%,另有13%至17%的增值税,总税率接近40%,而进口水果的平均关税仅10%。牛油果漂洋过海,还有昂贵的运输和保鲜成本,经采摘、杀菌、冷链包装后,要通过20至30天的货运、送至中国海关报关,有的还要经过几天的催熟,之后才可上市。
2005年,牛油果只能在上海的高档商场买到,80元人民币 (RM52) 一斤。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门大开,牛油果却也要卖到20元 (RM13) 一颗。
那时,牛油果的受众大多是在华生活的外国人,当年牛油果商针对中国市场的推广活动更是松松散散,不成规模,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统一,鳄梨、油梨、樟梨…… 这些都让牛油果在进入中国将近7年之后仍然默默无闻。
转折发生在2014年。经过四年的漫长商务谈判之后,智利拿到向中国出口牛油果的准入证,来势汹汹:在亚洲国际水果蔬菜展览会上设立展位,去各大零售网点进行推广促销,还举办一系列美食讲座,请上海和广州的厨师来介绍牛油果在美食佳肴中的角色。在获得准入的前两个月内,智利一口气向中国出口了528吨哈斯牛油果。
Hextar Fert Sdn. Bhd.
Tel: +603 3003 3333 Fax: +603 3003 3336
Website: www.hextar.com
接下来的一年,秘鲁牛油果进入中国市场。秘鲁与智利都和中国签署了关税自贸协定,享受牛油果出口中国零关税的优惠。2016年,中国进口墨西哥牛油果的关税下降至10%。加上2015年墨西哥牛油果增产35%,市场供应量充足,牛油果在中国的价格逐渐下降,成为普通人可以接受的水果。
据端传媒记者在深圳、北京、天津等城市搜集的资料,按照不同品相,通常5元 (RM3.25) 至15元人民币 (RM9.75) 就可以买到一颗。
现在中国的牛油果市场,南美三国墨西哥、秘鲁和智利是头三号货源。其中墨西哥约占60%,智利和秘鲁分别占据35%和15%。据食品产业网报导,2015年,智利全年向亚洲出口的牛油果,超过九成都到达了中国消费者的手上。
南至深圳的社区超市里,打着 “低价”、“降血压血脂”、“防癌” 招牌的大幅牛油果海报吸引着以市民阶层为主的顾客群体;北至哈尔滨的大型百货商场中,手握牛油果、跳着热情舞蹈的墨西哥女郎留住了过路人的脚步,并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更加接地气的牛油果推广活动在大陆地区逐渐铺开。除了零售渠道的日常促销,水果商开始与零售电商合作,从挑选到吃法,一点点教育消费者。大量的牛油果被生产企业免费派发至医生和营养学家的手上,彼时网络上出现各种对牛油果的功效介绍,它被商家誉为 “水果之王”,具有 “减肥、美容、改善哮喘、提供叶酸、防治高血压” 等功效。健康营养成为中国消费者对牛油果最朴实的印象。
这和当年秋葵作为冷门蔬果打入中国主流市场的经历类似。在2014年夏末秋初,一批 “养生体” 微信文章纷纷以秋葵为主角,大肆传播其抗癌、降血脂、壮阳等一系列功效,一时间,形似青色辣椒的秋葵被冠以“糖尿病克星”、“植物黄金”、“绿色伟哥”等称号,保健品商家还开发出以秋葵为主角、号称 “无所不能” 的保健品。以至于在2015年之后,媒体对秋葵的报导主要为 “灭神”,告诉大家秋葵的功效没那么神奇,并且每到夏季 (秋葵的产季) 就要拿出来强调一次。
“牛油果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较高,还有膳食纤维和钾,这三个是中国人平时摄取不太多的,因此是有价值的,” 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顾中一对端传媒记者说,但是牛油果生食比较单一,“要是不讲故事,大家就吃不下去,也卖不出去,因为口味不行,就要在其他方面比拼。”
“一天一个牛油果,疾病远离我” —— 牛油果在中国不仅走红,它的流行纬度还从营养价值拓展至生活品质。只要是有关 “牛油果怎样吃才够健康时尚” 的文章,很容易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获得高点击量。它不仅代表健康,还与时尚、幸福感这些词汇相联结,社交价值由此大增。
国内的零售电商平台 “天天果园” 向端传媒记者介绍,牛油果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那些接受新口味的白领和年轻家庭。在另一家电商平台“天猫”的深圳福田站,22元 (RM14.3) 2只装的牛油果销量纪录是37766份 (截至2016年12月29日晚10时)。而一家中国的牛油果经销商决定和世界最大的牛油果种植加工出口商之一 Mission Produce 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牛油果催熟库,让牛油果在完成跨越大洋的旅程之后,依然能够拥有温润的口感,从而抓住世界二大经济体的消费者的味蕾。
来源:
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