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以菌控制野草方案  石斑点霉菌展现潜在实力

以菌控制野草方案 石斑点霉菌展现潜在实力

  • Post category:文章

牛筋草 (Eleusine indica) 是一种对草甘膦杀草剂 (glyphosate) 起了抗体的野草类。这种野草很顽强,在油棕园很常见,被视为全球五大最麻烦的野草之一。它在60个国家干扰46种作物。在大马,牛筋草可是最大的野草类,出现率达82.2%,排名第一,之后才轮到茅草(81.2%) 及等等。

业者常用草甘膦来控制中筋草,由于长期使用,逐渐地,牛筋草对这杀草剂有了抗体,使到野草管理效益大减。首起关于草甘膦失效的报导在1998年于吡叻州安顺区一所4年龄果园出现。有鉴于此,业者需要使出其他办法来取代草甘膦以对付牛筋草。

一种称为石斑点霉菌 (Phoma herbarum) 被发现拥有清除对草甘膦已有抗体的牛筋草。这是一种生物控制法,以菌克野草,属于环保的方法。除了石斑点霉菌之外,其余如Fusarium oxysporum、Puccinia komarovii var. glanduliferae 等菌类都是拥有控制野草的潜能。

在之前的报导,共有三个石斑点霉菌种类能分別控制各种野草。例如 Phoma chenopodia 就能控制藜草、蓟草、狗尾草及水银草。石斑点霉菌除了拥有控制野草的能力之外,报导也说明它能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如盐地及寒冷气候。在大马,这种菌类用于管理牛筋草的潜能被看好。

石斑点霉菌曾在大马棕油局测试下取得不错成果。在油棕苗场,经过这菌类处理14天之后,30%的牛筋草死亡,21天后死亡率更达到80%,28天后死亡率上升至90%。在对照组,也即没任何处理的组别,都没有看到任何的牛筋草死亡。石斑点霉菌对牛筋草产生效果首先菌丝体出现在叶面,之后叶子开始褪青及起黑斑点随后枯萎死亡。

在田间的测试,这菌类对牛筋草以大约同样的形态控制了牛筋草。处理7天之后,全部组别虽然看不到牛筋草死亡,然而14天、21天及28天之后,死亡率持续上升至到稳定在80%。

42天后,牛筋草的根部仍然活着并有再生迹象。这种现象并不稀奇,因为若采用传统杀草剂,牛筋草过了21天后也会再生。

石斑点霉菌若在其他杀草剂采用12个小时之后才动用又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当局也测试了这一情况以作比较。当局在牛筋草上以全剂量的 gluphosinate ammonium 杀草剂处理12小時之后才用上石斑点霉菌,效果在处理7天后就出现,并在第14天、21天及28天后分別取得93.33、98.33%及100.00%的死亡率。若只用半剂量的 gluphosinate ammonium,那么全程只取得平均43.33%的死亡率。

若以 diuron 杀草剂來代替 gluphosinate ammonium,全剂量在7天后取得71.67%并稳定在80.00%。半剂量则在7天、14天、21天及28天后分别达到50%、60%及91.67%死亡率。

资料来源:

Rusli, N H et al., Effects of Phoma herbarum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of glyphosate resistant Eleusine indica, Journal of Oil Palm Research vol. 34(3) September 2022 pp. 465-474。

分享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