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马,辣椒种植总面积为3,729公顷 (长辣椒 – Capsicum annuum 与指天椒 (Capsicum fruttescens)),年产量29,295公吨,总值RM2亿1千8百70万长辣椒每公顷平均年产9.7吨而指天椒则2.6吨 (2017年)。在州属方面,柔佛以788公顷为长辣椒种植最大面积,随后彭亨478公顷、吉兰丹461公顷、吡叻311公顷、砂拉越224公顷及丁加奴202公顷,其他州属的种植面积只在数10公顷。长辣椒在大马为主要的种植品种,种植面积远超指天椒。
指天椒以柔佛为首,总面积303公顷,接下來彭亨261公顷,其他柔属皆在数10公顷面积(2017年)。在同年,大马仍然必须进口RM1亿5千4百万的辣椒以满足內需。于此可见国内对辣椒的需求非常强劲。辣椒已成为国内各大民族所必要的煮食材料,可谓达到无椒不欢的地步。再说辣椒酱生产也须要大量的红辣椒而阔大了需求量。
辣椒含有维生素A、B、E、钙质及磷质等,成熟的辣椒则富含胡萝卜素及叶黄素等。大体上,农民栽种仅属大辣椒及指天椒这两种用途较广的品种。燈笼椒 (Capsicum annuum var grossum) 则多种于天气较冷的金马仑。在砂拉越,受鼓励栽种的商业化品种为 Kulai 907、Chili Tarat 及 Hot Beauty,这些都是长辣椒品种,从下种至收成仅需要75 – 78天,采收期65天,平均收成量介于0.9 – 1.3公斤/棵。就辣度则以 Kulai 907 及 Hot Beauty 为最辣,Chilli Tarat 则中等辣。MARDI 也推出不少适合种植的辣椒,例如 MC4、MC5、MC11、MC12 及 UKM 的 Cilibangi 1 – Cilibangi 6 等。
辣椒是热带作物,原产于美洲,如今已种遍世界各地,其适合生长的温度介于25°C – 35°C,松沃含有机质高的土壤且不积水及酸碱值介于5.5 – 6.8的土壤适合其生存条件。辣椒以每公顷200 – 300克的种子來栽种,但必须先种于苗床或塑格里,4 – 5星期之后即可移种于园里。未移种前,秧苗必须每天澆水两次,在这期间亦喷施1 – 2次的叶面肥。
至于种植地则选择平地或微波地来进行唯必须先犁田后作箱高至15 – 30公分、1.0 – 1.2米宽及间隔50公分后才种下。土箱亦以每方米1 – 2公斤鸡粪、100 – 200克/米白云石粉及30克/方米15/15/15或12/12/17/2 + TE 肥料于下种前1 – 2星期作为底肥施放,并铺上能反光的塑料片以预防野草丛生。
辣椒可种于开放式或者有网蓋园地但网蓋田地必须要有授粉昆虫。辣椒秧苗之后种于土箱上,以单行 (60公分行里距离) 或双行 (60公分行里及60公分行间距离) 种植皆可,单行每公顷可种下9,800 – 11,000棵而双行则双倍的树量。此后,辣椒就以每棵施放30克的12/12/17/2 + TE 肥料每两星期施放一次即可直到收成期完毕。移种一个月之后,树间必须搭置木架或金属架并穿梭线条以支撑即将结果的植株以免被风雨吹倒。
植株成长期间必须修掉树下部的枝条以促进长势同时亦可减少虫病害。至于野草则有铺蓋片防护而无须大费周章但偶而仍必须以人手拔除长出的野草。铺蓋片也保养土壤养分及水分流失或蒸发亦有助于防范薊马及蚜虫患率。
种于开放式或半开放网式的辣椒面对明显的虫病害问题而必须勤于应对为宜。有数种为害率较高的害虫必须防范,如下列:
1.0 钻果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幼虫会破坏嫩叶、花朵及果实导致落花掉果或者果实腐烂或畸形。这种虫害必须以虫药如deltamethrin、pemethin 及 cyfluthin 來控制。
1.1 钻果虫 (Atherigona sp.)
这种雌蝇会在有裂痕的果实里产卵,幼虫之后大事破坏果实导致果烂。虫药如deltamethrin 乃 cypermethrin 可在必要下采用以速加控制。
2.0 果蠅 (Bactrocera sp.)
果蠅在果实背面产卵,幼虫之后钻入果实里造成果腐烂及早掉果。通常卵在2 – 3天即孵出。树上或树下的烂果以手捡起毁掉有助于减少这虫害的数量,业者亦可装置诱捕器來捕捉,在严重期施喷 chlorpyrifos、cypermethrin 或 deltamethrin 能有效控制这虫害。
3.0 蓟马
成虫及幼虫皆会吸取嫩枝叶及茎干的液汁导致萌芽点成长受阻甚至畸形。采用反光铺蓋片有助降低这害虫在土里成蛹;有效的杀虫剂为 deltametrin 及 fipronil。
4.0 螨虫 (Mites)
在干燥季,螨虫横行,固在旱季多澆水有助減少虫害率。螨虫吸取叶脈之间的液汁并造成黃斑点使到叶子往后卷起,新叶及芽点成长受阻。有效的虫药为 amitraz、dimethoate、lambda-cyhalothrin 或 malathion。
5.0 白蠅 (Bemisia tabaci)
若虫及成龄虫皆吸食植株组织使到成长受创。它们排泄出甜液质导致黑霉滋生而影响叶子光合作用。业者可采用黃色黏片來捕捉,也可利用 imidacloprid 虫药来控制。
6.0 蚜虫 (Aphids)
蚜虫同样吸取嫩芽液汁导致叶子畸形及长得短小,同時排泄出黏液引來菌类生长而引起植株光合作用不良。蚜虫的天敌如瓢甲虫等有助于捕捉效益但亦可采用 dimethoate 或 diazinon 來控制。
6.1 切虫 (Spodoptera litura)
这种害虫食习多样化,轻龄虫噬食嫩叶、芽点及花朵同時钻进果实里。受到破坏部位成长受阻。除了撿拾及毀掉受创部位之外也可采用燈光吸引诱捕成虫。有效控制害虫的杀虫剂为 deltamethrin、trichlorphon、indoxacarb 及 spinosad。
辣椒主要病害如下列:
7.0细菌枯萎 (Bacterial wilt)
这种由 Ralstonia solanacearum 细菌引起的病症将导致植株枯萎。这种情况在干燥日较为显见。若要确诊这病害,那么可将一棵患病植株连根拔起然后从根基开始往上刮个约一尺长的刀痕,之后将根基放入含有清水之透明容具观看,若有乳白物质的细菌流出则可证实为患上此病。此病无药可救,唯将病树拔起烧毁以免传至周围植株。
8.0 菌核枯萎 (Sclerotium wilt)
此病由 Sclerotium rolfsii 菌造成,白色菌丝体造成树体枯萎,白色或棕色菌核有時出现在根基处。树枯萎形态如细菌枯萎一样。有效的菌药如 carbendazim 或 thiophanate methyl 皆可控制病情,但树若己开始枯萎就无救了。
9.0 炭疽病 (Anthracnose)
由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及 C.Capsici 菌造成。这种病在潮湿气候下较为严重,通常在果实成熟時段发生,患处可见到圆状棕灰色病灶并有黑色斑点在中间。把患病果实摘掉及清理园地有助减少此病害。预防性喷洒菌药如 chlorothalonil mancozeb或trifoxystrobin 有助降低患病率。
10.0 果柄枯萎
这是由线虫 (Aphelenchoides besseyi) 引起的病害。它造成果炳畏縮、呈棕色及果实提早脫落。如果将患病果实包括果炳浸入水里就可藉由放大镜观看到果炳处的细小线虫。由于辣椒果实時常要采收,因此线虫药因有太久残余而不宜喷洒,唯有捡拾患病果实加以清除为可进行的控制作业。
11.0 叶脈斑点病毒 (Chilliveinalmottle virus)
这病毒会使到花及结果率减少进而影响产量。受创的叶子出现深青凸起斑点,叶子面积缩小及畸形,植株成长也受阻。此病由蚜虫传播,一旦患上就无药可救。因此地上铺蓋反光片阻止蚜虫前來有助预防,同時除掉患病树亦可帮助降低传染率。
收成期
辣椒移种后2 – 2 ½ 月即可采收,要青采或红采皆可,视用途而定。成熟辣椒每3 – 4天采收一次,收成期3 – 6个月,甚至超过一年,视植株健全情况而定,而产量则介于10 – 24吨/公顷/季节,这有视品种、收成期及管理程度而定。
回酬
參考资料:
1. Lim Lee Lee, Nur Najwa Hamsein and Lily Eng, Chilli Technology Package, Research Division,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Sarawak, 2016.
2. Chan Ying Kwok et al., (Editors), “Chilli”, Breeding Horticultural Crops @ Mardi, MARDI, 2008.
Behn Meyer AgriCare (M) Sdn. Bhd.
Tel : 03-8026 3333
Fax : 03-8026 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