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Biotech Sdn Bhd
Tel: 016-5599 263
Email: cwchuah@chbiotechnology.com
Website: www.chbiotechnology.com
蜜蜂的消失广为人知,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西方蜜蜂或称意大利 (Apis mellifera) 也被观察到有崩溃的现象。然而,人们对东南亚蜜蜂的命运却少有知晓,它们的命运也值得关注。本文探讨了东南亚八种本地蜜蜂物种的保护挑战。
东南亚蜜蜂
在全世界已知的9种蜜蜂中,只有一种原产于欧洲和非洲。其他8个物种原产于亚洲,并且都存在于东南亚。广义而言,根据形态学标准及其巢的结构和位置,亚洲蜜蜂品种可分为3类。这些群体包括巨型单格巢露天蜜蜂、中型多格巢蜜蜂和矮蜜蜂 (它们在露天中建立小型单格巢)。
巨型蜜蜂
亚洲巨型蜜蜂 (Apis dorsata F) 和喜马拉雅巨型蜜蜂 (Apis laboriosa S) 不仅体型庞大,而且蜂群和窩巢都很大。巨型蜜蜂的工蜂身长在1.7至2厘米之间,而窩群可藏至80,000只的蜜蜂。它们的巢高度达1米,长度超过1.5米。亚洲巨型蜂群经常密集地筑巢,甚至在同一棵树或悬崖上可以看到几十个巢穴。巨型蜜蜂的分布范围很广,覆盖了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喜马拉雅巨型蜜蜂则广泛局限于喜马拉雅山。该物种在海拔1,200 – 3,500米处筑巢,目前仅存在于寮国北部,缅甸和越南的山区。
巢穴蜜蜂
腔巢蜜蜂有4种,构成亚洲蜜蜂种类最大群体。它们是:Apis cerana F、Apis koschevnikovi E、Apis nigrocincta S 和 Apis nuluensis T。多格巢式蜜蜂适合养蜂。Apis cerana 蜜蜂在亚洲所有蜜蜂种类中分布最大,向西延伸至阿富汗,向东北延伸至日本,向东南延伸至印尼和菲律宾。其他3个物种的分布范围较小。Apis koschevnikovi 存在于印尼和马来西亚,Apis nigrocincta 于印尼和菲律宾 Apis nuluensis 则是婆罗洲京那巴鲁山高地的特有物种。
矮蜜蜂
黑矮蜂 (Apis andreniformis S) 和红矮蜂 (Apis florea F) 是世界上最小的蜜蜂,工蜂的大小在7至10毫米之间。这两个物种只形成几千只蜜蜂的蜂群,它们的巢由直径约20厘米的单格子组成,并附在一个小树枝上。这两个侏儒物种都存在于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但红蜜蜂的分布范围则进一步向西延伸至印度次大陆,直至阿拉伯半岛的东部地区。
亚洲蜜蜂的防御策略
亚洲蜜蜂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天敌、寄生昆虫和疾病的防御策略。为了阻止天敌,亚洲蜜蜂的蜂群会发出嘶嘶声,在露天巢穴的入口处或巢穴表面发出防御性的身体震动。这些防御动作在巨型蜜蜂 (Apis dorsata) 和喜马拉雅蜜蜂 (Apis Laboriosa) 中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们的工蜂同步扭曲引致巢表面呈圆形防御波來御天敌。矮小的蜜蜂通过采用蜂胶在支撑巢的树枝上涂上一层蜂胶,从而防止诸如织叶蚁 (Oecophylla smaragdina) 之类的天敌攻击。Apis cerana 蜜蜂使用热防御来消除掠夺性黄蜂。被称为“热”的工蜂在大黄蜂周围形成一个热球,通过振动翅膀肌肉来提高温度,以达到致死大黄蜂但对本身蜂群则无害的温度。
亚洲蜜蜂的迁徙
亚洲蜜蜂具有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巢穴的特殊特征。这些迁徙的证据仍然很少,但是众所周知,Apis andreniformis 蜜蜂和 Apis laboriosa 蜜蜂在这里进行了垂直迁徙,前者在雨季里较高的地点筑巢而在旱季则筑巢于较低的地点,后者则通过下坡迁徙避免了严酷的冬季。Apis dorsata 蜜蜂群能在季节性迁徙期间迁徙远达200公里。
东南亚蜜蜂的价值:为什么应该保护它们?
世界上多达30%的食品消费来自依赖蜜蜂和其他昆虫授粉的植物。尤其是蜜蜂,通过农作物的授粉在粮食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数量众多的传粉媒介包括蜜蜂使到农业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这就是这些蜜蜂值得保护的地方,也是该区重要的资产。虽然某些农作物可以被几种物种授粉,但其他农作物则取决于特定的蜜蜂物种。亚洲巨型蜜蜂 (Apis dorsata) 具有独特的黄昏觅食能力,对于夜间开花的农作物和树木如火龙果 (Hylocereus undatus) 的授粉至关重要。
蜜蜂的授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也至关重要。授粉所产生的水果和种子对森林的再生至关紧要,各种动物种的生存都依赖在被蜜蜂授粉的植物。东南亚蜜蜂也是其他昆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猎物,因此在整个食物链中起着直接作用。由于东南亚森林是由两种或以上的蜜蜂群间接帶动下进化而来,因此保持蜜蜂的丰盛度和多样性对于维护东南亚的森林平衡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东南亚蜜蜂种群若崩溃可能对这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连锁反应。
东南亚蜜蜂也具有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收集野生蜂蜜(通常被称为“狩猎蜜”)在东南亚已经进行了超过40,000年并且正在继续为成千上万的狩猎者创造收入。这些狩猎者大多属來來自贫穷的社区,因此蜂蜜來源也为这些人提供收入。野生蜂蜜通常比农场蜂蜜具有更好的声誉,并广泛用于传统医学中。Apis dorsata 蜂蜜及 Apis laboriosa 蜂蜜普遍上受到最多人采集售卖因为含量最多,例如每个Apis laboriosa 蜂窩里就有80公斤的蜂蜜。红矮蜜蜂 (Apis florea) 则是最常见被捕猎物种,因为性情温和。防御性较强的黑矮蜜蜂 (Apis andreniformis) 以及较难获取的腔巢蜜蜂通常较少被人追捕,原因是成本效益比较低,而成本效益比可以根据其毒刺数量相对于收获的蜂蜜数量来衡量。在这两种巨型蜜蜂都存在的地方,例如在越南北部,蜂蜜猎人经常忽略巨型蜜蜂 (Apis dorsata),因为这种蜜蜂更具有防御性,因此较为喜欢收集喜马拉雅蜜蜂 (Apis laboriosa) 的蜜蜂。
东南亚蜜蜂的主要威胁
森林砍伐剥夺了蜜蜂的栖息点,例如空心树被腔巢蜜蜂采用、强壮高大的树枝被 Apis dorsata 蜜蜂采用、灌木被 Apis florea 蜜蜂采用及绸密森林被 Apis andreeniformis 采用。花卉资源在森林物种中构成了东南亚蜜蜂主要的花卉资源。红矮蜜蜂蜜蜂 (Apis florea) 通常在诸如农业或城市地区等人为化的生态系统中筑巢,因此可能对森林氾濫开发的威脅性比其它蜜蜂來得小。
农业单一种植对东南亚蜜蜂种群也帶來明显威胁。与毁林的影响相似,大规模的单一农业种植消耗了花卉资源和筑巢地。些园丘公司可能在园地提供丰富的花卉资源,但这仅属于短暂性或仅满足蜜蜂的部分营养需求,例如,棕榈和玉米仅仅提供花粉而橡胶树则仅提供树脂。此外,单一农作物种植经常依赖大量的农药。
农药对亚洲蜜蜂的影响文献很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亚洲蜜蜂不会受到影响,而是这种影响沒有受到应当的监视!农药可能污染爬行在植物叶面或飞过处理过田地的觅食者。蜂群在数百米外的顺风处筑巢,可能就会受到农药液滴或农药尘埃颗粒的影响。像新烟碱 (Neonicotinoid) 这类渗透性杀虫剂不只毒性強,也具持久性而且其所具带的作用模式对蜜蜂非常不利。大多数渗透性杀虫剂的急性毒性比美国机构 EPA 设定于蜜蜂毒性质标准高出3000倍。举个例子来说明:一茶匙新烟碱足以杀死12.50亿只蜜蜂。
破坏性的狩猎蜂蜜的方式,譬如割下整个巢穴,也可能给野蜂种群带来压力。蜂群通常能在巢被破坏下幸存,只要女王没有被杀死就可在更远的地方重建一个新巢,但在缺乏食物及雏蜂情况下可能会降低其成群的能力。蜂群乃蜜蜂自然繁殖的模式,减少蜂群繁殖率可能会损害蜜蜂种群的生存。夜间采蜜或经验不足的蜂蜜猎人使用杀虫剂或火把以减少被叮机率也具有破坏性,因为许多蜂只被杀害了。在某些国家,例如柬埔寨对蜂蜜的需求很高,这就促使人们采取不正確的狩猎活动。如果数量有限的猎人对丰富的蜜蜂种群实行采蜜则不带來显着影响,但若任由不正確采蜜活动持续将可能对已经遭受森林砍伐和杀虫剂破坏的森林生态构成严重威胁。
虽然大众对气候转变为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所产生的影响固然有所知晓,但可能对8种亚洲蜜蜂产生的影响几乎一无所知。由于持续干旱和非季节性高温,森林大火的发生率增加,可能会破坏蜂群而影响当地的蜜蜂种群。大规模的森林大火,例如当前的澳洲丛林大火和2019年巴西的毁灭性大火可能就导致当地蜜蜂灭绝。气候变得比正常更潮湿或干燥,也可能减少蜜蜂觅食來源,而长时间的降雨也会限制觅食的机会从而使到蜂群饥饿。气候变化也可能改变花朵盛开和蜜蜂迁徙之间的時间相叠及冲突。
东南亚本土蜜蜂种群的现状
在缺乏全面概述的情况下,东南亚8种蜜蜂的状况知之甚少。但是,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养蜂人和蜂蜜猎人都报告了当地蜜蜂种群的减少。泰国和越南的研究人员也提到在泰国和越南的 Apis Andreniformis 蜜蜂数量下降,该物种在柬埔寨似乎也很罕见。马来西亚 Apis koschevnikov 蜜蜂数量也有下降的情况。在越南,Apis laboriosa 蜜蜂自从1996年被发现以来,其数量也剧烈下降。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柬埔寨大片地区的 Apis dorsata 也急剧下降。
尽管短期内8种本地蜜蜂都没有濒临灭绝的威胁,但这些物种在当地遭受的压力可能提高它灭绝的几率,因此加强保护行动乃异常重要。
东南亚蜜蜂的保卫
由于东南亚蜜蜂主要是森林物种,因此森林保育及复原破坏的原有森林乃重要作业可让东南亚蜜蜂受益。如果其他季节性的筑巢地被砍伐,那么特定季节性筑巢地的保卫也可能无济于事。通过减少杀虫剂的使用并鼓励多元化作物种植将能把该地区的蜜蜂种群提升的作用。
此外引入可持性及亲善的养蜂法包括东南亚各地区已采用橡木 (rafter beekeeping) 作法来野生养殖 Apis dorsata 即是受到鼓励的作法。猎蜜者可多分次來采收同个蜂蜜但以不破坏蜂群为前提也备受推崇的作法。此外提高养蜂业例如养殖性情溫和且有高产蜂蜜潜能的意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或者无刺银蜂将有助于保护野生蜂群的永续生存性,因为养蜂者可从养殖的蜂窩里取得蜂蜜而无须再往外猎取野生蜂蜜了。
Chan Hock Seng (M) Sdn Bhd
Tel : 06-556 1086, 012-964 4932
016-663 6198 / 012-3232 055 (Office)
E-mail : chssb@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