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spro Resources Sdn. Bhd.
37, Jalan 5, Kaw. 16, Taman Intan, 41300 Klang,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 - 3343 1633
E-mail: imaspro@imaspro.com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ImasproBoleh
Tiktok : www.tiktok.com/@imaspro_resources_sb
Website : www.imaspro.com
矿质土壤 (mineral soils) 乃指一般的土地。一般上,它和泥炭土 (peat soils) 分开来谈。目前油棕种植国除了在一般矿质地种油棕之外,也在泥炭地种油棕。这是因为能耕作的矿质地有限,而且它也用来种植其它农作物。反观泥炭地本质上属于问题土壤,面积又大,且不适合用来耕种许多农作物,因此就成为下种油棕的选择了。
不管是种在矿质地或泥炭地的油棕,都会面对灵芝病或正称茎基腐病感染的风险。历经3 – 4代的油棕种植土地或前身是椰林,其威胁力度通常比新种地来得高。在拥有灵芝真菌 (Gonodema boninense) 的土地种油棕,可说是一场斗力的开始。这是因为灵芝真菌乃土壤害菌,根据植物病理领域的经验显示,土壤害菌一般上都不易彻底地控制。
虽然如此,由于这类病症影响大,截至2010年它已感染马来西亚3.02%油棕地及约53%的园丘,研究员们早在多年前已倾力寻找应对的方案并取得极积成果。患上灵芝病的油棕,若病率介于3167%,将使到鲜果串产量下跌26 – 46%,病树最终也将倒下死亡。有鉴于此,园里灵芝病的管理乃重要作业,以降低产量损失及树的折损率。

管理步骤
先对园里油棕树进行观察以侦断灵芝病症状乃管理的步骤之一。这可从观树患病症状或树基处及根系范围是否有灵芝子实体或腐蚀处。患病之树应作记号并以颜色来分轻重病。这种观察作业在风险低的园丘可一年进行两次,但对第二代起的种植地最少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为宜。重病树是指已不产果、叶子已经下垂甚至脱落的树,此时树基应已长出子实体 (basidiomata)。病情轻的树则指树还能长果,树基受到灵芝真菌腐蚀面积少过25%。
未成龄树
由于灵芝病亦能染上未成龄油棕,因此如果树已受到感染,那么病树应清除掉。作法方面就是挖掘3 x 3 x 0.8米大的洞坑,把病树砍了并将全部根系及树头拔起、切小及消毁掉。新下种的小树就以”洞中洞” (hole-in-hole) 技术下种。作法就是在这大坑中间再挖个0.6 x 0.6 x 0.6米的种植坑并在每个坑里施放400克的木霉菌 (trichoderma sp. )以抑制灵芝真菌的蔓延。
5 – 10年树龄树(病率5 – 30%)
病情严重的树就如以上作法一样挖个3 x 3 x 0.8米大坑,并将该病树砍下及将所有的根系及树头挖起切小后消毁掉。病情轻的树就将患病处切除并在切口处涂上保护化物以免受到感染。之后施放木霉菌及在树基处填土。这作法的成功程度有赖于切除患病部位是否作得够好。如果作得好的话,树或可多活2 – 3年,反之则可能仅耐一年。这作业在马来西亚及印尼皆显示相同的效果。

5 – 20年树龄树(病率>30%)
Imaspro Resources Sdn. Bhd.
37, Jalan 5, Kaw. 16, Taman Intan, 41300 Klang,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 - 3343 1633
E-mail: imaspro@imaspro.com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ImasproBoleh
Tiktok : www.tiktok.com/@imaspro_resources_sb
Website : www.imaspro.com
灵芝病率达30%及以上的园丘属于重灾区,油棕产量明显地受到影响自不在话下了。快速翻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翻种时除了必须将树头及树根全部拔起及处理掉之外,小树不应下种于原树坑,反之应采用以上所述之”洞中洞”技术并在坑里酒下400克的木霉菌及放入400公斤/坑的油棕空果串。
“洞中洞”技术原本是用于养分不良及低雨量的地带并在马来西亚及印尼带来不错的增产效能。如今它被引用作为应对灵芝病的作法之一,其效果其实已经被印证了。话说在北苏盟答腊 Sei-Aek Panchur 这地区,根深蒂固的灵芝病使到油棕患病率高达50%。它在翻种时以”洞中洞”技术进行并且同样洒下400克的木霉菌及放入400公斤/坑的油棕空果串。木霉菌具有控制根系灵芝真菌作用。

试验结果显示,下种后树龄31/2年的轻龄树的灵芝病感染率仅0.69 – 0.87%,比控制组采用一般种植坑作法之3.08%感染率低了很多。这一结果被认为是普通种植坑种法下树根的纵横长势远至4.67米使到接解及感染灵芝真菌的几率增加了。反之采用”洞中洞”技术之根系仅横展远至3.01米虽然可长深至5.55米。
试验证明,”洞中洞”作法下的根系横式伸展仅局限在坑里使到染病率得以降低。由于坑中空果串带有养分使到根系不须向外伸展摄取养分可能是坑中根系集中的原因。这点可从试验中”洞中洞”油棕根系较粗壮及较重来证明它获取到充足的养分。”洞中洞”技术的另一好处就是洒在里面的肥料可耐得更久及不易被雨流冲刷而流失。
在马来西亚的相关试验显示,把患上灵芝病的树砍掉将能降低该区的患病率。然而清除病树时应挖坑 (2 x 2 x 1.5米) 把树头及根系全部拨起及清除掉,这样一来,之后的患病率可从30.3%(不挖树头及树根作法)而降至11.0%。
采用”洞中洞”作法后14年,它患上灵芝病率仅17%,即比采用一般标准种植坑作法之35%低了一倍 (请见图一)。虽然前项作法的开销较大,但以它有较佳抑制灵芝病能力及增加树的成长及生产力方面来看,其可行性仍被看好。

在任何情况下,新种小油棕树应该下种在新的种植坑而不是采用原有旧坑以减少再被感染的几率。与此同时,受到灵芝真菌感染的部位如树头及根系拔起之后不应复盖于泥土中,因为这作法已被发现将使到灵芝真菌群增加及活跃起来,并蔓延而提高邻树的患病风险。
參考資料 :
Agus Susanto and Lim Kim Huan, “Management of Ganoderma in Mineral and Peat Soil in Indonesia”,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il Palm Diseases – Advances in Ganoderma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Editors, A. Razak Purba et al., Indonesian Oil Palm Research Institute, 2010.

Imaspro Resources Sdn. Bhd.
37, Jalan 5, Kaw. 16, Taman Intan, 41300 Klang,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 - 3343 1633
E-mail: imaspro@imaspro.com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ImasproBoleh
Tiktok : www.tiktok.com/@imaspro_resources_sb
Website : www.imaspr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