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常见的农药按作用方式可分为哪几类? 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常见的农药按作用方式可分为哪几类? 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Fertitrade (M) Sdn Bhd
M-3-3, Blok M, Encorp Strand Garden Office, No. 12, Jalan PJU 5/1, Kota Damansara, 4781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Malaysia.
Tel: 03-7666 8899 Fax: 03-7666 8891
E-mail : enq@fertitrade.com.my
Website: www.agromate.com.my/Fertitrade-M-Sdn-Bhd/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Pesticides)的合理使用是保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其作用方式(Mode of Action)的不同,常见农药可分为以下几大类:触杀型、胃毒型、内吸型、熏蒸型与系统性传导型。不同类型的农药在靶标精准性、使用安全性、抗药性风险及适用场景方面各有优劣,本文将逐一解析,并辅以常见代表药剂及其英文名称,帮助农业从业者科学选用农药。

一、触杀型(Contact Pesticides)

作用方式:

  • 农药直接接触害虫体表,穿透其外壳或呼吸系统而致死。

代表药剂:

  • 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s):如氯氰菊酯 Cypermethrin
  • 有机磷类(Organophosphates):如马拉硫磷 Malathion

优点:

  • 起效迅速,见效快
  • 适用于成虫、幼虫等活跃虫态
  • 对不取食的害虫有效 

缺点:

  • 持效期短,易受雨水或日晒影响
  • 容易对非靶标昆虫造成影响,如蜜蜂
  • 害虫可能通过体表结构变化产生抗性

二、胃毒型(Stomach Pesticides)

作用方式:

  • 害虫取食后,农药通过消化系统发挥毒性,导致中毒死亡。

代表药剂:

  • 氟虫腈 Fipronil
  •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Emamectin Benzoate

优点:

  • 对啃咬式口器害虫(如毛虫、甲虫)效果显著
  • 可与植物组织共同摄入,作用精确

缺点:

  • 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效果有限
  • 起效略慢,依赖取食量
  • 某些药剂对作物或益虫有潜在风险

三、内吸型(Systemic Pesticides)

作用方式:

  • 药剂被植物根系或叶片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对害虫造成中毒。

代表药剂:

  • 噻虫嗪 Thiamethoxam
  • 吡虫啉 Imidacloprid

优点:

  • 可防治隐藏性害虫,如潜叶蝇、蚜虫等
  • 持效期长,雨水不易冲刷
  • 可通过种子处理、滴灌等方式施药

缺点:

  • 对授粉昆虫有潜在威胁(如蜜蜂)
  • 容易造成药剂在环境中积累
  • 害虫易对特定内吸成分产生抗性

 


FGV Agri Services Sdn Bhd
Level 9 West, Wisma FGV, Jalan Raja Laut, 50350 Kuala Lumpur, Malaysia
Tel : +603-2789 1000
Fax : +603-2789 0111
E-mail : fassbmarketing@fgvholdings.com

 

四、熏蒸型(Fumigants)

作用方式:

  • 农药以气体形式作用于害虫的呼吸系统,多用于密闭环境。

代表药剂:

  • 溴甲烷 Methyl Bromide(已在多国禁用)
  • 磷化铝 Aluminum Phosphide(常用于粮仓)

优点:

  • 可渗透隐蔽区域,杀灭卵、幼虫、蛹等
  • 适用于仓储害虫防治和土壤消毒

缺点:

  • 毒性强,使用安全要求高
  • 对环境影响大,部分药剂属禁限用物质
  • 通风不当可能对人畜造成严重伤害

五、系统性传导型(Translaminar/Locally Systemic)

作用方式:

  • 药剂在施药部位局部穿透叶片组织,对叶背或邻近组织的害虫有效。

代表药剂:

  • 阿维菌素 Abamectin
  • 唑虫酰胺 Chlorantraniliprole

优点:

  • 对躲藏于叶背或潜叶层的害虫有效
  • 不易被雨水冲刷
  • 兼具触杀和内吸的双重优势

缺点:

  • 药效范围有限,非全株系统性
  • 持效期中等,需配合防控周期施药
  • 容易产生区域性抗性

结语:科学选药、合理轮用,防治与可持续并重

理解农药的作用方式,有助于我们在田间管理中做到精准防控、降低农残、延缓抗性。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 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降低抗性压力。
  • 结合生物防治和农业措施,减少对单一药剂的依赖。
  • 在使用内吸或系统性农药时,注意施药时间、作物残留期与授粉昆虫的保护
  • 严格按照标签剂量和施药间隔执行,确保人畜与环境安全。

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将更多依赖于绿色防控与精准用药技术,如无人机施药、智能识虫、靶向释放等手段。唯有全面理解农药机制,才能在高效与环保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Twin Arrow Fertilizer Sdn. Bhd.
No. 36-1F, Jalan Setia Perdana BF U13/BF, Bandar Setia Alam, Seksyen U13, 40170 Shah Alam, Selangor, Malaysia.
Tel : +603 3359 7711 +6016 9815 169
E-mail : info@twinarrow.com.my
Website: www.twinarrow.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