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xtar Fert Sdn. Bhd.
Tel: +603 3003 3333 Fax: +603 3003 3336
Website: www.hextar.com
录音简介
“养在陆地的黄金螃蟹” —— 马来西亚软壳蟹RAS养殖的新蓝海
文 | 农潮观察 | 曹进生
在一栋位于柔佛居銮郊区的铁皮屋里,水声轻响,空气中夹杂着微咸的海水气息和淡淡藻香,几十个水槽整齐排列。谁能想到,这里不是海边,而是一个离海至少50公里的 “蟹工厂”。
“这是我们的循环水系统,全封闭式的。”林先生一边查看数据面板,一边笑着说,“这些软壳蟹,从脱壳到冷冻出货,不靠海水一滴,全靠这个系统。”
软壳蟹,一门 “脱壳生金” 的生意
软壳蟹指的是脱壳不久、尚未硬化的新壳螃蟹,整只可以油炸、煎烤、入菜,深受高端餐厅与出口市场欢迎。传统上,马来西亚渔民多半依赖野生捕捞或在海边笼养,这些方法看天吃饭,成活率不稳、污染风险高。
而林先生这套RAS(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控制与高密度养殖。通过循环过滤、恒温、控盐度的系统,蟹的生长周期被大幅压缩,死亡率降低到10%以下,全年可连续出货。
RAS:让养蟹像做科技
循环水系统的优势包括:
✅ 用水效率高:90%以上的水可循环利用,仅需定期补水;
✅ 地点自由:可建于内陆、工业区、废置农地;
✅ 疾病控制佳:封闭系统减少病源交叉;
✅ 可标准化操作:适合自动化、年轻人创业。
技术上,关键在于掌握脱壳监控与分池管理。每只螃蟹的“脱壳窗口期”极短,从察觉到完成脱壳,只有约3小时,必须立即捕捞冷冻,否则壳硬化就贬值。
林先生使用AI摄像头与水质监控系统,一旦发现蟹只异常活跃,系统自动预警,工人便能迅速出动。脱壳率与捕捞成功率达到惊人的80%。
大马市场前景:出口、餐饮、年轻农创三线热
马来西亚拥有得天独厚的海产基础,但软壳蟹的本地供应一直不足。每年进口量仍超过600吨,主要来自泰国和缅甸。而本地RAS系统若能稳定产出,不仅可替代进口,更可反攻出口市场。
“我们有客户从中国下订单,一个货柜都是软壳蟹,现结美金。”林先生展示微信截图说。
同时,本地中高端餐饮如日式、韩式、美式餐厅,对软壳蟹需求逐年增长。而一只中型软壳蟹(约80-100g),餐厅售价可达RM18~RM25,利润极高。
马来西亚政府也积极推动青年投入智慧农业,多项资助、创业比赛鼓励采用RAS系统,软壳蟹成为其中的 “明星项目”。
小插本
养殖软壳蟹成本与回酬模型(以1套10吨水体系统为例)
项目 | 预估成本(RM) |
系统建置(池、管路、滤材) | 80,000 |
控温控盐设备与传感器 | 25,000 |
自动喂食与监控系统 | 15,000 |
蟹苗(初期2,000只) | 10,000 |
人工与杂费(首年) | 20,000 |
总成本 | 150,000 |
年产收益预测(成熟期起)
- 周期:脱壳软壳蟹养殖周期平均为30-45天
- 周产:约300-500只软壳蟹
- 年产量:按每年8个周期计算,约 4,000只蟹
- 批发价:每只约RM10~RM14(视规格)
- 年营收估算:RM45,000 ~ RM60,000
- 净利润(扣除维护、电费、人工):RM25,000~RM30,000/年
- 回本期:约5年内回本,若扩大规模可缩短至3年
挑战与对策
挑战 | 应对策略 |
蟹苗供应不稳定 | 与种苗场签约或自建母蟹孵化池 |
技术门槛高 | 合作大学、水产中心设立培训课程 |
系统初期成本高 | 可申请政府农业创业贷款(如 Agrobank、TEKUN) |
结语:未来,软壳蟹或许不是 “海产”,而是 “陆产”
林先生的养蟹场,看似只是个现代工厂,却承载着马来西亚水产业的变革。他说:“只要技术到位、市场有人要,其实在城市郊区也能 ‘捞金’。”
在气候变迁与资源压力下,陆地循环水系统不再是未来科技,而是当下机遇。而软壳蟹,这个会 “脱壳换金” 的小家伙,正悄悄在陆地上崛起为下一个海鲜新贵。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Imaspro Resources Sdn. Bhd.
Tel.: 603 - 3343 1633
E-mail: imaspro@imaspro.com
Tiktok : www.tiktok.com/@imaspro_resources_sb
Website : www.imas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