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spro Resources Sdn. Bhd.
Tel.: 603 - 3343 1633
E-mail: imaspro@imaspro.com
Tiktok : www.tiktok.com/@imaspro_resources_sb
Website : www.imaspro.com
目前马来西亚油棕园普遍面临劳工短缺与采果成本上升的问题,因此通过调节剂(PGR,植物生长调节剂)来 “保果延熟”,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 目前市面上的调节剂并无广泛用于 “油棕保果” 的成熟产品
截至目前(2025年),尚无被广泛商业化、可喷施用于油棕果串以防果粒脱落的 “保果” 调节剂。一些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中,但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应用广泛的解决方案。
🌴 原因分析与现状:
1. 油棕的自然脱落机制很强大
- 油棕果实成熟后,植物自然分泌乙烯(ethylene),促使果粒脱落。
- 这是其自我传播种子的机制,控制难度较高。
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有限
- 在油棕上,调节剂的主要用途集中在促进授粉、提高果粒发育率、促油率等,较少用于 “推迟成熟”。
- 常见的调节剂如:赤霉素(GA₃)、细胞分裂素(CK)、萘乙酸(NAA)等,研究集中在“促花与果粒发育”,但“抗脱落”效果尚未商业化。
📚 部分实验方向(研究中,但未商品化):
调节剂 | 作用 | 是否适合保果 | 状况 |
1-甲基环丙烯(1-MCP) | 乙烯抑制剂,可防果实成熟脱落 | 原理可行,但成本高、难以田间喷施 | 研究阶段 |
NAA(萘乙酸) | 合成生长素,可强化果梗 | 有部分“保果”潜力 | 在热带果树有实验,但油棕上应用研究少 |
AVG(氨氧乙酸) | 抑制乙烯生物合成 | 抑制自然脱落机制 | 仍处实验 |
🧪 最新趋势:
马来西亚与印尼正在探索通过:
- 基因编辑或传统育种方式,选育果粒黏合度更高、脱落晚的品种。
- 结合机械化采果系统,采用 “一月一次采收” + “机械梳果” 方式,而非调节剂干预。
✅ 替代建议(目前可考虑方向):
合理采收周期规划:
- 油棕果串在成熟后10–14天左右开始脱落果粒,可调整为21–25天一采(约一个月一次)结合观察。
考虑机械辅助采收:
- 如挂钩采果机(CANTAS)+ 园区地面清洁采果系统,提升月度采收效率。
鼓励政府或私人研发支持:
- 若有意愿试验,可鼓励与马来西亚油棕局(MPOB)或科研单位合作,试验如NAA或1-MCP对果串脱落时间影响。
✅ 总结:
问题 | 现状 | 发展方向 |
市面是否有调节剂防油棕果粒掉落? | 没有成熟商品 | 有研究,但未推广 |
可否一个月采一次、保住果实不掉? | 目前只能通过采期规划与品种选择调控 | 或等待未来调节剂/基因育种进展 |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Fertitrade (M) Sdn Bhd
Tel: 03-7666 8899 Fax: 03-7666 8891
E-mail : enq@fertitrade.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