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现象,在民间被称为 “老人精” 现象,是热带果树种植中,尤其在榴莲栽培中,种植者常遇到的一种生长障碍。这种现象一般是指榴莲苗种下后,虽未明显病死,但长期不生长、不抽新叶,叶片泛黄甚至出现畸形,仿佛 “卡住” 生长,且使用常规施肥或浇水手段效果甚微。
在其旁边补种一棵秧苗,能刺激原苗恢复生长,这一做法,虽然听起来玄妙,但其实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
可能的科学解释:
1. 根际化学通讯(Allelopathy 或 Root Signaling)
植物之间的根系可以通过分泌物质(如激素、信号分子)进行交流。新苗的根部会分泌如细胞分裂素(cytokinin)、生长素(auxin)等生长刺激物质,这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 “老人精” 苗恢复活力。
类似机制可在种植密度较高、群体生长强健的苗圃中观察到:植物之间互相 “刺激” 竞争生长。
2. 激发 “激素饥饿苗” 的生理反应
一些秧苗由于组织培养或接穗技术不良、根部未充分愈合,导致其体内缺乏足够内源激素。邻近健康苗的根分泌或根际共生菌群(如放线菌、根瘤菌)可能向其传递激素或营养信号,促发其重新启动生长代谢。

Behn Meyer AgriCare (M) Sdn. Bhd.
Tel : 03-8026 3333
Fax : 03-8026 3350
Website: www.behnmeyer.com
3. 改善根际微环境
补种一株苗,等于重新翻动和刺激土壤,可能改善原苗根部缺氧、积水、板结或微生物不平衡等 “沉闷” 的根际环境。原本处于亚临界状态的苗因此获得 “微刺激”,重新恢复代谢。
4. 土壤病害压力转移
一些 “卡苗” 是由于土传病害(如疫霉菌、镰刀菌)轻微感染,未致死但阻碍生长。补种后新苗的根分泌物或根际微生物竞争,可能转移或抑制这些病原,原苗因此缓慢恢复。
实践建议:
若发现 “老人精”,在旁边补种是可以一试的方式,但建议也配合以下措施:
- 挖开根部检查是否已腐烂或盘根;
- 浇灌复合微生物菌剂或生根素(如IBA);
- 喷施适量叶面肥(如含有氨基酸的液肥)以促进叶绿素合成;
- 适度修剪老叶,减轻蒸腾负担;
- 检查是否为嫁接失败苗,如嫁接口已坏则应淘汰。
补充:为何被称 “老人精”?
这个名词在东南亚果农圈很常见,它带点拟人化迷信色彩,暗指苗木 “像个不长大的老头”,精灵附体、固执不长。但它反映的是一种苗木 “生理休眠” 或亚健康状态,并非真正中邪。民间经验的 “以苗救苗” 方法,其实背后往往有根际生态或激素干预的科学基础。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Imaspro Resources Sdn. Bhd.
Tel.: 603 - 3343 1633
E-mail: imaspro@imaspro.com
Tiktok : www.tiktok.com/@imaspro_resources_sb
Website : www.imas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