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马来西亚养猪业组识近期表示,大马猪肉堪称世界最责,再慢一点,有吃猪肉的人恐怕也消费不起。养猪产业要如何在当前局势下自力更生,突破困境?

马来西亚养猪业组识近期表示,大马猪肉堪称世界最责,再慢一点,有吃猪肉的人恐怕也消费不起。养猪产业要如何在当前局势下自力更生,突破困境?

- - 广告 - - 了解更多,请点击


Imaspro Resources Sdn. Bhd.
37, Jalan 5, Kaw. 16, Taman Intan, 41300 Klang,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 - 3343 1633
E-mail: imaspro@imaspro.com

Website: www.imaspro.com

大马猪肉快吃不起了,养猪业要怎样自救?

最近,大马养猪业组织在媒体上的一句话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 “马来西亚猪肉堪称世界最贵”,听起来虽然有些夸张,但不少消费者确实开始发现,猪肉价格直线飙升,超市里的五花肉越来越 “高贵”,猪脚汤也成了奢侈汤。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猪肉越来越贵?而我们的本地养猪业,又该如何在这种压力山大的环境下生存,甚至自力更生,走出一条活路?

这篇文章,我们来谈谈大马养猪业的困境和突围可能。

一、问题出在哪里?不是猪太少,是成本太高

马来西亚并不是没有猪。根据马来西亚兽医局的数据,全国约有500多家注册养猪场,年出栏猪只维持在200万头左右,理论上猪肉供应不至于断货。可现实是,猪肉价格近年持续上涨,原因主要有这几点:

1. 饲料成本飙升:玉米、豆粕这些猪饲料的价格几乎全靠进口,而国际谷物价格自2020年起就在乱飞。再加上海运成本、马币贬值,这些都转嫁到养猪成本上。

2. 猪瘟阴影未散:虽然大马本土没有大爆发非洲猪瘟(ASF),但邻国如越南、菲律宾、中国都曾爆发严重疫情,影响了区域供应链,也加重本地防疫成本。

3. 环保与土地压力:许多传统养猪场面临环境法规限制、土地用途更改、排污许可不合规等问题,被迫转型或关闭,导致养殖规模受限。

4. 劳动力短缺:现在的年轻人没兴趣养猪,外劳政策又紧缩,养猪场“人手不够、人力成本高”成了常态。

5. 价格机制扭曲:政府虽希望稳定物价,但“控制猪价+饲料自由涨”让养猪户左右为难,亏本卖猪的情况并不罕见。

所以,并不是猪太贵,而是养猪越来越贵。

二、难道只能等政府补贴?不如转个念头

面对这局面,养猪户当然希望政府帮忙,比如控制饲料进口税、提供补贴、重启猪肉稳定基金等。但我们也必须现实地看待:政府的资源有限,而且政策往往慢半拍。

那么,养猪业能不能靠自己,翻转局势?答案是:可以,但要转念、要改变。

以下是几个值得考虑的出路方向:

三、现代化养猪场,是一条必须走的路

传统的 “露天猪舍 + 人工投喂” 养法已经走到尽头,不仅效率低、污染重,还难以控制疾病。

近年来,部分大马养猪企业已开始投资封闭式自动化猪舍(closed house system),好处包括:

- - 广告 - - 了解更多,请点击


TK Tani Enterprise Sdn Bhd
No. 6, Jalan SS2/39, 473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Malaysia.
Tel : +603-7877 7366 / +603-7877 7466
    +6019-337 5570 / +6017-640 8982
Email : tktuntan@gmail.com
          inaiutamasb@gmail.com

  • 更好控制温度、湿度,提升猪只生长效率;
  • 全自动投料与排污系统,节省人力;
  • 减少气味污染,比较容易取得环保合规认证;
  • 疫病传播风险降低,死亡率下降。

虽然初期投资高,但长期来看,能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增加出栏率,提升竞争力。

四、自养自屠自卖,打造本地猪肉品牌

目前大部分猪农还是把猪只卖给中间商、屠宰场,利润空间小且受制于市场价格。反观国外如台湾、德国,一些养猪户已经转向“垂直整合”:

  • 自己屠宰、包装、销售;
  • 发展 “安心猪肉”、“无抗生素猪”、“草本饲养” 等差异化品牌;
  • 直卖给餐厅、电商平台、家庭用户。

马来西亚也不是没有例子,比如森美兰某些猪农合作社,已推出 “本地生态猪肉” 品牌,卖点是无药残、自然饲养、品质稳定,吸引中产阶层消费者。虽然价格比一般猪肉高,但市场反应不错,说明“贵”不怕,怕的是“贵但没价值”。

五、科技介入养猪业:不再是梦想

除了自动化猪舍,养猪业也可以引入“智慧农业”的概念:

  • 监测猪只体重、温度的智能耳标;
  • 饲料配比系统通过 AI 算法优化;
  • 整个养殖周期的管理数字化、可追踪;
  • 利用生物益生菌减少抗生素使用。

这些技术或许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已经逐渐商业化,价格也不像以前那样天价。政府与大专院校也可以协助中小型猪场导入这些工具,提升整体产业效率。

六、区域合作和出口:别老盯着本地市场

马来西亚的猪肉产业目前主要服务国内市场,出口量几乎可以忽略。但若能逐步提高生产标准、取得国际认证,其实邻国如新加坡、越南、柬埔寨都可能成为潜在出口市场。

例如,新加坡猪肉高度依赖进口,目前只从印尼、澳洲和巴西等地进货。如果马来西亚能建立几家达到HACCP与ISO标准的出口型屠宰场,打入这个市场并非不可能。

七、总结:不变就等死,养猪业要走出 “穷养思维”

一句话总结:现在的马来西亚养猪业,最需要的不是补贴,而是转型的勇气与合作的智慧。

从 “养大就卖” 变成 “养好才值钱”;
从 “单打独斗” 变成 “集体品牌”;
从 “节省成本” 变成 “投资未来”。

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如果今天不开始转型,明天恐怕连吃猪肉的资格都得让位给进口冷冻肉。

消费者也必须理解,“便宜又好” 的猪肉早就不存在了。如果希望吃到安全、卫生、稳定供应的本地猪肉,就必须支持养猪业的进化过程。我们吃下去的那一块猪肉,其实也决定了整个产业的未来走向。

后记

大马猪肉再贵,也不能让它走向 “有钱人才能吃” 的道路。养猪业的未来,是技术化、品牌化、系统化。与其抱怨,不如进化;与其依赖,不如自强。

我们不能决定风向,但可以调整风帆。希望下次你吃到一口香喷喷的叉烧时,能想起背后那些正在努力求变的猪农们。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 - 广告 - - 了解更多,请点击


FGV Agri Services Sdn Bhd
Level 9 West, Wisma FGV, Jalan Raja Laut, 50350 Kuala Lumpur, Malaysia
Tel : +603-2789 1000
Fax : +603-2789 0111
E-mail : fassbmarketing@fgvholdin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