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xtar Fert Sdn. Bhd.
Tel: +603 3003 3333 Fax: +603 3003 3336
Website: www.hextar.com
以下是一篇探讨马来西亚政府通过RISDA重振橡胶种植业的努力,是否值得继续坚持:
橡胶树下的挣扎:当政府还在救一项已迟暮的产业
在大马半岛某个不起眼的小镇,曾经绿油油的橡胶园,如今长满了杂草,树干老旧斑驳,乳胶早已不再流淌。过去,橡胶是我国的骄傲,是无数乡区家庭的经济命脉。如今,它却像个被时代遗忘的老人,在热带阳光下沉默不语。
但马来西亚政府还没放弃这位 “老人”。通过发展小园主机构(RISDA),政府每年播种九百万棵橡胶苗,打算复原多达15,000公顷荒废的橡胶地,目标是最终恢复多达20万公顷橡胶荒废地。与此同时,每年还有约四万公顷橡胶园正计划被重新翻种。听起来像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产业复兴战役。
问题是:我们还需要这样拼命救一个已经垂垂老矣的产业吗?
为什么政府还在救橡胶业?
从政府的角度看,这不是单纯为了经济,而是为了乡区生计。根据RISDA数据,全国仍有超过45万名小园主依靠橡胶为生,尤其是在登嘉楼、吉兰丹、彭亨和柔佛内陆等州属,橡胶收入可能是当地唯一稳定的现金来源。对他们来说,这不是产业的 “未来”,而是现实的 “饭碗”。
此外,橡胶比起油棕更具 “政治正确性”。它不涉及砍伐热带雨林、不面对欧盟的进口壁垒、也不像榴莲、黄梨那样波动剧烈、强烈依赖出口。从生态角度看,橡胶园的多样性甚至略胜一筹,是少数能与 “永续发展” 沾边的传统作物。
所以对政府而言,这是一项 “保守而正确” 的投资:维持农村就业、确保社会稳定、顺便保留一块 “可持续农业” 的样板。尤其当橡胶价格每公斤只有两块多的时候,大批小园主放弃割胶,如果没人出手,这片产业真的会死得很难看。
可是,国际橡胶价真的太低了
然而说到底,橡胶是一门经济活动,如果不赚钱,再怎么努力复兴都可能只是 “吃力不讨好”。
国际天然胶价这十年来几乎一直在低谷徘徊,尤其是自2011年达到历史高点后,一路下滑,目前仍难突破每公斤RM3的水平。这个价格根本无法激励小园主回到割胶园里流汗,尤其是当他们在城市打工、送Grab或Shopee物流,一天收入远远超过在田里割胶。

Twin Arrow Fertilizer Sdn. Bhd.
Tel : +603 3359 7711 +6016 9815 169
E-mail : info@twinarrow.com.my
Website: www.twinarrow.com.my
即使是RISDA每年提供的免费橡胶苗与部分津贴,也难以逆转这个经济现实。种下的橡胶树五六年后才能收割,如果未来的价格继续低迷,那今天的努力就是 “做白工”。很多人心知肚明,只是碍于政策推行,或者干脆把地租给别人种油棕、黄梨、或者直接转作放养。
被其他作物取代的现实
更现实的是,橡胶园已经被其他更有前景的作物一一取代。榴莲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尤其是猫山王,市场价高得令人咋舌。不少橡胶小园主眼看橡胶不赚钱,干脆砍树改种榴莲,每年坐等果园季节性收入,或是干脆卖地给大资本公司整批开发。
除了榴莲,还有MD2黄梨、矮椰、火龙果,甚至是野生药用植物如Kacip Fatimah与Tongkat Ali,都吸引了一批新农业者。这些作物可能不如橡胶 “老派”,却有更高的市场价值与出口潜力。政府如果将复兴橡胶的资源用来推动这些高值农产品,也许回酬会更快、更稳。
我们是否需要 “让橡胶好好退休”?
这不是说橡胶完全没有未来。事实上,天然胶仍有一定的国际市场需求,尤其是医疗手套、轮胎、避孕套等高附加值产业。问题在于,我们的橡胶出口多属原料型,真正的产业链附加值仍然掌握在国外巨头手中。我们卖原胶,他们卖产品,价值差距何其大。
如果政府真心要救橡胶业,那重点应该放在下游加工技术、智能种植系统、或支持小园主建立割胶协作社,而不是一味扩大种植面积。在全球都在谈自动化、精准农业的当下,还在靠人手一刀一刀地割胶,多少显得“回不去的过去”。
或许我们应该认真想一想:与其再造一个过去的辉煌,不如顺势让橡胶“好好退休”,把它变成博物馆里的主角,或保留一部分具文化价值的橡胶园区,做成农业观光景点,交给后代去缅怀。
写在最后:用 “情怀” 做政策,值得吗?
马来西亚政府通过RISDA所做的努力,并非没有意义。但它更像是一场情怀式的产业拯救。我们不是没看到热忱,只是这个产业所面临的现实过于残酷:价格低、收入不稳、劳力不足、年轻人不愿接手,甚至连全球需求都在缓慢下降。
与其一味 “复原”,不如 “重塑”。橡胶园可以是碳汇项目的一部分,可以是高附加值橡胶品种的试验基地,也可以是生态教育的示范区。而不只是一个“继续割下去”的旧模式。
让一段历史落幕,并不是失败。有时候,它是成长。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Imaspro Resources Sdn. Bhd.
Tel.: 603 - 3343 1633
E-mail: imaspro@imas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