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titrade (M) Sdn Bhd
Tel: 03-7666 8899 Fax: 03-7666 8891
E-mail : enq@fertitrade.com.my
Website: www.agromate.com.my/Fertitrade-M-Sdn-Bhd/
甜菊(Stevia)作为天然代糖作物,近年来在全球市场上需求持续增长,尤其受到健康与减糖潮流的推动。然而,在马来西亚,这项看似有前景的作物却未能吸引大量农友积极投入。以下是对这种 “商机存在、热情却不高” 现象的详细分解:
一、种植面临的挑战
1. 气候与土壤适应性有限
- 甜菊原产于南美洲,对温度、湿度与排水条件较为敏感。马来西亚虽属热带,但部分地区降雨量过高、土壤排水性差,不利甜菊健康生长。
- 长时间湿热容易引发真菌病害,如叶斑病、根腐病等,增加管理成本。
2. 栽培技术门槛较高
- 甜菊对营养条件要求高,肥料管理需精准。
- 种植密度、修剪频率与采收时间点都会直接影响糖苷含量(甜度),需经验积累。
- 相较油棕、香蕉等主流作物,甜菊缺乏成熟的种植指南与在地化种苗来源。
二、市场与产业链问题
1. 加工门槛高,缺乏本地收购点
- 甜菊叶必须经过提取与精制,方能成为可食用的“甜菊糖”产品。
- 马来西亚本地缺乏相关初级加工厂,农民即便种植成功,也面临 “无处销货” 的问题。
2. 市场需求虽在,却掌控在少数大企业手中
- 全球甜菊产品供应链被几家国际代糖企业主导,小农进入市场面临定价与通路劣势。
- 国内对甜菊消费观念尚未普及,终端市场成长速度慢,农民难以看到即时利润。
三、政策与支持不足
1. 政府推广力度有限
- 相较油棕、稻米等传统作物,甜菊并未列入农业部重点发展项目,缺乏种苗补贴、技术培训或收购保障。
- 现阶段主要推广者为私人企业或小规模农场,形成 “零星示范、难以复制” 的局面。
2. 金融支持与保险机制缺位
- 银行与农业信贷单位对于甜菊种植仍属 “高风险项目”,贷款不易。
- 若遇天气异常或市场滞销,农友承受风险过高,影响意愿。
四、心理与文化因素
1. 农友倾向 “见效快、稳赚钱” 的作物
- 如榴莲、香蕉、青瓜等,种植周期明确、市场接受度高、回本期短。
- 相比之下,甜菊需2-3季才能稳定产出,并需长期投入技术学习。
2. 缺乏榜样案例
- 农友通常通过 “口耳相传” 评估种植风险,而非数据分析。
- 目前甜菊在大马缺乏成功 “种植-加工-销售” 一条龙的典范农场,自然难引起跟风效应。
结语:机会虽在,机制尚缺
总结而言,甜菊的确是具国际潜力的作物,但若没有本地化的技术支持、完善的收购体系、加工链条与政策配套,大多数马来西亚农友仍会 “望而却步”。未来若能由政府或龙头企业带头建立示范种植区、提供合约农业机制,或许能逐步打破当前的 “商机看得到、却吃不到” 的局面。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Twin Arrow Fertilizer Sdn. Bhd.
Tel : +603 3359 7711 +6016 9815 169
E-mail : info@twinarrow.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