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hn Meyer AgriCare (M) Sdn. Bhd.
Tel : 03-8026 3333
Fax : 03-8026 3350
Website: www.behnmeyer.com
一探高值水果如何变成国家的 ‘软实力’,或只是错失良机?
提起马来西亚的 “国果”,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股让人又爱又恨的味道 —— 榴莲。无论是在巴刹巷尾还是国际航班的禁运清单上,榴莲都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对马来西亚猫山王(Musang King)的热捧,“一果难求” 成了常态,价格也水涨船高,一颗榴莲动辄上百令吉,不再只是 “王者之果”,更是 “金果” 一枚。
可是在这热潮背后,我们不禁要问:“榴莲香到底能飘多远?” 它,能否成为马来西亚农产品走向世界的敲门砖?我们,准备好了吗?
黄金果的崛起
十年前,猫山王还只是柔佛、彭亨一带榴莲园里的常客,价格比普通D24贵不了太多。但随着中国大陆消费力的崛起与中马农业协议的松绑,马来西亚榴莲尤其是猫山王一跃成为高端水果的代表。
2017年,中国正式批准冷冻榴莲果肉进口自马来西亚,马榴从此 “飘香出海”。商家纷纷进军榴莲出口行业,从冷链处理、真空包装到品牌打造,一时间 “榴莲产业” 成了热词。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在2023年出口了超过2亿令吉的冷冻榴莲,近90%销往中国市场。
但热潮之下也藏着隐忧。
机会,是双刃剑
机遇从来不是对每个人一视同仁。冷冻榴莲的出口门槛高,需要严格的加工条件、GMP认证、冷链物流系统与合规农场认证。许多小农根本无法负担这套标准,也缺乏与出口商直接对接的能力。
而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出口需求,许多传统榴莲园纷纷砍掉其他品种,只种猫山王。其结果是,市场品种单一、生态风险增加。一旦中国市场风向一变 —— 例如2022年泰国榴莲大举进军并以更低价格瓜分市场份额 —— 马来西亚的猫山王出口立即遭遇价格压制,小农收益大减。
此外,由于榴莲为季节性作物,每年仅有一至两次盛产期,而冷冻工艺虽然能延长保鲜,但也加剧了 “丰收即跌价” 的老问题,令小农叫苦连天。
软实力,还是软肋?
有学者提出,榴莲代表的不只是经济价值,更是国家的 “软实力”。它既能代表热带风情,也能在国际农博会、旅游推介与跨国合作中,象征马来西亚农业的独特性。但目前我们所看到的 “出口模式”,更像是资源的倾斜与短期套利。
举个例子,中国消费者大多通过电商平台或进口超市购买榴莲产品,而这些产品的品牌主大多来自私人企业,有的甚至在中国本地注册商标、设厂分销。马来西亚虽然是原产地,却很少有以 “国家队” 形式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故事,难以形成长期的 “马来西亚榴莲” 心智定位。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其他农产品如红毛丹、山竹、菠萝蜜甚至油棕副产品上。我们能种,能出口,但很少能“讲好故事”、“卖出品牌溢价”,最后还是让中间商与进口国赚走最大一块蛋糕。

Behn Meyer AgriCare (M) Sdn. Bhd.
Tel : 03-8026 3333
Fax : 03-8026 3350
Website: www.behnmeyer.com
从 “种得出” 到 “卖得好”
要改变现状,不能只靠农民的努力,更需要国家层面的战略整合。
第一,出口体系需要 “去中介化”,拉近小农与终端市场的距离。
政府或合作社可介入设立区域加工中心,为小农提供标准化冷链、真空包装、冷冻技术支持,让更多小规模种植者也能分享出口利润。
第二,打造国家级农业品牌,像新西兰的奇异果、菲律宾的香蕉一样。
“Musang King Malaysia” 不应只是产品标签,而应成为一个系统:包含认证机制、推广团队、市场数据分析与跨境电商对接平台。
第三,建立风控机制与多元出口市场。
目前马来西亚榴莲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一旦政策或消费趋势变化,风险极高。政府应协助开拓中东、日本、南韩与欧美市场,同时推动生鲜之外的延伸产品出口,如榴莲冰淇淋、蛋糕、月饼、调味酱等,以分散风险。
第四,绿色与可持续农业不能被忽略。
大面积砍伐森林改种猫山王的现象,已引起环保组织与消费者的关注。未来,市场将更看重“可持续认证”与“低碳种植”,这方面我们必须提前布局,而不是等到国际封锁时才后悔莫及。
结语:香气之外的竞争力
榴莲的确香,但若只是 “香在当下”,没有后续的制度建设、品牌打造与农民赋能,这股香气最终只会随风而逝。马来西亚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资源,是时候从 “农业出口国” 转型为 “农业品牌国”。
榴莲香能飘多远?答案,掌握在我们每一个农业人的手里。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All Cosmos Industries Sdn. Bhd.
Tel : +607-2523788
Fax : +607-2512588
E-mail : sales_marketing@allcosmo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