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和咖啡的采摘后处理流程各有复杂性,但总体来说,可可的后续处理通常比咖啡更耗工和费时。以下是两者的详细比较,包括加工流程和利润情况。
一、可可与咖啡的采摘后处理对比
1. 可可后续处理流程
可可豆的处理相对复杂,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 采摘:可可果实成熟时需手工采摘。
- 剥壳取豆:将可可果荚剖开,取出可可豆及果肉。
- 发酵(5 – 7天):可可豆必须发酵,以去除果肉并发展风味。
- 晒干(5 – 10天):发酵后的可可豆需要在阳光下或人工干燥,以降低水分含量。
- 分选与包装:干燥后的可可豆需筛选、去杂质,然后装袋等待出售。
▶ 劳动强度:可可处理涉及手工采摘、剖壳、发酵和长时间晾晒,耗时较长,且部分步骤(如发酵)需精细管理。
▶ 时间周期:从采摘到可出售通常需要2 – 3周。
▶ 加工损耗:鲜可可果的可可豆含水量高,干燥后重量大幅减少(通常5公斤可可果才能获得1公斤干可可豆)。
2. 咖啡后续处理流程
咖啡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水洗法和自然干燥法(日晒法),其中水洗法更复杂:
- 采摘:咖啡樱桃需手工或机械采摘。
- 去果皮(水洗法):利用机器去除果皮,保留种子和果胶层。
- 发酵或机械去黏(12 – 48小时):去除果胶层,使风味更干净。
- 洗净与干燥(7 – 14天):日晒或用机械干燥至含水量合适(约10 – 12%)。
- 脱壳和分级:去除外壳,按豆的大小、密度、瑕疵率分级,然后装袋待售。
▶ 劳动强度:如果使用水洗法,需要额外的发酵、冲洗和机器加工,相对复杂,但比可可发酵简单。日晒法则较为简单,但受天气影响较大。
▶ 时间周期:从采摘到可出售通常需要1 – 2周。
▶ 加工损耗:4 – 5公斤咖啡樱桃可获得1公斤干咖啡豆,损耗与可可相近。
二、哪种更费工?
可可的后处理更费工且时间更长,因为:
- 发酵时间更长(5-7天,而咖啡水洗法发酵只需12-48小时)。
- 晒干时间更长(可可5-10天,而咖啡通常7-14天,但使用机械干燥可加快)。
- 可可果需要手工剥壳,而咖啡可用机器去果皮。
- 可可更依赖人工管理(发酵过程需要定期翻动,而咖啡水洗法主要依赖设备)。
综合来看,可可的人工投入和处理时间更长,而咖啡如果采用水洗法,设备投入较高,但人工需求可能相对低一些。

TT Fertilisers Sdn Bhd
68000 Ampang Selangor
Tel : 010-2170548
Website : www.tt-fertilisers.com
三、利润对比
可可和咖啡的利润受国际市场价格、品种、质量、种植区域等多因素影响,以下是一般对比:
1. 可可利润
- 市场价格:可可豆价格较稳定,但整体价格相对较低(约$2.5 – $3.5/公斤,视品种和品质)。
- 成本:可可果树管理较简单,但采摘和处理费工。
- 附加值:生豆利润较低,若能进行后续加工(如可可粉、巧克力),利润更高。
2. 咖啡利润
- 市场价格:咖啡豆价格波动较大,普通阿拉比卡生豆约$3 – $6/公斤,高品质精品咖啡可达$10+/公斤。
- 成本:咖啡种植和处理需要更多投资(如水洗设备),但高品质豆可卖更高价。
- 附加值:如果进一步烘焙并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利润比可可高得多。
▶ 总体来看,精品咖啡的利润潜力高于可可,但可可种植较稳定,适合大规模种植。
结论
- 费工程度:可可的采摘后处理比咖啡更复杂,尤其是发酵和晒干过程较长,人工需求更高。
- 利润比较:
- 普通市场:咖啡的市场价格稍高,但成本也较高,利润可能相当。
- 精品市场:高端咖啡利润高于可可,尤其是精品咖啡行业发展迅速,而可可主要用于工业用途,价格受市场控制较大。
- 深加工:如果可可或咖啡能进行深加工(如巧克力或烘焙咖啡豆),利润都可以提升。
如果考虑劳动投入,可可更费工。
如果考虑利润,精品咖啡的利润通常比可可更高。
來源 : 专业网络平台
注 : 仅供參考
Behn Meyer AgriCare (M) Sdn. Bhd.
Tel : 03-8026 3333
Fax : 03-8026 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