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种植密度一向来影响作物产量,这是因为遮阴程度相对提高,造成光照吸收率受到影响,进而降低光合作用而拉低产量。唯在现有种植面积上也不可能种得太宽,树少也将使到整体产量减少。因此,采用不影响产量且树数量合宜的种植密度成了种植人欲知的事项。在这环节上,组培 (clone) 油棕的种植密度应如何则可在以下所参考的一项研究文献中略知。
这项研究在柔州进行,组培油棕树是在1981年种下,密度介于101棵/公顷至300棵/公顷,并收集了1986 – 1989年间的各方面数据作为对照用途。这研究采用7种类的组培油棕,其中4种是源自国内成龄油棕品种,另3个则是来自非洲喀麦隆 (Cameroon) 未精选的秧苗。在首两年的产量显示种植密度并不构成这方面的影响,既是说,密度高产量也跟着高。但从第3年 (1986年) 开始,种植密度开始对产量带来影响了,此研究既是记录这期间 (1986 – 1989) 的各项指标,并以两年合记方式进行,即1986 – 7年及1988 – 9年。
从收集数据所展示下来的图一中显示,代号54A (+记号) 的组培在100棵/公顷时就呈现一高一低的鲜果串产量走势,但趋势仍是往上升,直到约200棵/公顷后仍以一高一低的形势下降。这类走势确含有令人深思的空间。代号997 (黑点记号) 的组培油棕鲜果串产量则以波浪式上升直到约180棵/公顷的种植密度后开始以波浪式下跌。同时,从表中可看出,代号54A组培油棕在约200棵/公顷的种植密度下获得最高鲜果串产量。代号997组培油棕则在约210棵/公顷的密度下取得最高收成。
这当中的养异因由包括了植物性干物质 (vegetative dry matter,VDM) 因为种植密度高而下降,这类情况也同样发生在其他有关种植密度的研究里。植物性干物质减低则主要是因为种植密度高造成叶子产量减少而引起的。
密度高也局限性地造成叶子干重量减少,但差异不甚明显也不含盖全部研究中的油棕。而高密度却没让树增高得更快,反而是叶轴 (rachis) 增长了及树茎圆围变小,其中两种类的树高反而在高密度下而减低了。
各品种没有划一的理想种植密度

Hextar Fert Sdn. Bhd.
Tel: +603 3003 3333 Fax: +603 3003 3336
Website: www.hextar.com
表一显示,各组培油棕并没有划一的理想种植密度,在3种密度 (170棵、220及270棵/公顷) 里,代号90A品种以170棵/公顷达到25.8吨/公顷/年的估计鲜果串产量,但代号997、54A及926品种却在270棵/公顷下各别以28.3吨、27.8吨及25.7吨/公顷/年达到最高估计产量。另外3个品种 (代号115E、31A及960) 则在220棵/公顷的种植密度获得最好的估计鲜果串产量。
结语
组培油棕或因品种的不同而在种植密度方面没有一致性。研究中对此现象的见解是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平均叶子面积 (mean leaf area)、果串指数 (bunch index)、叶轴 (rachis) 长度等,同时树伞也因品种而异,并产生了光照射入率的影响,进而塑造了不同的成绩。但整体看来,种植密度越高,产量的走势仍是朝下而降,唯是以一高一低方式下降。从表面的了解,组培油棕种植密度的顶限看来是200棵/公顷,高过这密度则有使到产量下跌之势。
编者注:本文仅供参考用途;油棕种植密度也因地势、土壤性质、品种种类等因素而定,因此有多方面考量为宜。
資料來源:
R. H. V. Corley and C. R. Donough, ‘Potential Yield of Oil Palm Clones-The Importance of Planting Density’, Yield Potential In Oil Palm, Porim, 1990.
TT Fertilisers Sdn Bhd
68000 Ampang Selangor
Tel : 010-2170548
Website : www.tt-fertilis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