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 AGRICARE SDN BHD
Tel : +6 012 237 6790 & +6 012 720 3301
E-mail :pppagricare@gmail.com
Website: www.pppagrotech.com
控制油棕园袋虫祸害的方法除了之前所说的综合虫害管理法外,采用渗透性农药注射入树茎 (用于成龄油棕) 或使用接触性农药 (用于6年树龄以下油棕) 喷洒在叶面皆是一些普遍使用的方法。但在一些山丘园地,地势等问题或将使到喷洒式方法不易进行,同时也可能影响有益生物的生存,导致生态失衡。而注射方式也让人担心久之会伤到树茎并成菌体入侵的缺口。有鉴于此,采用根系吸收渗透性农药的作法也因此而展开。在相关的试验里,发现到这方法拥有不俗的抑制袋虫作用。
使用方法
方法方面是使用一个装有渗透性虫药的器具,并延接一条管子出来装在一条尾部已割开的根系,里中的虫药就随地心吸引力导流入内,渗透入树体。这技术经在印尼研究过以控制数类食叶毛害;在印度则广泛及被推荐用来应对椰园里的黑头毛虫及红棕榈的象鼻虫。这类作法不伤害到树茎而且适合各种树龄,尤在山丘及零星量袋虫出现地段更合宜使用。
研究试验方法
这项研究所采用的渗透性虫药是 monocrotophos 和 methamidophos,并于 FELDA Gunung Besout 3 的4年树龄油棕园进行。这里的袋虫主要是 Metisa plana 种类,属于新灾区,而袋虫皆处于第一至第二成长阶段,数量散布不均匀。研究试验方法是将园丘分成6段,并复制一次以作对照用途,确保结果的准确性,6段皆施以不同药剂量及调稀用途水量,同时也备有一段完全没施药唯在树茎打洞输入40ml水的控制地段,以对照这技术的效率。
此外,袋虫数量也通过特定抽样程式统计并使用特定法分析出成果。用来施入虫药的部位是树的一条主根,圆径约0.6cm及20cm长,呈竭至黑竭色,尾部经斜斩掉并浸入含有渗透性虫药液的塑袋里,随后将塑袋封紧并放回主根原有位子,若在24小时内虫药液渗透量少于10%,那么就得另找一条主根代替。这研究既以这般作法来探讨渗透性虫药克制袋虫害的效率,当然整个过程描述在此是经简化了。
研究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各剂量虫药皆显现出效果来,施用虫药3天后,M.plana 袋虫的数量减小了41% – 95%,在未施用渗透性虫药的地段 (控制地段) 则增加了15%。施用7天后的统计袋虫数量减低了66% – 98%,即每枝干 (frond) 只有少于17只的袋虫,而未施药/控制地段的袋虫数量仍高企,每枝干计有46只。施药14天后,袋虫数量进一步减少了83% – 100%,并在施药30天后,袋虫数量减低了90% – 100%。在同时侯,控制地段的袋虫数量也从每枝干的47只减至24只,这相信是由于袋虫群体里相竞食物而产生的现象,也是一项重灾区里袋虫生态变动的一种趋势。
从试验中显示 methamidophos 的效果比 monocrotophos 好些虽然两者皆比其他渗透性虫药更易被油棕根系吸收,但前者输送至叶子的效率较佳,相关科学研究也证明了前者在叶子的余留比后者高出66%。在双双施药下 (同剂量),7天后 methamidophos 的效果比 monocrotophos 好5.52% – 31.56%;在施药14天后,效果则好上3.61% – 16.66%。这比较在此仅供参考用途。
資料來源:
Hasber Salim, Noor Hisham Hamid, Che Salmah Md. Rawi and Abu Hassan Ahmad, “Evaluation on the efficacy of systemic insecticides by the root absorption technique for the control of bagworm (Metisa plana) infestation in young oil palm”, PIPOC 2009-Proceedings of Agriculture, Biotechnology & Sustainability Conference, Volume III, MPOB, 2009.
TT Fertilisers Sdn Bhd
68000 Ampang Selangor
Tel : 010-2170548
Website : www.tt-fertilis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