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Fertilisers Sdn Bhd
68000 Ampang Selangor
Tel : 010-2170548
Website : www.tt-fertilisers.com
曾在全国进行过的油棕园丘情况统计中发现到大多数的园丘都在翻种后一至六个月的时间里受到犀角甲虫的入侵。之前一些试验显示,在翻种地设置性诱器 (pheromone traps) 能有效地控制这虫害的数量而达到效果。
性诱器在园丘里的设置及园丘地情如湿度及降雨等都关系到其成效。甲虫幼虫阶段必须严谨管理,包括生物质堆 (biomass) 里的湿度,才能整体有效地控制这虫害。甲虫在园丘如何活动及迁移过程的了解对控制作业有莫大的帮助。
一项曾在大马棕油局进行的相关试验就是针对这情况的更加了解而展开。该试验地段面积仅5公顷,树龄8 – 22年,老树在1996年8月翻种,装置诱捕器行动在5个月后开始,一共维持了两年。园中装置了49个性诱器,每个相距27米 (三行树距离),每一行里的性诱器以45米或相等于5棵树的距离下设置。
性诱器及性息物 (pheromone) 皆来自本地某大公司商业化的产品。性息物懸挂在1.5米高的支条上并每6星期更换一次。这个设置都安装在未成龄旁的生物质堆中,以方便诱捕成龄甲虫及从生物质堆中飞出的甲虫。在成龄树之间也同時装了4个诱捕器以捕捉入侵成龄园丘的甲虫。诱捕器的数量在149天之后减少至24个,339天之后再减至6个。试验期总共24个月。这期间的雨量数据被收集作为评估用途。性诱器数量虽然在后期逐渐减少 (从49个到24个到6个),但每个性诱器所诱捕到的甲虫平均数量相差微小,故而也具代表性。性诱捕器在园里的设置分为外围树地段、向内地段及内部地段。
试验成果
在外围地段诱捕到的雄甲虫数量仅在性诱器装置后的100天及170天才明显上升,而雌性甲虫在外围地段被诱捕的数量却从22天至226天之间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这项趋势被解释为雌性甲虫进入翻种地区以寻找繁殖地点。在向内及内部地段诱捕到的雄性与雌性甲虫数量都没有明显差别,但从处围地段诱捕到的数量会比向内及内部地段高。这项发现说明大多数的雄或雌性甲虫一飞入翻种地就会受困在外围地段的性诱器里面,能进到向内及内部地段的甲虫相对都减少。
成果分析显示,成龄甲虫都由成龄油棕园丘飞入翻种他。当翻种地的豆件铺蓋植物率逐渐增加后,繁殖地的吸引力也就降低,甲虫数量亦开始减少。大体上,成龄甲虫都是寄生在成龄油棕地段中一些腐蚀的生物质里,例如一些受灵芝病腐蚀的植株或干枯但仁耸立着的残茎。在印度,甲虫害多出现在10 – 15年树龄的园丘多过在于未成龄园丘。甲虫窩藏的地点被发现即是腐化中的花串、残茎、空果串堆及缺乏修剪的枝叶间。
性诱器捕捉到的雌性甲虫被解释为他们受到花串香味的引诱而进入翻种地并卡在诱捕器中。雄性甲虫则因诱捕器散发雌性气味而掉入诱捕器中。雄性甲虫在活动中会发出摩擦身体部位的特殊声音以吸引雌性甲虫。翻种地的生态也显示雄性甲虫最先占据场地,而雌性甲虫则之后才进入。
翻种后4个月在外围地段捕获的蛹状甲虫及雄性甲虫显示,甲虫可能早至倒树及切片阶段即已入侵翻种地,此時翻种地处处是繁殖地点,正好正中甲虫下怀。向内地段被发现的甲虫数量微小,而且延至多个月后才开始出现。
在试验室里,甲虫从第一阶段成长到成虫阶段需要6个月的时间,但在实地,这项过程会缩短,蛹状甲虫及成龄甲虫在4个月的叶堆里被发现即说明了这点。
从收集到的甲虫数量分析,我们可从以下顺序的排列更清楚地了解甲虫活动情况。
Palm King Marketing Sdn Bhd
Tel: +603-3191 6535
Facebook: Palm King Marketing Sdn Bhd
Email: info@klspalmking.com
Website: www.klspalmking.com
● 诱捕器设立后56天,外来甲虫迁入向内地段以尋找食物及繁殖地。
● 诱捕器设立后88天,更多的外來甲虫迁入,当中一些甲虫是新生代。
● 诱捕器设立后110天,新生甲虫出现率开始增加。
● 诱捕器设立后148天,新生甲虫数量持续增加。
● 诱捕器设立后199天,新生甲虫数量达到最高点。
● 诱捕器设立后255天,繁殖阶段的甲虫数量开始提升。
● 诱捕器设立后280天,新生甲虫数量达到最高点。
● 诱捕器设立后430天,找食物的甲虫数量增加,生物质堆不再成为甲虫属意的繁殖地。
● 诱捕器设立后543天,只发现找吃的甲虫生物质堆中再也没有甲虫的踪影了。
● 诱捕器设立后653天,园丘只有找吃的甲虫在活动。
经过16个月诱捕之后,叶堆已不再是甲虫钟意的繁殖地,因为生物质已被豆科植物铺蓋。此后出现的甲虫被认为是找食而来,尤其在第19及23个月捕捉到的甲虫有上升趋势而说明这帮甲虫大都是飞进向内地段找吃的,而非找繁殖地点。
最佳诱捕甲虫的地段乃在外围地段设立性诱捕器。这项作业被 Turner (1973) 及 Chung (1997) 证实有效。在这第一防线设立诱捕器明显地减少虫害延至向内及内部地段。在园里设置的生物质堆,雌性甲虫下卵,约6个月后成龄,使到诱捕开始后第7及13个月出现较高的成龄甲虫活动率。这项发现可以用作下轮次诱捕的策略。
潮湿季节对甲虫繁殖率有帮助。一些昆虫专家已发现到一般甲虫都喜欢在大湿天繁殖,这也包括了犀角甲虫。至于月光下的甲虫活动又如何呢?根据这项试验显示,雄性甲虫在圆月下的活动率比新月來得高,这也可能说明它们为尋食及性交配而來。
在生物质堆里所发现的甲虫数量自诱捕开始后13个月已大大减少到微不足道地步。这是诱捕器成功在外围地段捕捉到许多妊娠的雌性甲虫所产生的效果。从37只捕捉到的雌性甲虫,剖解后发现91.9%都呈妊娠现象。在实地,每只可下16个卵。当然若跟试验里的繁殖力比较,是少了许多,此乃受到实地食物及地情限制而引起。
犀角甲虫的飞行能力又如何?一项记录显示它能飞行700公尺。在试验室里,甲虫展现出2-3小時内飞行2 – 4公里的能力。Liau 与 Ahmad (1991)曾报导,甲虫在翻种地可飞行140公尺。然儿此试验显示甲虫每天仅飞行19米,这相信与园中有诸多繁殖地及足够的食物导致它们不需飞行太远去找寻的缘故。
控制甲虫策略
● 翻种前的6-12个月就必须在成龄树与翻种地之间的四周围设立性诱捕器以减少外来甲虫的入侵。
● 倒树及切片后应在外围及成龄树里继续进行诱捕。此時不应立即改在翻种地段内诱捕以免吸引甲虫入侵。在外围地段,性诱捕器以每15行树装置一个,这样可以有效地诱捕到外来及新生代甲虫。倘若甲虫害率很高,那么也必须在6个月后才装置诱捕器以配合到時从生物质堆出现的更多成龄甲虫。
● 雨季的地情很潮湿,甲虫活动率频密,因此生物质堆薄薄一层铺蓋即可以减少湿度。这将减少甲虫窩藏里中的机率。
● 成龄油棕也窝藏甲虫,例如残余生物质中,因此对这些地点加以管控有助降低虫害率。大型园丘翻种应以两年交错期为佳从而介入甲虫生长周期期及减少外來甲虫进入翻种地繁殖。
注:外围地段乃指未斩老树与翻种地之间地段。
资料来源:
Norman Kamarudin, ‘Immigration and activity of Oryctes rhinoceros within a small oil palm replant area’, Journal of Oil Palm Research’, vol.16, no. 2, December 2004.
Applied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dn. Bhd.
Tel : 03-61517924/25/26/27/28
Fax : 03-61517081
E-mail: sales@aarsb.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