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国民大学 (UKM) 科学与工艺学院研究团队花了16年的时间终于研发出新稻米品种,称为 UKMRC-2 与 UKMRC-8。这两个新品种乃经由本地品种稻米 (Oryza sativa) 与野种稻米 (Oryza rufipogon) 交配出來。
UKMRC-2 每公顷能够生产12吨的产量,白米长度3.5毫米,它的种子即使侵在水里3个星期也依旧存活使到耕种更加方便。UKMRC-8 则每公顷能生产14吨的产量,白米长度3.68毫米,同時一样能在水里活着长达3个星期。这两个品种获得农业局批准以让稻农种植。整个研究过程由 Dr.Wickineswari Ratnam 教授领导并耗资马币3百万元。这是该大学与 MOSTI 及高等教育部共同合作的成果。研究成果于2018年3月5日在吡叻州 Semanggol 地区正式发布。
采用野种稻米來交配的好处是它们有较佳的抗病率,也耐侵水同时可增加收益。研究所采用的种苗取自菲律宾国际稻米研究所并通过控制授粉过程來取得成果。
一位受采访的稻农说,两新品种易于种植也易于管理。UKMRC-2 与 UKMRC-8 之后将在14个稻田种下3季以测试地方性的收成潜能及其它事项而不会一下子在全马各稻田耕种。參与的稻农会获得 UKM 派发稻种,并有该大学相当人员在试种期间给于咨询。一年內,这两个稻种可栽种2次,因为成熟期在于110 – 115天。
大马目前所生产的稻米仍有30%不足以应付国内需求。每年国家花费马币250亿进口糧食包括白米。有鉴于这两新品种能生产比其它稻米高出20%的产量,相信这一成果有助于提高国内农产量,降低进口及減少外汇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