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钻茎虫侵袭水稻,如果不察,高达90%稻株将被破坏,稻农严重失收自不在话下。在大马,这类虫害分为4个种类,计有三化螟 (Scirpophaga incertulas)、斑纹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黑头二化螟 (Chilo polychrysus) 及大螟 (Sesamia inferens),但最常见的是三化螟 (yellow stem borer),也是为害最严重的钻茎虫。这类害虫呈黄白色及有三角形的体积,食性单一,专攻水稻。
水稻苗期及分蘖期,初孵幼虫从水稻茎部蛀入,一周左右就造成枯心苗;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初孵幼虫从包裹稻穗的叶鞘上或稻穗破口处侵入,取食稻花并发育至第二周期,在稻穗颈部咬孔侵入,并咬断稻茎造成枯孕穗和白穗。这两个受害特征,一为枯苗,二为白穗都是螟害的傑作。
水稻三化螟成虫在夜间活跃,白天则楼息,它有较强的趋光性。喜欢在嫩叶面上产卵,表面有绒毛覆盖,水稻处于分蘗期或孕穗期,或者施氮肥多,长期嫩绿的稻田,卵块密度高。
初孵幼虫多先爬向叶尖,吐絲随风飘荡到附近稻株,分散钻入稻株。被害的稻株,每株多为一只幼虫。第二周期的幼虫有转株为害的习性,每只幼虫多转株1 – 3次,以3 – 4周期幼虫转株为害最盛。幼虫一般在第4 – 5周期尾从稻茎内下移至基部化蛹。通过这般转株方式,一夜间就不少稻株受害,如2018年首季,吡叻州就暴发过一次这类虫害的例子。
三化螟的发生为害主要受水稻耕作栽培、生育期、气候、天敌和防治等因素影响。从栽培技术上来说,若基肥足,水稻健壮,抽穗迅速,整齐的稻田,三化螟为害率较轻;追肥过迟和偏施氮肥,水稻徒长,则为害率较严重。
一般水稻分蘗期和孕穗期,三化螟侵入率高,其次为抽穗期,圆秆期这虫害率较低。因此,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露这两个生育期是水受害的危险期。
三化螟有不少的天敌,例如捕食性青蛙、蜘蛛、蜻蜒、步行虫、隐翅虫、飘虫,以及寄生性的稻螟赤眼蜂、螟卵啮小蜂、长腹黑卵蜂、螟黑卵蜂等寄生蜂。
三化螟产卵阶段至成虫死亡介于42 – 56天。卵成功孵化率大约87%,但之中有21.50%的幼虫会死亡,至到第三周期,幼虫数量减少了50%,然儿第三至第五周期,其数量就稳定下来。蛹期间有40%会死亡,这意味着由头到尾,最终只有26.8%的螟成功存活下来。
预防与控制法
1. 在稻田旁种植有益植物
有益植物人如 Lantana camara 及 Turnera sp. 含有花蜜可作为螟虫的天敌的食物。这类植物一多就自然有较多的天敌前来采蜜及棲息等,同時也会攻袭幼螟以其作为食物之一。寄生蜂就是例子之一,它将卵注入幼螟体内并完成周期后破肚而出,幼螟就死亡。另一类为捕食蜂,体积较大,将直接攻袭功螟至死。
2. 采用诱捕器
拥有燈光的诱捕器或性诱捕器可吸引成螟前来及陷困。此举有助于减少成螟数量及繁殖率。
3. 田间作业控制
氮肥用量过盛导致稻株成长异常活跃可能引来这虫害。因此,施放氮肥应适量进行同時此举有助于减少稻株徒长率。再来就是同区的稻农耕种期必须一致进而减少这害虫的寄生期。
4. 化学虫药控制
这是稻农喜欢采用的方法,效果亦来得快速。成龄的螟虫应以接触性虫药来应对而幼螟因为躲在稻茎里,故应改用渗透性虫药才能见效。稻株在下种40天之后或虫害率超过了可承受水平,譬如每方米发现一只成龄螟虫存在或者每方米有一堆卵才可采用虫药,但在花期间应避免使用。含活性成份如 fipronil、carbaryl、Chlorantraniliprole、Flubendiamide、Alpha-cypermethrin、Chlorpyrifos、Deltamethrin、Dimethoate 及 Imidacloprid 等的虫药 乃可采用的种类。第二轮的虫药控制期落在下种后第55天,这阶段乃稻米开始生产的時候以防止第二波虫害的到来。
參考资料:
1. Nur Atigah Mohd Khari et al., ‘Pengurusan Ulat Pengorek Batang Padi Di Malaysia’, Buletin Teknologi MARDI Bil. 25 (2021).
2.彭红、朱志刚主编,水稻病虫害,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
INO Nature Malaysia
Facebook : INO Nature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