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世界最大榴莲种植区之水供剖析

世界最大榴莲种植区之水供剖析

  • Post category:文章 / 榴莲

泰国东部 Chanthaburi 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由大大小小园丘合计起來的榴莲园,总面积35,608公頃,年产292,911公吨的榴莲 (2014年)。由于榴莲好价,不少农民都把其他作物翻种成榴莲,因此目前的种植面积已超越35万公顷。这庞大的面积若要持续好产量,那么水供的营理就显得重要,因为榴莲作物的产能需要水供來扶持,其开花结果率皆与适当的水供有关。

有鉴于此,研究员曾进行过研究以探讨该区水供的采用情况。研究方法就是在 Chathaburi 的10个省镇,每个省镇由5个农民代表,合计50位农民的面试成果后所统计起来的结果。整个研究分成4个部份來探讨。

1. 种植结构

许多农民皆开始从家族接手的新一代农民,种植年资仅一年 (23.1%),而5年年资的仅有10.3%。14.6%的农民拥有超过1.6公顷的榴莲园。品种方面以金枕头最多,高达85.4%,其余的由 Chanee、Kanyao、Kradom 及 Phaung Manee 占据,有些农民也參种几个品种在一起。60%的农民采用8米 x 8米下种,其余的有10米x10米 (25.7%) 及10米x5米 (14.3%)。33.3%的农民以洞坑下种,而26.2%的农民把树种在堆积上來的泥土里。超过一半的农民(52.4%)任树自然长高而47.6%的农民则以修枝來控制树的高度。产量方面以10吨获取量为多数 (17.2%)。

2. 种植地情

种于热带地区的农民最多,占26.5%,而且种于高地的也占多数 (31%)。约28.9%的种植地是肥沃的,而且湿度高。

3. 水供管理的冲击

自2014 – 2016年,旱季的情况越來越严重使到农民面对水供的烦恼,一些必须采地下水或者把现有池塘加大以提高水儲库量。除了这些,其它水供问题也浮上水面而且农民多数不知树的水需求量。

4. 水供资源与水供管理

50%的农民以池塘水來灌溉。花洒系统为普遍采用的方法但也有一些农民把水喉拉到树下來灌溉。一星期浇3次水的农民有40.5%,每次30分钟 (35.7%) 至5小時不等,视气候而定。至于小株树,浇水多在早晨进行 (61.9%) 而在迟午则有20.1%,但一些则根据天气情况來浇水  (18%)。为了使花串开展,农民每次浇水1 – 2小時,在花开展至到果粒如拳头般大时,浇水量降至30分钟,之后再增加至1小時。在开花期间,浇水时间每次30 – 45分钟,而在花开展時则減至20 – 30分钟。在果期间,水供维持在45 – 60分钟至到果粒成熟。

收成过后,水供回到之前的一般水平,并修枝以降低水份流失并且施放有机肥。收成过后通常有雨季,水供因此不须要但从11月至12月就再开始澆水以便促使花儿开展。一般上,花洒裝置在离地面30公分高的水平。

根据榴莲种植原则,要下种的土地必须将泥土堆高至离地面最少50 – 100公分,这样 – 來树患病的机率就明显降低,此外,由于泥土比较容易干燥,因此有利于催花作用,对反季节的产果更加有利。这种栽种方法使到树更加容易管理。但是它也有弱点,就是根系伸展受到约束,尤其榴莲树有直根及橫根需要更大的空间伸展,而且地势不平导致灌溉及野草菅理较为困难。至于树的水量需求亦因不同地情而异但以一般每棵每天300公升为基本点。

在浇水方面,花洒系统的普遍采用成为溃疡病引发的源头之一。这病原喜欢潮湿的树基部,而花洒若没计算好來就裝置,大有可能将树基喷湿了而引发这病症。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从计算喷射距离着手以避免弄湿树基。

总而言之,水供对榴莲作物乃必要裝置的系统。但就算在世界最大的榴莲种植地,这系统的采用仍然非常传统,农民亦没采用科学化的角度來看待这系统的有效装置及正确的出水量以符合树的需求。虽然如此,该区农民的确了解到水供对榴莲作物的重要性,若能将有关作业细緻化、深化及科学化将有助于把产量推向更高峯。

资料来源 :

Kemchart Cheychom et al., “The Study Patterns and Problem Water Management for Agriculture of Durian Production in Chanthaburi, Thailand”, Mediterran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Vol. 10 No. 4, July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