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n Arrow Fertilizer Sdn. Bhd.
Tel : +603 3359 7711 +6016 9815 169
E-mail : info@twinarrow.com.my
Website: www.twinarrow.com.my
油棕树冠刚萌长的剑叶若有腐烂现象可能是剑叶腐烂病 (spear rot) 的征兆了。腐烂情况若没及时治理将蔓延至剑叶基地的未萌嫩叶及芽蕾萌长处,造成芽腐病 (bud rot),也称为心腐病。芽腐病最终将导致树的分生组织 (meristem) 一同腐烂,树将因此而无法再长出新叶。没有新叶,那么就肯定没有新果串会长出来,待现有旧叶枯萎后,树将无法再生存下去。
这两种病症的关系紧密,然而也可分开来描述,在这方面,芽腐烂就只限于芽蕾腐烂现象但剑叶仍没枯萎。两者比较起来,芽腐病是较为严重及致命的。反之,剑叶腐病仍有逐渐复原的机率。另一种说法是:这两病症纯属不同阶段的同一种病症,因此可一同涵盖论之。
剑叶腐病相关事项
● 油棕剑叶腐病也发生于秧苗场,一种称为 Phytophthora sp. 的微生物被证实为病原体。剑叶腐病是树冠病 (crown disease) 里普遍见到的征状,主要是基因倾向因素引起。
● 在非洲出现的黄班病 (patch yellow disease) 也出现剑叶受创情况唯不致命也没蔓延迹象。
● 在东南亚较为显着的叶尖枯萎病 (wither tip disease) 也会出现剑叶腐烂情形而镰刀菌 (Fusarium) 被发现是引发的可能病原体,同时也没传染开来。
● 在中、南美洲出现的致命性黄病 (fatal yellowing disease) 也会造成剑叶处腐烂,原因包括不利的成长环境,也可能由一种顽强病原体造成。此病症具传染性,暗示着树与病原体间的某种关连性。
● 剑叶腐病 + 芽腐病 + 小叶病同现的病症是由剑叶基处率先腐烂引起,菌原为 Erwinea sp.。这三合一病症发生于全部的油棕种植国里,起源是和菌体有关外,养分与土壤因素对树所造成的生理成长障碍也是导致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弱树更易染患。防范方面除了在遗传层面处理如避免采用有此病症倾向的品种之外,土壤养分不足包括硼肥亦是让此病症出现的原因之一了。
剑叶腐病的发生通常是因外来创伤最先引起的。例如体积较大的甲虫一旦钻入剑叶基处以咬食嫩叶,受创部位将开始腐烂。由于这类情况并不普遍,因此剑叶腐病并非重要病症,对油棕影响层面甚微。
芽腐病
芽腐病则涉及较广地带,包括非洲、南美洲、印尼、马来西亚、巴布新几内亚等国家的油棕园,受创的油棕一般介于2 – 5年树龄,是属于悠久的油棕病症之一。在南美洲北部的苏里南 (Suriname) 这国家,曾有130棵油棕种下后因受此病侵袭而仅剩下一棵树。在非洲中部的刚果 (Congo),此病常造成收成损失超过30%。在某些局限地区,病率有时高达5%,唯其他地方的病发率甚少超过1 – 2%,但非洲尼日利亚曾记录过1%的病历。
严重患上芽腐病的油棕会死亡或产量大幅度滑落使到必须清树再种过,而一般染病树也因果串数量及重量减少而降低了产量。因此,芽腐病若广泛传开对经济会有一定的影响。
树芽心一旦开始腐烂,整片剑叶将迅速地死亡,剑叶也因此可轻易地拔除,留下一竭黑、潮湿且味道难闻的烂基。若让腐叶任留该处,那么它将慢慢枯萎垂下,并悬挂在树上直到落地为上。那腾空出来的树冠中心将成为一个空洞坑。芽腐病若没及时发觉及治理,芽点周边组织将同时感染及腐烂,再加上微生物相涌寄生,将使到叶子萌长机能损环,之后再也长不出叶子来了。
因此,腐烂的剑叶若能及时拔出以不让萌芽中心点损萎或仍可能让这中心部位复原并重新苞起嫩叶随后长枝展叶。从中美洲厄瓜多尔 (Ecuador) 曾有的病例显示,芽心染患部份若超过25%将使到复原机率尽失。病情若持续下去将最终把分生组织中心彻底破坏掉,导致树亡。在一般情况下,分生组织虽然丧失了再生机能,但现有旧叶依然呈绿 (深绿),且可见到少许的现有果串仍继续成长,树茎的色泽也正常,唯有时则呈些红色,然而,少了分生组织的树虽然还有气息,却是没有成长机率的树了。

All Cosmos Industries Sdn. Bhd.
Tel : +607-2523788
Fax : +607-2512588
E-mail : sales_marketing@allcosmos.com
Website: www.allcosmos.com
随后而来的小叶病
芽心若没完全损坏,而腐烂情况亦已止住,那么叶子或将再生起来,所需时间则视破坏程度而定。从这时开始开出的叶子并不能像平常叶子般地正常成长,而是始于短小、没叶片,倒像叶团般,没有尖长的叶子,甚至可能变色或有裂痕。之后长出的叶子才逐步地恢复正常。这里中的小叶病过程是继芽腐病痊愈后而出现。小叶病也是缺硼时会展现的征兆之一。
剑叶腐病 – 芽腐病 – 小叶病三合一病症的导因
微生菌诱发因素倒是这整个病症最可能的原因。从患处所收集的样本显示了各种微生物在患处生存,而患处所散发出的扑鼻味道亦是微生菌感染的征状。在远东国家如马来西亚,这类病症的发生是和犀角甲虫的侵袭有正面的关系,并较常发生于轻龄油棕树。但在巴布新几内亚,一种称为 Scapanes 的害虫一次或多次侵袭剑叶则可能成为该区这类病症的主要病害体。
另一方面,在一项实验研究里,7棵5 – 6年树龄油棕之中有4棵因根部受损而出现了芽腐问题。在马来西亚,水源受到节制的情况下亦曾发生过这类病症。同时,在排水性能不佳的较低内陆地或山谷下的棕园亦出现过这类病情。
根据资料显示,天气转变亦和这类病症有些关系,当中以旱季尾声和雨季尾声时拥有最高的病率,例如非洲扎以尔 (Zaire) 较贫瘠土地碰上2 – 21/2月的干旱时造成染病率提升了。在养分方面,缺少硼肥是病发的潜在因由之一。
总而论之,剑叶腐病 – 芽腐病 – 小叶病这综合病因可整理成两组别:第一组别病因是树部受到外来破坏 (以虫破坏为主),所出现的缺口让病原体乘机而入,微生物在里中寄生导致缺口内部腐烂。第二组别是不利的成长环境造成树出现成长障碍,病情就因此逐渐形成,这也包括某些品系种植材料在本质上拥有较高的染病率倾向,相比之下,Deli 为种源的杂交种油棕在这方面的染病率则较低微。
治疗方法
当剑叶出现腐烂现象时,尽快将腐烂部位斩除掉是建议法之一。斩砍地点是腐烂处之下仍未腐烂的部位,以避免腐烂处蔓延至芽心部。然而,一般上肉眼看到的腐烂情景亦意味着剑叶下的细胞组织通常已受创。虽然如此,在病症的初期,可将相关的整枝剑叶拔掉,然后以 thiram 或benomyl菌药等配以微生物药如 streptomycin 淋喷芽基处,但其疗效仍未受到证实。
參考資料:
P. D. Turner, Oil Palm Diseases And Disorder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