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xtar Fert Sdn. Bhd.
Tel: +603 3003 3333 Fax: +603 3003 3336
Website: www.hextar.com
农作物的产果本能有一定的局限,除了是基因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外,外在因素也同时产生了作用。例如光照不足或雨量少,皆可影响产果势。油棕也面对同样的情况。其果串数量和重量一向来是处于相互平衡的情况,即是说,果串数量多将使到每果串的重量降低,反之,果串数量少则将取得更大重量的果串。这方面和树龄的关系是反向的,意味着果串数量随着树龄的增长而下降,但每果串平均重量大体上也因此而增加。
在蔬果种植方面一向来有疏果或散果的作法,主要是避免每串果或每种植坑的蔬果过多而造成养分等竞争,使到农产品的体积及重量下跌,并低于市场要求规格,影响卖价。油棕的除花序 (disbudding) 作业也同样可以将果串数量减低,使到现留及后续成长的果串重量提升。一些相关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当然,把长出的花序除掉也就自然地降低了产量。
Corley 和 Breure (1992) 这两位著名的油棕专家发现到将50% – 75%的花序割除后使到随后的产量减少了42% – 68%。然而,当花序的割除量达到75%后,每果串的平均重量却增加了67%,既从之前的每果串平均7.6公斤重量升至平均12.7公斤/果串。这果串重量的增加是因为除花序作业后使到长出的雌花串里的穗枝 (spikelet) 数量及在穗枝上的花朵数量增加了26%,果实粒 (fruit set) 数量之后也跟着增加。果串炳和穗枝的重量则随果串增大的比率提升。
这是油棕内在成长本能的展现,亦显示了油棕产果机能摆脱不了某些影响因素的束缚。这些因素是什么呢?经过研究员寻根就底后,看来亦掌握了这些影响因素的面目,仅此略述一下 (不分先后) :
1. 油棕产量随着树龄的增加而下降
油棕树原本就是森林树之一,在大自然界中和其它植物相竞生存,这包括水源、光照、养分及空气方面的竞争。作为棕榈树品种之一,在相竞光照的环境下,它可长得很高,其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可耐活200年或以上。最早期引进印尼的4棵油棕种子,也既是现今东南亚等区油棕的始祖,时年1848年,其中一棵下种后在1975年仍活着 (见右下图),树龄达126年,之后只可惜树身太高被雷劈中死亡,要不然相信迄今它还活立着,高瞻地傲视着无可数计的孙辈们。
这般原始生存本能或造成树的植物性成长部位,尤其是枝干及树根,其重要性多于产果部位。在这局势下,相关部位的成长元素需求获得优先供应,而产果部位所需则排次了。油棕树因此将先输送所需的元素给其植物性 (枝叶、树干、根系及雄花) 部位,多余的才输送给产果部位。(编者注:这仅是油棕生理成长研究的其中一项论说,尚有比这项更早期及更新的相关论说,并从其它角度切入以解释油棕树的生理 (physiology) 成长。
其相竞光照的原始本能在目前油棕品种里仍显现出来,意指它是非常需要光照的植物,光照成为其成长及产果的主脉元素。暂且不谈光照对树的成长影响程度,但于产量的影响则是重大了。这点的杆影已显现于树龄越高果串数量随之减少的定论上。
众所周知,油棕村龄增加时,其果串数量跟着下降,但产量仍有增重的果串扶持及平衡。这番情况的发生跟以下数个因由有密切关系:
a) 叶子数量
油棕树的叶子 (frond) 数量从下种两年后每年生长40片,直到树龄达到8 – 12年后而减至每年20 – 24片。由于每片叶子的萌苌即将带出一花串,固此,叶子数量随树龄而减少后,果串数量必然跟着下跌。
b) 叶子光合作用的组织减少
根据资料显示,树龄越高的油棕树,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子组织降低,这将减少了碳干物质的形成。碳干物质除了用于树茎的活性组织 (油棕树茎由活性组织形成,这点有别于其它木质植物) 外,一些也用于根系呼吸作用上,这样一来,能用来生产果串的相应减少了。
虽然油棕每年的干物质形成有33%是来自碳同化 (carbon assimilate) 作用,但却主要输送至叶子及根系部位,多余的仍需供应作为呼吸作用,之后才轮到产果部位。当然,这间中也有相互调节的机制。虽然油棕树的整体干物质生产一向来都平稳,然而在产果方面是着随树龄而变化,产量除了在下种后第810年达到高峰后,之后即是开始下滑。这相信是先天性的影响,要减少产量下滑程度或可通过后天辅助活动如水源、施肥、种植密度、修叶等方面的后勤工作来改善。
TT Fertilisers Sdn Bhd
68000 Ampang Selangor
Tel : 010-2170548
Website : www.tt-fertilisers.com
油棕树的叶子面积在下种10年后达到高峰,这或是油棕园最荫凉的时候,根据一项马来西亚沿海地10年树龄油棕的研究显示,此时的光照吸收率高达70%,另5%则被反射回去,余下15%穿越枝叶而照射入地面。当树龄过了12年后,树的高度或呈不一现象,叶子上的光照射率增加,提升了干物质产量。
果重的促成因素
果串重量的增加是由于果串体积增大了。其中一项因素是果量减少后,成长中的果串获得较多的干物质供给,因此体积及重量跟着增加。
除此之外,果实粒 (fruit set) 更佳地形成也是促成因素之一。这情况是因花粉传授效率增加的原因。受花后的雌花将结成果实粒,但体积也可不一,唯外层果实粒肯定比较大,中果层也较大,含油量也因此较多。1981年由 Syed 引进马来西亚的 Elaeidobius kaerunicus 象鼻小甲虫成为油棕园的授粉功臣,它在园里传授花粉,让果串结出更多的果实粒及产生更多有果仁的果实粒,通过增重,把油棕产量提高了12%,虽然果串数量是减少了。
其它影响果重的外在因素计有修叶太多、养分不足、干旱、虫病害等。这些因素的出现会造成干物质产量减少等问题。在施肥方面,钾肥补给大体上可增加果串重量,并且也因此而提高产油量。
图解
图一:图中的 (三角) 曲线显示平均果串数量随着树龄增加而下降趋势。但 (圆形) 曲线则显示果串重量随着树龄的增加而提升。
图二:不管是沿海地或内陆地,其油棕的鲜果串产量皆是先起后衰,可说从第三年起其鲜果串产量摇直上升直到第七年后就开始逐渐下降。
图三:从图中可看到油棕树分配给各部位的成长元素的比重,这些成长元素形成了各部位的干物质。树的枝叶干〔(叶于+叶子 (frond) 〕获取到最多的成长元素,占了38%,跟着是根系36%,而果串仅获17%。从这里可以知道油棕树植物性部位 (如枝叶干、根系等) 的成长元素需求更高于产果部位 (如果串等) 而这些植物性部位的成长元素获得供给后,多余的才输送给产果部位。
图四:两个曲线显示了具有光合作用组织的油棕树叶子是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了。当这情况出现后,树的食物制造量及干物质生产率也降低,这使到产果效率下跌。这也是树下种第5 – 7年的高产期过后产量逐步下降的原因之一。
图五:图中往上伸跨的直线显示光照幅射越强时,果串干物质产量就越高。这意味着太阳光照率是决定果量的重要因素,其叶子获取更高的光照率后即可发挥出更高的产果量,两造的关系是一致性的。
參考資料:
1. Mohd Haniff Haru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and Their Physiology”, Advances In Oil Palm Research, Vol. 1, MPOB, 2000.
2. R.H.V. Corley and P. B. Tinker, The Oil Palm, Blackwell Science Ltd,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