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低产能油棕之观察及解决方案

低产能油棕之观察及解决方案


FGV Agri Services Sdn Bhd
Level 9 West, Wisma FGV, Jalan Raja Laut, 50350 Kuala Lumpur, Malaysia
Tel : +603-2789 1000
Fax : +603-2789 0111
E-mail : fassbmarketing@fgvholdings.com

未成龄油棕的花串生产形态及早期产果势和其成龄后的产量趋势有关系。这即是说,棵近成龄油棕若拥有良好的产果势,那么这趋势将延续至其成龄期,反之,如果这棵油棕在近成龄时仍展现不出良好产势,那么它在成龄后亦不会有令人鼓舞的产势。

即使在高产时期,这些产量潜能较低的油棕树所生产出来的产量一般上仍比其它同地段及同龄的树产量来得低。这些产能潜质偏低的油棕树,可能不符长远的经济效益,但未完全确定前也不能轻易将它铲除掉。要如何来确定这类低产能的油棕树及应如何处理它即是本文所要表述的。这相关资料是源于一项探讨单独油棕 (individual palm) 鲜果串产量变化性、高产质地与低产质地油棕间的产量差异度的实验成果,以此方法来鉴定低产能油棕后并在其未成龄时加以清除,以新一棵油棕来取代之。


整个研究实验分成7地段进行,油棕品种计有 DxD、DxT 及 DxP,地质是沿海地、沿河粘土地 (clay soil)、内陆地及超过3米深泥炭土也包括在内,树多种植于1960年代,除了一段种于1953年及1971年外,各地段种植密度介于111 – 371棵/公顷,成果数据收集了2 – 9年。

低产能油棕影响整体产量

研究实验里探讨各事项,主要是找出油棕树与油棕树之间的产量变化性影响因素。固此,从研究实验中可看出单独油棕的平均年鲜果串产量的差别率是介于9.9% – 41%而果串数量的差别率则介于15% – 31.9%。从4段采用各施量肥料实验中发现到这些差别率和各份量肥料用率并没有关连,意味着以上所述之宽大差异率是由于研究园里出现了高产能与低产能的油棕树所造成的。

另一方面,种植密度从111棵/公顷所展示的的20.7%树间平均产量差异也随着密度达371棵/公顷时而提高至39.7%;这说明了树间种植距离太密时亦会增加它们之间的产量差异。


图一显示实验里的树产量分布情况,其8年各累积的数据展示了树间颇大的产量差别率,根据计算,约9%的树是属于低产能等级。在拥有968棵油棕树的地段里,产量差别率越高也同时标榜了低产能油棕树量也高,这可从研究实验中看出,即拥有6%低产能油棕造成了30%的产量差异率,当低产能油棕数量跃升至30%时,产量差别率升高至50%。

初期低产趋势将延续

如此看来,园里拥有15%的低产能油棕仅生产出1.53吨/公顷/年的鲜果串,若与24.76吨/公顷/年平均产量相比,占有率约6.2%罢了。这些虽占15%树量但仅能贡献6.2%产量的树,经济效益可说是偏低,将它去舍掉并无不可 (请见表2)。如果没有低产能油棕树存在的话,那么应可获得29.13吨/公顷的年平均产量,但由于出现了15%的低产量油棕,造成平均2.84吨/公顷/年的产量损失了。


从实验6中所取得的结论是初期产量趋高的油棕树将会持续这趋势直到下种后第7年,而中级产量树与低级产量树亦同样保持同形态产势 (请见图二)。从这里或可看到树的产量质地是有高低之分的。质地好的树拥有高产势,而质地差的则只能获得低级产量,此趋势或持续20多年直到树告老被翻种为止,这长时期因低产能油棕所导致的产量折损,肯定为数不菲。

从研究实验后所作的结论中,以136棵/公顷种植密度来说,园中如果拥有6%低产能并只贡献0.41吨/公顷/年产量若能以6%产势正常的油棕来取代,那么可获得1.39吨/公顷/年的鲜果串产量,相比一下,之间的差异是0.98吨/公顷/年,长远累积起来亦是一条大数目了。所谓的低产能是指该油棕树每年平均只产50公斤的鲜果串而高产能是指平均年产量达到170公斤/棵/年。


这般情况既使是通过追肥补肥等措施,诚如以上研究实验所触及,也不能改变低产能油棕持续低产的格局。这是因为低产能油棕内在因由如基因及品种等根本无法通过外在方式有效地补救。


Hextar Fert Sdn. Bhd.
No. 64, Jalan Bayu Laut 4/KS09, Kota Bayuemas, 41200 Klang,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 3003 3333 Fax: +603 3003 3336
Website: www.hextar.com

 
初产期无花串产量前景不乐观

第7段研究实验中对13 – 30个月树龄的花串情况作了记录 (请见表一),并显示了7.2%的树在这期间里并没有生出任何的雌花串。当这些树步入成龄阶段后,其鲜果串产量也偏低,仅介于平均11.30吨/公顷/年 – 19.13吨/公顷/年之间,比起同时期(下种后第13 – 30个月)产有雌花串的油棕所带来介于平均23.40吨/公顷/年 – 24.15吨/公顷/年的产量,平均差异度是8.56吨/公顷/年,相比之下可看出经济损失相当的高。这产果量数据虽然是取于树成龄初期,但其产能趋势将依旧,犹如图二所显示,突破空间不大。这些在初期即结不出雌花串的油棕树没有长远经济效益可言,以其望穿秋水等待奇迹出现不如趁早清理掉并以新树取代,免得未来损失更大。

低产能油棕所引起的经济损失若能趁早克服绝对是好事一妆,而从早期花串产势所展现的随后产量,提示着趁早处理它的合理性。油棕秧苗若在下种后24个月仍未能生产出花串或仅生产出极少的花串,这类油棕树大体上已显现着低产能的趋势。这些油棕树经统计后可以清除掉并以24个月大的健全秧苗取代,这样一来,仍来得及避免之后的产量损失。

 
低产能油棕树来自何处?

Tam (1973) 曾显示不正常的秧苗在成龄后将展现低产的表现。这些不正常的秧苗一般上可从其异常长势看出来。有效率的秧苗场作业将能把它淘汰掉,以免移种后带来损失。虽是如此,有些正常的秧苗移种后会如常成长但产量总是偏低。以成龄树来说,低产能油棕被归纳为不育 (sterile)、流产 (abortive) 或异常 (abnormal) 油棕。保守的看法中,园丘里或有5 – 10%的油棕树是属于低产能,并由以下三因素造成:

● 缺乏效率的秧苗筛选 (selection) 及淘汰 (culling) 过程,导致异常秧苗种入园丘,虽然秧苗移种时的树龄无误。

● 移种未足龄的秧苗也可能产生低产能油棕,这是因为在苗场时及刚移种时秧苗仍未完全开展,异常症兆也仍未展现出来而发觉不到。

● 某些树的内在缺陷如低性别比率、花串流产率及失败率偏高或果实偏低等因素所引起。

 

资料来源: 

K. H. Yeow, T.K. Tam, Y.C.Poon and P.Y. Toh, “Recent Innovation in Agronomic Practice : Palm replacement During Immaturity”, The Oil Palm In Agriculture In The Eighties, Vol. II, Editors E. Pushparajah and Chew Poh Soon,,ISP, 1982.

 


Hextar Fert Sdn. Bhd.
No. 64, Jalan Bayu Laut 4/KS09, Kota Bayuemas, 41200 Klang,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 3003 3333 Fax: +603 3003 3336
Website: www.hex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