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异花授粉帶來較佳的榴莲品质

异花授粉帶來較佳的榴莲品质

  • Post category:文章 / 榴莲

在同地段种榴莲,一向来都有数品种参种一起的建议,其目的旨在加强果粒甚至果肉的品质同时也增加果量。这基础建立在多数的榴莲生产必须依靠异花授粉 (cross – pollination) 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为这作物即使可以自花授粉 (self – pollination) 而生产果实粒,但效果明显地输于前者。此外,由于各品种的植株的生产力及果肉品质有异,因此参种就有互相辅助作用,例如 D2 果肉素有高风味之誊但产量就不是很好,而 D24 却是相反,因此这两品种若参种一块就可改善之间所出现的弱点,意味果量及果肉品质有望提升。

有鉴于以上的见解,因此就出现参种品种的比率建议。这些比率皆是研究人员所提出,例如60% D24,25% D16,5% D10/D8/D2 (Hassan)或者50% D24,30% D99,20% D98/D114 (Zainal Abidin,1991b)。从所列的年份即可看出,这些看法迄今已大约30年了,也是目前许多出名品种未仍出现或者仍未被发揭出来的年代,例如猫山王 (D197)、黑刺 (D200)、101 (D168)、红虾 (D175)、金凰、竹脚 (D160)等。由于这些名种榴莲分别有各自风味而受消费人接受及欢迎,因此互辅作用就被认为没有必要了。反之还担心起来参种可能降低原本高品质的果实如猫山王而认为不必参种。

这些后期的名种榴莲是否能自花授粉而产果,如 D99 一样,就不得而知了,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研究试验成果来说明。虽然如此,参种少量有大约相同品质的品种相信还是较保障的作法,毕竟这种植物本质上拥有异花授粉的生产形态。再说不少的小型榴莲园丘虽然着重单一品种种植,但莫忘记其周围的榴莲园或种着不相同的品种而取得异花授粉效益,这点可能构成盲点使到一些农友漠视了这物的异花授粉效益并可能引起日后的果量及▶品质受到负面影响的问题。

参种是否会影响榴莲品质? Somsri (1987) 曾报导干耀榴莲 (D130) 的雄花粉与加尼 (D129) 雌花交配后生产出果形更美且更大粒的果粒。泰国榴莲农友基本上知道异花交配可生产出较佳品质的榴莲。从这角度来看,雄花粉的品种显然扮演一定的角色,换言之,参种的品种的选择可能就显得重要了。雄花粉对异花授粉后而生产的果粒内外品质的影响有多大呢?这问题相信值得探讨以更了解参种之效益或利与弊。

泰国著名园艺研究中心 Chantaburi Horticulture Research Center (CHRC) 曾就在方面进行究研试验,他们在2000 – 2001及2002 – 2003这两时段对国内4个商业化榴莲品种 (Monthong、Chanee、Kradum Thong 及 Phaung Manee) 进行异花授粉效益的评估。评估所采用的参数为果粒品质如形状和体积及种子形状、重量和数量等来作比较。以下就列出一些所取得的研究试验成果:


● Monthong 母花接受另三个品种之雄花粉后所生产的果粒内外品质没有明显的变化。

● 自花授粉后所生产的果粒内的种子数量为7.20颗,明显地比异花授粉 (Kradum Thong 雄花粉) 11.73颗少。大多数自花授粉而生产的果粒都畸形 (图一)。图一A显示异花授粉的 Monthong 果粒形状较佳,而图一B的 Mothong 果粒就因为自花授粉而扭曲及畸形。

● Chanee 母花接受另三个品种之雄花粉后所生产的果粒内外品质同样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其自花授粉而生出的果粒内的种子数量平均只有3.75颗,比异花授粉方面之13.2颗来得少,但种子重量不管正常或不正常皆没明显差别。

● Kradum Thong 雌花与 Phaung Manee 雄花粉交配后之果粒形状显然比自花交配的来得较长及较宽,但彼此间的重量差异微小。

● Chanee 品种之雄花粉和其他3个品种母花交配后生产出最多的”流产性”种子 (aborted seeds),即又扁及小,而且种子数量也高至18.5颗/果粒。

● Phaung Manee 品种的果粒形状不管来自花交配或异花交配都没明显差别,但种子重数及数量就有显著的差异,自花交配的在双方面都较低,即种子重量与数量都比异花交配的组别来得低。

从这研究试验的分析结果显示,果粒和种子数量及重量有正面的关系,其种子重量与坐果率的关系比重介于1 – 0.61之间。普遍上,种子重量与果粒质地的关系比种子数量方面更高。这般情况显示种子对果粒形成的重要性,换言之,自花交配所导致的低坐果粒可能就因为种子形成的失败而造成。

其实许多果树之果实里的种子会产生激素并足以影响果粒质地、果粒成长、坐果率及一般的激素平衡率 (Westwood,1993)。Brown (1997) 就曾指出,榴莲果粒形状是受到里面种子的影响,可能因为种子所产生的激素无法均匀分布而造成。在这研究试验里,4个品种的果粒形状大多数都因为自花授粉而畸形。一粒榴莲果通常有5个心室,如果没有种子的形成自然就没有果肉可言,而果粒膨大也受到心室的影响,等于说种子形成失败将使到果粒成长缓慢下来并打击它的市场价值。

榴莲种子有正常及流产性种子(小又扁)之分,而后者对果粒质地的真正影响力迄今仍不很明确,但种子重量和果粒形状的关系就比果粒数量来得大。在这方面,流产性种子的形成由于比正常种子来得小而溜失重量,因此对果粒的成长或膨大就处于劣势了,更何况果粒中的流产性种子数量并不会因为种子体形小而增加,固此并不能从自花授粉所引起的这现象中受益。

纵然如此,这试验的结果显示不能一口断定流产性种子的形成乃绝对性地因自花授粉而起。这是因为一般上,榴莲果粒里的一个心室有大约6粒果实,但大多时候只有3 – 4颗较正常的种子形成,其余的或成为流产性种子,原因可能是树之本能所导致以平衡食物资源的分配而使到并非颗颗种子可以健全成长。这点也从种子剖解分析中证实而说明树所产生的流产性种子不管因异花或自花授粉而成,皆是树体本能的一种生理行动以平衡果实生产的负荷量。

 

结语

雄花粉的品种或来源对种子的形成产生影响,但是正常与流产性种子比率并没一致性。虽然种子数量与重量和果粒只有正面的关系,但种子重量显示更大的关系。此研究试验亦显示雄花粉的品种或来源并没有很显著地影响果粒质地,但肯定的一点就是全4个品种的果粒体积在自花授粉之下皆长得较小及畸形。

有鉴于此,榴莲之异花授粉或交配的需要性相信不应受到忽视,因为它可造就出较高品质的果粒,例如果形较健全甚至果粒体积较大的榴莲。这点或有助于消除榴莲应单种或参种的疑惑。虽然如此,这研究试验乃以泰国榴莲品种进行,其成果是否适合用于本地就不知了,但作为参考相信带有益处及一定的启示。

 

参考资料:

1. Chitose Honsho et al., “Pollen Sources Effects on Seed Formation and Fruit Characteristics in Thai Durians”, Trop. Agr. Develop. 53(1): 28 – 32, 2009, pp. 28 – 32.
2. Michael J. Brown, Durio – A Bibliographic Review, International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1997, pp.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