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n Arrow Fertilizer Sdn. Bhd.
Tel : +603 3359 7711 +6016 9815 169
E-mail : info@twinarrow.com.my
Website: www.twinarrow.com.my
本地种植业已跨向采用微生菌来控制及预防土壤所导致的病害。这些土壤菌藏于土壤里,可永续地生存及繁殖,不易以外施药物来处理,反之以菌克菌的原理把相关的良菌群放入土里而达到抑制害菌的效果则是可行的作法。目前除了一些把液菌喷于地面的作法之外,采用含有相关微生菌的生物肥在施肥时将它导入土壤里已成为惯用的作法。
对抑制油棕灵芝病,不少被证实有效的微生菌已用于生物肥里,这点多由大马棕油局主导研发,成功后就与本地肥料生产商合作制成生物肥来推介给种植人采用。这过程必须要有专业的知识及设备才能作到,例如微生菌要如何地在生物肥里存活即是必须克服的问题,否则表面的说词可能就无法产生真正的效益。
除了大马棕油局之外,国内外首要的研发机构亦对防治油棕灵芝病的菌种展开研究,森那美园丘研发部就曾研究这一事项。有关研究人员对数种微生菌抑制灵芝菌的能力进行研究及评估。研究以油棕秧苗来进行,通过人工法使秧苗患上灵芝病后就可知道这些种菌的效率。
研究成果显示有施放相关良菌的秧苗患上灵芝病的时间较为缓慢,以三组微生菌之中,Trichoderma spp.拥有最佳的防病效率,记录43 – 85%,接着是 Pseudomonas aeruginosa,记录50 – 65%的效率,而 actinomycetes 菌种则有30 – 67%的效率。没有采用任何相关良菌组别的秧苗患病率达到100%。
此外,施放相关良菌的秧苗即使患上灵芝病,它们患病的严重程度也低于没施放相关良菌的秧苗,Trichoderma spp组:12 – 48%、Pseudomonas aeruginosa 组:26 – 40%而 actinomycetes 组则29 – 58%。有施放这些微生菌的秧苗也生产较多的生物质,说明其长势比没采用的组别来得好。

Applied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dn. Bhd.
Tel : 03-61517924/25/26/27/28
Fax : 03-61517081
E-mail: sales@aarsb.com.my
Website: www.aarsb.com.my
秧苗的试验成果也意味种于园丘的油棕树亦可从施放这些良菌群来达到防治灵芝病的效果。当然这些菌类只是众多有效菌种的一部份。大马棕油局曾发布不少已经研究后证实有效的菌种包括 Hendersonia spp. 等,其中一些已用于商业化的生物肥里。
1 – 油棕秧苗以人工播病方式染上灵芝病,作为研究微生菌的抑病能力。(装饰照片,非属于原文)
资料来源 :
Normahnani, M.N and Tey, C.C, “Evaluation of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for Ganoderma Control in Oil Palm Seedlings”, PIPOC 2011, pp.54 –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