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龄后的椰树将开始开花结果,这种多年生作物,以高种树为例,每个月都结有一串成熟椰子,这种现象延续许多年,也造就出椰树可长期高产的特色。其实,一串椰子从树内的初花长出到成熟阶段一共耗时3.5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各成长元素之持续供给,不管来自天然或人工促成都显然重要。再说,椰子从第3个月起直到第8个月,果肉椰水逐渐聚成而增加水分需求量。面对缺水,果粒产量及品质将受到影响。
有鉴于此,水源管理对这作物的表现有举足轻重的角色。以印度南部两省 (Kerala 及 Karnataka) 生产该国约一半的椰子总产量但年均产量仍低于全国年均产量为例,其中导因之一就是椰林缺水。根据一项研究显示,椰树缺乏一半所需水量将产生严重的压迫感,导致叶子气孔抗性增加111%,高质层腊增加32%,蒸发率降低10%,叶子水分率降低68%及生产性于物质产量降低22%。总之影响层面相当大,而较差的植株成长及产量就是这些负面影响的体现了。
椰树在世界热带地区的种植面积相当庞大,在一些降雨偏低的地方,水源管理都是当前之务。一旦缺水,初花乃至花串可能夭折、椰子早掉等等现象出现,对产量极为不利。在大马这年雨量属于充足之地,椰树种植就比世界许多地区占尽优势。纵然如此,国内短期旱季的发生也是常有的现象,因此采取保养土壤湿度作法不但可永续一般令人满意的椰子产量,也可同时降低干旱气候对植株产生的影响。椰树需要的年雨量介于1000mm – 2500mm。椰林常年获得适当水量将大大地提高其生产力。因此当降雨无法整年平均分布或者地下水不足以保续植株的水分需求,那么保养土壤湿度的作业就有必要施行。这类湿度保养若成功进行不但有持久效益,而且含有养分同时亦可溶解施放的养分让作物吸收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这类作法在之前曾经讲解过,但乃在油棕种植地方面。虽然作物不一样,但是湿度保养作法大致相同。例如在下种后栽种豆科铺盖作物,在斜坡地建立梯田、种植平台、泥池甚至置放泥堆等作法来放缓雨流及让雨水可渗透入土内。泥池甚至可加入椰皮或椰丝或椰壳灰进而加强保水及提升地肥力效果。椰壳灰可吸收10倍重量的水分。泥池里的椰皮或椰壳灰有时会成为犀角甲虫的繁殖地,但只需在这些物质加入防虫生物剂,那么这类泥池反而能成为杀灭犀角甲虫的陷阱了。在这些物质上铺上一层泥土也可避免甲虫到来繁殖。
在树下草圆围内使用任何有机物质如干草、椰皮或椰丝等铺盖不仅可保养土壤湿度,亦可降低土壤温度并增加养分及促进根系效果。为了防止犀角甲虫来繁殖,铺盖层不应太厚。Das 等人 (1991) 曾报导,在草圆围下铺盖椰皮使到椰子产量提升了50%。放在树下的椰皮效果可长达6年,显然是不错的作法,原因包括有机质的增加及促根成长作用,其保水保肥效果的益处乃一目了然。
除了以上所述的一些作法之外,采用灌溉系统乃增加土壤湿度的最佳作法,但成本较高是其要害,而且据知椰叶气孔的开关乃受空气湿度影响,一旦关上后光合作用效率就降低,虽然土壤不缺水分。但这点并不能抵销灌溉系统所带来的更大好处。在这方面,水源可来自河溪、地下水、池塘、蓄水池等等,不管使用泵与否,只要能把水源带到树周围即可。建立沟渠系统因此成为椰林重要的设施之一。若必须装置 PVC 水菅来引水,那么塑菅应埋在土里为宜以免被老鼠等动物破坏,就如在象牙海岸的例子一样,高密度 PVC 水菅被该区 Gambian 老鼠严重地破坏。花洒系统或滴灌系统就需要使用这类固定的水管。
滴灌方面,一棵树下通常环树安置4个滴头,效果良好,不仅省水,也同时可施水施肥一起进行。由于水滴入土内而不像花洒系统那样四周喷洒,因此野草滋长率明显更低而可节省除草开销。当然节时省力尤其施肥方面乃滴灌系统的一大长处了。至于水量方面,3年试验显示每天滴灌30公升/棵取得最佳的椰子产量。
虽然灌溉系统对椰林生产力有不少益处,但是弱点一样有之。水灌难免提高土壤养分流动性,进而增加流失率。因此这系统下之肥料采用率或会较高以填补较高产量之输出率及同时可能较高的流失率。有鉴于此,灌溉系统是否应采用就必须确保它的效益可在管控之下,包括业者应拥有相关的管理知识。Bhaskaran 与 Leela (1978) 曾报导,高产椰林对水供并没带来预想中的效果,反而低产椰林在水供之下产生更大的效果。这意味着水供或灌溉系统在高产地的必要性较低或甚至无必要,因为现有环境已能造就高产势而说明椰林并没面对缺水的问题。当然这方面也被认为跟根系有关,因为高产树的根系发展比低产树来得好以至能带来更高产量。根系强的椰树也较能抵住缺水压力。另一方面,交配种及矮种椰树之抵受缺水压力比高树种来得低,这或许与前者较高产而需要更高水分有关了。
缺水椰林一旦获得水供后,一些现象即会改善,例如未熟掉果率减少了,下垂的椰叶也开始恢复活力但已呈黄及枯叶就无法回青了。一年后椰子产量将回升。在 Benin 的情况显示,该地区 PB 121 交配种椰获得水供后,其椰肉干产量从之前的1.3吨提高至5.5吨/公倾。此外,在印度 Kerala 省一项试验亦显示,该区商业种植之 West Coast Tall 椰林给予水供及适量的养分后,平均每棵椰树年生产180粒椰子,若以一公顷种170棵来算,这产量达到309万粒/公顷/年,比大马响当当之 Matag 年产平均25,000粒还高。从这里可了解到水分对椰子及椰肉产量的重要性。
在一般情况下,水供后对一些缺水所引起的症状有较快的改善效果,诚如以之所列的一两例子,但对于椰子产量的明显改善有时需要两年的时间,因为椰子从初花至成熟阶段费时3年半,当树取得应有水量后,初花量将增加并逐步长成花串及小果串,这一过程大约两年半,小果至成熟椰子阶段则再一年。有鉴于此,在椰树成长及生产过程中,持续的水分摄取量包括来自土壤保养的水分或者来自灌溉系统等设备,是重要及不可忽视的一环。
参考资料 :
J. G. Ohler, “Cultural Practices”, Modern Coconut Management, Eds. Johan G. Chler, Intermediate Technology Publication Ltd, UK, 1999.pp 197-224.
PPP AGRICARE SDN BHD
Tel : +6 012 237 6790 & +6 012 720 3301
E-mail :pppagricar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