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榴莲品种交配对坐果率及果粒质量的影响

榴莲品种交配对坐果率及果粒质量的影响

  • Post category:文章 / 榴莲

榴莲甫入成龄期后就会开花结果,除了一些例外情况如树体问题或地理因素影响之外,正常的树都会在这时候开始开花结果。然而,榴莲树即使能来花却不能担保能坐果及带来收成。这是因为许多因素会影响坐果率,例如气候、土壤及空气湿度、养分水平等等皆是重要的因素,而雄雌花交配的效率亦是这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品质不佳的雄花粉包括已遭受冷雾或降雨等破坏自然不能有效地受精,还有同树种之雄花粉及雌花交配 (自花交配) 也将产生超低坐果率的现象,例如 D24 自花交配后之坐果率少过5%而 Chanee 榴莲则0%,金枕头榴莲也有偏低的现象。虽然一些自花交配的研究试验有不同的成果,但坐果率比异花交配之坐果率明显地低是必然的。榴莲属于异花授粉的植物,雌花仅能接受来自别个树种的雄花粉才能提高坐果率 (例如D24异花交配的坐果率就介于54 – 60%),但是这方面也不是绝对性的,若这些异花之间的亲和力差,一样将大大地降低坐果率。这一现象可能就是一些榴莲果园有来花却坐果率偏低的原因之一。榴莲品种的交配对坐果率及果粒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可从《印尼热带水果研究学院》于2010年1月 – 2011年12月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地了解。

此研究重点在于探讨数个榴莲品种之异花交配后对坐果率及果粒体积、果肉品质甚至果粒内种子质地方面的影响。当然所研究的榴莲品种皆来自当地,各种母树的树龄皆大约15年,树上的雌花就以人工授粉方式将异花粉传授上去,之后对以上所述的研究项目进行评估。

研究所采用的榴莲品种是 Matahari、Kani、Otong、Sitokong、Lai、Kim、Sunan、Bokor、Hortimart 及 Tangkue。这些品种的雄花及雌花互相异花交配,总共形成26个组别。为了避免自花交配的发生,树上的雄花都被去除。此外,雄花粉是于下午间以标准作法采收及处理并在傍晚7 – 9时之间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的雌花之后以袋子隔离并有标签注明雄雌花的树种及授粉日期。


研究成果

这26个交配组别中,有一半的树没有结出果来。这由许多因素造成。这里也看到授粉后的花数量和坐果率没有关连性,说明坐果深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也间接显示授粉后的雌花并不担保一定能坐果。

全部的交配组别中,Matahari Sitokong 的坐果率最高,达到20%,接下来 Kim x Sunan 及 Kani x Otong 分别取得15%及14.29%的坐果率。从方程式的转换,可看到各品种雄雌花的交配双双对坐果率产生明显的影响。例如 Kim 种雌花带来最高的坐果率,跟着是 Matahari 种雌花,而雄花方面则来自 Sunan 及 Sitokong 品种榴莲,跟着 Otong 及 Kim 品种。

接下来,从采收下来的果粒的分析显示,果肉的颜色是跟随着雌花种或者称为母系。这是以 Lai 品种的雌花分别与 Sitokong、Matahari 及 Otong 雄花粉交配所生产的果肉皆一样是橙色而看出。Lai 品种榴莲肉是橙色的。

再来就是,雌花(母系)明显地影响果粒的品质或质地,例如果重、果粒长短及大小,果皮厚薄、果肉厚度、脊柱长度、种子数量及重量和瘪种子 (deflated seeds) 比率。虽然如此,其他研究曾显示母系对果粒质地的影响只在脊柱的长度或种子数量,反之父系 (雄花粉) 所产生的影响可说涵盖了多数的果粒质地方面。有鉴于此,各种品种的雄雌花交配对果粒品质或质地的影响显然没有固定之分,双双都可发挥出影响力。

后语

这研究成果说明榴莲种植中所选择的搭配品种对坐果率及果粒品质的重要性,因为雌花及雄花的品种都同时带来影响。即然如此,采用高品质品种来搭配显然是最安全的作法。从这角度来看,如果榴莲园里或者周边有一些品质不佳的品种,异花交配后将降低园里原本高品质榴莲的素质。虽然如此,由于各种榴莲的风味都不同,也可能因此而生产出风味独居一格及特出的榴莲。

 

资料来源 :

Ni Luh Putu Indriyni et al.,”Maternal and Paternal Effect on the Characters of Durian (Durio ziberthinus Murr.) Fruit From Cross – Pollintion”, Journal of Fruit and Ornamental Plant Research, Vol. 20(2) 2012:23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