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茎基腐病 (俗称灵芝病,下同) 对大马油棕种植业的威胁已明显化,资料显示,2009年国内有3.71%的油棕患上此病,每年产量损失过亿令吉。随着每年有数万公顷油棕进行翻种,在退化地质及土地准备工作可能不完善等情况下,灵芝病率有打压不下之趋势,之前多发生于沿海地之此病也已延伸至内陆地及泥炭地而加剧有关当局及业者控制的能力。大马棕油局 (MPOB) 对此已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并且开发出不少的控制病率方案。当中的一项即是从施肥角度来看待灵芝病的治理绩效并发现这是可行之道。
肥治树病的原理
以肥治树病有如以营养素治疗人类病,不同之处仅在两者不同的生理结构而不能论为一谈,但问题核心有雷同之处,即一些病症乃因养分或营养不良而产生,补充后即可复原。在农作物领域,施肥作为病症控制已成为世界多种作物病理解决方案之一。它的基有两大要点:第一,施肥可提高土壤里养分可用量或改善土壤物理性 (pH、湿度,通风性) 及/或土壤生物性如促进根系及根瘤菌等成长;第二,改善作物的成长及生产效率和抗病力。
氮磷效果与钾相反之结论有争议
在油棕领域,之前曾有一些肥料试验在灵芝病区进行,这些地区地质有泥炭地、沿海地 (Bernam 系列) 及内陆红土 (Malacca 系列),研究成果显示施放氮及磷肥使到灵芝病率增加,除了磷施放在红土地及磷钾施放之外。此外,施放钾肥则明显地降低泥炭地及沿海地灵芝病率,而在红土地,钾肥施放只有在氮及磷施放量增加下才产生降低灵芝病率之效。在这些方面,氯化钾 (MOP) 的效果比果串灰佳。然而试验方法方面却有些争议而使这些成果的可靠性被质疑。
新试验进行以厘清争议
有鉴于此,一项这方面的研究试验又进行了,它从1999年10月开始至2001年7月完毕,采用3个月大 DxP 油棕秧苗,塑袋内装泥炭土,长至12个月大时将根系引入长有灵芝病真菌的胶木里让植株患病,并在试验尾声将植株散毁以测量各部位的含量数据以了解肥料在植物性成长等的效益。当然它也收集了许多其它各方面详细的数据。
欲了解肥料养分对灵芝病管理的效果,它的过程牵涉许多层面,首先就是施肥后之土壤化学性起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因为它将影响土壤液中养分阳离子的可用性进而影响油棕植株的成长包括活力性、抗病能力、原生物活动机质、病原毒性及根际活动。这包括不同的肥料来源带来不同效果之复杂性。例如施放尿素 (氮肥之一) 明显降低土壤酸碱值和可摄取钾及镁,而施放磷矿粉 (磷肥之一) 则明显提高磷总量及可用量同时也提高可摄取钙。施放氯化钾 (钾肥之一) 明显提高可摄取钾及镁及可用性磷。还有铵 (一种氮肥) 的采用在增加植棕抗菌力效果比硝酸盐 (氮肥之一) 来得好。
此外,一点值得一提的是钾并不是植物的结构组份之反之它的作用在于流动电荷运输、激素活化、细胞壁运输机制、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分解作用,因此钾含量一旦不足即有可能改变植株机能而降低它的抗病力。许多实例显示提高土壤钾素水平就降低了患病率,但磷素就因为移动性较低且受钙质及解酸之作用影响而呈现较不明显的效果。
在这试验中采用尿素后加剧了土壤酸度及减少了可摄取钾而提高了灵芝菌毒性及植株患病率的情况备受关注,然而在钾护航下所产生的防病效果让这两元素产生协同效果也值得加以探讨。这试验中所有被人工染上灵芝病的秧苗施放氮磷钾各一份 (N1P1K1) 后皆展现明显及最佳的成长势,同时也是取得最佳干物质重量的组合。
秧苗之根系染上灵芝病之后,树头即是下个被感染的部位。这方面可发现感染部大的部位之氮及磷含量也偏高,说明这两元素的施放提高了植株患病率而钾素一高反而降低了患病率。钾量增加之下使到铜素含量下降,铜素具有抗菌效果,其含量随灵芝病率下跌而降低显示或已被树用来抑制灵芝真菌而消耗了。
高水平的氮被发现明显地降低光合作用率及叶孔操作效率使到植株压迫感增加进而提高患病率。这可从叶子展现出较其它组更为明显的患病征状及更多的患病根数证明。钾肥所展献的效益则刚好相反而磷肥则产生参杂的效应但其施放也提高了病患征状。
在这灵芝病研究试验中,氮与钾的协同及逆性也较为复杂。例如钾的有效性在 N1 剂量下显得最高但若没施放氮时,钾的效率也没了。当氮施量在 N2 时,K1 剂量就产生抑制灵芝病的效果了,这点是重要的并已成为园丘控制灵芝病的用肥作法,即少氮多钾施放量 (N1K2)。另一方面,在泥炭地,高氮及高磷量(P2)的施放会影响产量,相信与这类土地之大量有机质所产生的作用有关。然而钾的施放显然能够提高产量。由于磷在 P2 剂量下会抑制产量,因此要在泥炭地取得较好产量同时降低灵芝病感染率,那么建议的氮磷钾 (NPK) 用量比率是 N1P1K2。这就是所谓的均衡养分方案。
另一重要发现就在于灵芝病树患病的严重度与叶孔抗拒率高有直线的关系,意味叶孔操作效率如排汗、电导及光合作用的下降就为植株带来压迫感而加剧灵芝病患的严重度。这方面是从叶子及树头患病的征状及深浅程度及患病根数量而定论下来。另一方面,在严重患病的植株养分分析显示它的氮/ (N/K) 及磷钾 (P/K) 比率都比 N1P1K2 这理想组来得高,这点或可用于日后鉴定油棕灵芝病的作法,唯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
资料来源:
Mohd Tayeb Dolmat, Idris Abu Seman and Mohd Haniff Harun, “Reduction of Ganoderma Infection in Oil Palm Through Blanced Fertilization in Peat”, PIPOC 2003, MPOB,第193-2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