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Fertilisers Sdn Bhd
68000 Ampang Selangor
Tel : 010-2170548
Website : www.tt-fertilisers.com
非洲油棕 (Elaeis guinensis Jacq.) 乃我国及印尼等国家所种植的品种。它源于西非洲并在1917年开始在我国商业化种植。一百年后的今天,它已发展成5.76百万公顷面积的种植业。通过持续的种植材料培育过程,国内油棕如今乃具高产量及高油量潜能的作物。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一些重要的虫病害引应而生,而且有日益严重之趋势。眼前国内油棕灵芝病威胁即是例子之一,如今这病症也成为非洲油棕种植国所担忧的病种,担心它在10年内可能感染40%的油棕。
这一隐忧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根据两事项作为依归。首先是 E.Guinensis Jacq. 品种油棕易被灵芝病感染,因此对非洲油棕种植产生巨大的威胁。再来就是一项研究分析显示,在10年的时间,非洲灵芝病具有感染40%油棕的潜力。
其实根据 Mih & Kinge 的观察,在2015年,西非洲之喀麦隆 (Cameroon) 一个15年树龄油棕园有40%的树患上了灵芝病,相对 Tengoua 等人于2005年所观察之25年树龄油棕仅有5.8%病树,这显示病率发展可说相当快速。灵芝病目前是非洲油棕种植第二大病害。
虽然非洲油棕灵芝病历早在1920年已被 Wakefield 报导,但到了80多年后的今天,仅共有10个相关刊物出版,反观在东南亚,有关病历自1931年首次被 Thompson 报导后,至今总共有392个关于灵芝病的文献。这一情况意味非洲国家对这病种的了解或认知甚至防备作业包括应对工艺的采用仍然有限,病情可在缺少管理之下一发难以收拾。有鉴于此,相关非洲国家相信会在未来的日子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免后患无穷。
灵芝真菌感染国内油棕已是事实,早期只有老树患上,如今未成龄树亦可中病。这般情况是否同样会出现在非洲油棕种植地呢?关于这点,西非之喀麦隆 (Cameroon) 研究员曾以两段38年树龄油棕进行研究,而这两地段分别有1.9%及1.3%的灵芝病率。试验作法乃分别在老病树圆围以3个不同距离下种油棕大秧苗以探讨它们患病的几率及患病与病原距离的关系。
Twin Arrow Fertilizer Sdn. Bhd.
Tel : +603 3359 7711 +6016 9815 169
E-mail : info@twinarrow.com.my
Website: www.twinarrow.com.my
在第一组,距离患病老树茎基处的3个距离是0.7米、1.25米及2.0米而第二组则0.25米、0.50米及1.0米 (见图一及图二)。以每个月观察一次方式为第一组观察了26个月而第二组则22个月后的总结显示,两组分别之平均患病率是2.5%及2.3%。首宗秧苗中病死亡是在下种后92月,而第一组离老树茎基0.7米的大秧苗患病率最高,达到7.4%,但距离一米以上并没有秧苗死亡病率。通过特定分析技术显示,这般趋势可在10年的时间导致两组约40%的植株患上灵芝病。有鉴于此,各种防范措施必须尽快启动以防备日后病率升高。
资料来源 :
Merciere M. et al, “Ganoderma Species : A Serious Threat To African Oil Palm Plantation”, PIPOC 2017 Poster.
INO Nature Malaysia
Facebook : INO Nature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