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棕种植里平均上仍存在着 10% 的 Dura 及 Pisifera 劣种油棕 (Ooi et al.,2016)。 Dura 树的产果表现虽然不为人诟齿,但含油量不佳,乃属于过去式的品种,不符今日的商业价值要求。Pisifera树则是无法生产正常果串的公树。这些劣种油棕令园主及国家面临损失,因为这10%的树若是正常树,那么就可提高园里油棕产量了,并每年为国家增加RM10.5亿的总收入 (Gross National Income,GNI) (Ooi et al.,2016)。
当今的油棕种植材料乃称为 Tenera 品种,它也是 Dura 与 Pisifera 交配 (D x P) 后而形成。Dura 是早期的油棕品种,由于果仁壳厚,介于2 – 8mm,使到中果层积量只有35 – 55%,比 Tenera 少约30%,含油量因此就比 Tenera 少了约30%。Pisifera 的果实粒里没有果仁壳,中果层厚度高达95%,理因含有很高的油量,只可惜这类果串鲜少能长至成熟阶段,反之都在开始结果时或半途中腐烂掉或夭折。Pisifera 因此是属无产果价值的树。所以说,园里若种有 Dura 或 Pisifera 树,若以另一语术来说,就是出现了污染情况,皆属于劣种油棕,其经济效能在当下情况已属于不合格之树。
这般话其实只适合用在种植人方面,因为有了 Tenera 之后,那么 Dura 树的产油功能性就远在 Tenera 之下。它的问题显然就是它那厚壳影响了含油量,而且它一般上较大及较重的鲜果串也产生成熟度不一致的果实粒 (fruit set),即外层成熟但内层未必已成熟而影响榨油率 (OER)。目前 Dura 只作为种子生产园丘里的母株,以和 Pisifera 雄花粉交配来生产出供种植人下种的 Tenera 种子。如今大马甚至各国的商业化种植油棕绝多数属于 Tenera,也俗称为 D x P 油棕,除了一些偏远乡地可能仍采用该地原品种或特定种植项目之外。
以上这3种不同的树皆属于 Elaeis guinensis 西非洲种油棕。在苗场阶段,肉眼倒难以分辨出它们之间的成长差异,只有当它们成龄及结果后,从果实之不同才会知晓乾坤。为了减少这类会令种植人面临损失的情况出现,大马棕油局规定所有油棕苗场必须拥有该局发出的执照才能营业,以便该局能监督他们的油棕种子来源以确保是来自合法的种子生产商及对其它作业的审核。
另一方面,油棕种子生产商的作业亦必须符合 MS157 :2005 规格。这规格就包括选用合格的母株来生产高品质种子,而且整个种子生产过程都有严谨的流程来控制。虽然如此,劣种油棕依然会流入市场,这可从一般园丘都会出现一些公树 (Pisifera) 或是 Dura 树。原因何在?
这两种树会出现在园丘,那就必须从它的来源处探讨,这方面应该只有两个可能性,第一,种子生产环节出现雄花粉污染现象导致生产出 Dura 及 Pisifera 树。第二,下种的树来自非法或仿冒种子,包括所谓的从 Tenera 树下捡来的种子所育成的树。
从第一个可能性说起,原本上 Dura 母株的雌花串必须以 Pisifera 雄花粉交配 (D x P) 才会形成 Tenera 树。若此环节以100%的控制法进行,也即是说所用的 Pisifera 花粉乃100%纯正及没有掺杂到其它花粉,那么 Dura 树是不可能会出现。这是因为油棕果仁壳的厚度乃由共显性等位基因 (codominant alleles) 控制,在这方面,Dura 之共显性纯合子 (homozygous) 基因是 sh+,这基因控制下的果仁壳是厚的,也就是 Dura 树了。Pisifera 的共显性纯合子基因是 sh – 进而形成无果仁壳的 Pisifera 树。这两种树交配所长上来的油棕就是 Tenera,它有杂合子 (heterozygote) 基因 (sh+/sh – ),这基因就促成了薄的果仁壳。
如果 Pisifera (P) 花粉中掺杂到 Dura (D) 或 Tenera (T) 花粉,那么它们和 Dura 雌花交配后所生下的树就会有 Dura 树了,其机率如下 :
D x T = 50% Dura 树 + 50% Tenera 树
D x D = 100% Dura 树
从这里而说明交配程序的管控异常重要,除了 Pisifera 雄花粉必须100%纯正无污染到其它品种的花粉外,授粉前后之雌花串管理,例如花串开展之前就必须以特制袋子包裹好不让任何昆虫进去以免从外面带入异花造成污染。严谨的油棕种子生产商会为了确保安全,只要袋子内出现一只昆虫,那么整个雌花串就此作废而不用来生产种子,因为此环节若有疏漏的话,那么就可能生产出 Dura 树甚至 Pisifera 树了。这种疏漏机率相信是存在的。
第二个可能性方面会产生 Dura 及 Pisifera 树现象的机率可说相当高。如果种下的树是捡至油棕树 (Tenera) 下种子所育成,它多数属于 Tenera x Tenera (TxT) 的交配种了,会有产生25% Dura、50% Tenera 及25% Pisifera 的机率,也即是说每4棵中就有一棵是 Dura 树及一棵 Pisifera 树,另外两棵才是正常的 Tenera 树,但比率有时也会随着花粉污染程度而有所变动。换言之,树下捡来的种植材料最少有50%是劣种油棕,因此不宜采用。
另一方面,如果下种的树来自不明源头,包括非法或仿冒种子,它如何杂交形成,我们也无从知道,因此品质不纯及低劣之外,园里将会掺杂一些 Dura 及 Pisifera 树相信已成定局,而数量多寡就靠运气了。这种情况时常发生,令园主欲哭无泪。因此买苗必须向拥有大马棕油局所发出执造的苗场购买,以策安全,尤其信誉卓越的苗场或执行良好管理的苗场,应成为购苗的对象。
在早期,由于无法知道控制果仁壳的基因,因此就无法检验出油棕秧苗种类是 Dura、 Pisifera 或 Tenera。至到2013年大马棕油局成功编出 Elaeis guinensis 非洲油棕及 Elaeis oleifera 美洲油棕的基因谱后,这一发现就让该局掌握了真正主宰果仁壳厚度的 gen SHELL,并成功研发出一套 DNA 检验法,称为 Sure SawitTM Shell (大马棕油局2014年工艺转积项目编号548) 能100%准确地分辨出在秧苗阶段的这3种类油棕。这一发现将大大地帮助到种子生产商以避免采用已受污染的材料及苗场业者能把秧苗阶段的 Dura 及 Pisifera 秧苗淘汰掉。当然苗场业者要全面地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因为将明显地加重成本及时间。
參考資料:
1. Shabani Bahrain, “Potensi Ujian DNA Sawit bagi Meningkatkan Produktiviti Pekebun Kecil”, Prosiding Persidangan Kebangsaan Pekebun Sawit 2016, MPOB, 2016.
2. Ooi et al., (2016), Non – tenera contamination and the economic impact of SHELL genetic testing in the Malaysian independent oil palm industry, Front. Plant Sci. 7 : 771。
3. R.H.V. Corley and P.B. Tinker, The Oil Palm, Blackwell Science Ltd, 2003, 第170 – 171页。
4. Rajinder Singh et al., “SureSawitTM Shell – A Dianostic Assay To Predict Oil Palm Fruit Forms”, MPOB Information Series, June 2014, MPOB TT No. 548.
Applied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dn. Bhd.
Tel : 03-61517924/25/26/27/28
Fax : 03-61517081
E-mail: sales@aarsb.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