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椰树组培工艺有待改进,以解决种植材料短缺问题

椰树组培工艺有待改进,以解决种植材料短缺问题

- - 广告 - - 了解更多,请点击


Hextar Fert Sdn. Bhd.
No. 64, Jalan Bayu Laut 4/KS09, Kota Bayuemas, 41200 Klang,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 3003 3333 Fax: +603 3003 3336

Website: www.hextar.com

椰树种植一路以来都是依靠椰子作为种植材料。在开放授粉园丘所生产的椰子因为授粉不受控制使到其质地的不纯性较高而造成产量一代不如一代地下跌,这类椰子普遍被称为 F2,其不纯性甚至高达50 – 75%。若要采用这类椰子来下种,那么就必须要拥有分辨出纯与不纯的秧苗的知识而这点相信只有一些有经验的业者才能办到。

换言之,在100粒椰子之中仅有25 – 50%属于纯种,其余的都不适合用来种植,虽然它依旧会长大及产果,但产能将明显地逊于母株。除此之外,由种子生长上来的作物株一般上都拥有一定的异质性 (heterogeneous),例如之间的长势、产能、生产形态等等有时会有些落差,但这方面相信不对产量带来明显的影响。

早期的椰树种植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但这方面多属于小型或乡村种植。在商业化园丘,由于具有专才管理,所采用的种植材料就来自控制授粉 (controlled pollination) 园丘母株所生产的椰子,被称F1,也是第一代的代号。这类种植材料的纯度高,产量可媲比母株,虽然当中依旧会有一些不合格秧苗必须在苗场阶段加以淘汰。

虽然开放授粉园丘生产出纯度较差的椰子并不受鼓励用于种植,这包括大多数高树种及一些矮树种,但仍有一些矮种树椰子虽然是在开放授粉下形成可仍旧用来下种,原因就在于这些树种的繁殖机制与其它树种有别。椰树的繁殖机制有4种类,分别就在花串中母花及公花的排列形态之不同而被如此分类。

例如95%的黄种及红种矮椰之花串乃自花授粉 (autogamy) 形,固此椰子萌出黄色或红色芽就可用作基因标记来淘汰异种椰秧。这点就是以上所说之分辨纯种与不纯种的技巧之一。马来亚黄种矮椰 (Malayan Yellow Dwarf) 即是这类椰种之一。此外,若母株以隔绝式来种或和其它椰树隔离最少600米,那么既使开放授粉,其椰子亦可用作种植材料,因为其杂交机率较低而减少了椰子品种纯度问题。虽然如此,大多数的高树种及青种矮椰,控制授粉作业是生产高品质种植材料的要项。

由于椰树种植材料的育成期较长,这就造成供应市场吃紧甚至短缺现象出现。以下略述它的过程,例如,控制授粉进行后最少11个月,也即当一串椰子中最少有一粒的外皮呈棕色才可采下,之后椰子放置在阴凉处让外皮干涸为期2星期,当中只有65%能成功长成秧苗,固此在准备种植材料时应该要后备多一些。作为生产种植材料用途的母株,经过控制授粉后一年约产20粒椰子,与自然生产的椰树可一年生产100粒相差甚大除非在授粉前把旧果串都清除将有助于生产更多椰子。

一果串若只能取得少数量的椰子,那么要大量生产种植材料就必须利用大面积来种母株。这和油棕每一果串可生产数百粒种子比较就可看出为何椰树种植材料供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了。

有鉴于这些较冗长的育成时间,苗场业者就面对成本高及必须要有更大面积来培育秧苗而减少他们投入的兴趣进而造成货源短缺,再加上椰子种植热潮掀起矮种椰大受欢迎、母株数量不足、数公司欲生产种植材料努力失败等等因素下,形成高品质秧苗难求而严重影响国内复兴这种植业的期望,从中也使到次等甚至下等秧苗引应而生及充斥市场,种植人利益最终将受损。


加快种植材料的生产显然是解开这一死结的方案,以便满足市场的殷切需求,同时可大量生产受欢迎的矮品种如香椰、Matag 及 Mawa 等等。在这方面,组培 (clone) 法是被看好的方案,因为组培只须采用母株处的细胞组织就可以培育出大量的秧苗而不须动用大面积来下种,而且时间上也省了许多,最低限度不须要等椰子成熟才采下的那漫长的11个月时间。

但是,椰树组培却面对一些棘手的技术问题使到至今各方仍无法地研发出椰树组培的原型方案,也意味着此路仍未铺好以量产椰树种植材料。组培工程其实已经成功地在油棕方面实践,而且国内亦有不少的面积下种了油棕组培材料,它早期面对的异种性太高的问题亦已解决,而且实地的各方面表现如果串及产油量亦如期地展现美好的一面。椰树虽然是棕榈树之一但不意味组培方面能像油棕一样如法泡制,这当中的原因就值得一番了解并展望这些局限有被突破的一天。

 

庆幸的是,经过一些研究单位如斯里兰卡椰树研究所 (CRISL) 自1983成立组培部后所进行的研究显示,椰树组培是可能实现的。它在采取了数个生物培植步骤后所生产的植株具有基因稳定性而且实地下种后的表现亦可媲比种子生长上来的植株。虽然如此,要取得理想的组培原型方案仍然必须克服一些问题,如下列 :

1. 椰叶形成植胚机率低,并且只限于12 – 24个月大及某长度(10 – 20cm)的椰树嫩叶,而且胚期短。这情形使到椰叶用作组培材料的潜能受到限制。

2. 未成龄花串虽然拥有许多分生点而具有作为组培材料的潜能,但是必须采用到正確阶龄的花串才行,而这点就因为缺乏鉴定理想采用之花串期的标记而形成局限点。

3. 未受精花子房组织、合子组织及体细胞组织采用之胼胝形成率介于41% – 76%,但是仍然有些不定性的存在,而且各种类母株在此方面的表现也不一样。此外组培分生率也甚低,甚至低至10%。

换言之,椰树组培之首要问题就在于缺乏高潜能及高稳定性的组织细胞来行事,但是随着生物工艺的演进,此环节相信有望获得突破。另一方面,组培过程所必须采用的细胞组织培育媒介体含有之活性碳元素相信也是组培胚芽之低分生率的因素之一。固此这方面仍需探讨及研究而成为椰组培必须解决的另一事项包括找出更佳潜能的培植媒介体。最后,组培椰秧长势缓慢而且树体也较小亦是展现出来的弱点。唯有这些局限获得解决后,组培椰树才有望商业化量产。

參考資料 :

S. C. Fernando et al.,”What Makes Clonal Propagation of Coconut Difficult?”, AsPac J. Mol. Biol. Biotechnol. 2010, Vo. 18 (1): 163 – 165

- - 广告 - - 了解更多,请点击


INO Nature Malaysia
Tel : +60 11-6338 1933
Facebook : INO Nature Malaysia

Website : www.inonature.com.my

分享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