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陆有不胜枚举的土生土长农作物,例如可食用作物如 Agathosma betulina、Amaranthus tricolor,Cyclopia genistoides 等等、观赏作物如 Agapanthus spp.、Erica spp,Protea spp. 等等或草木植物如 Artemisia afra 、Bersamia tysoniana、Cassine papiliosa 等等。此外,木薯、南瓜、菠菜、芋头等等皆是这大陆的土生作物而后传播至世界各地。油棕、橡胶、可可、咖啡等等亦是原产于非洲的作物。许多这类作物由乡下人民耕种,而种植材料就来自母株的种子、根头或者剪枝插枝来采用。
由于当地不少作物的发芽期缓慢及其它一些问题使到这种作法无法大量地培植出种植材料而无法生产大量可供出口的农产品进而平白地错失赚取外汇的机会。尤其非洲有不少的土生花类等已受到欧美等地的欢迎,并且已有一定的市场,因此以种子及插枝等的传统方法已被认为太慢及无法带来有效的经济效益。像 Protea spp,Strelitzia spp,Lachenalia spp,Hypoxis spp,Eucomis spp,Helicornia spp,Veltheimia braccteata,Haworthia limifolia 及 Aloe polyphylla 等等乃在欧美已有一定消费市场的花类。
目前非洲国家当中,有不少仍然处于落后及农业生产力低的水平,而农作物种植材料的品质及供应问题使到这情况的改善速度也很慢。有鉴于此,当地的农业研究中心已朝生物工艺方面着手以加快种植材料的生产同时也注重它的质量以增加农产及促进国家经济。要生产组培种植材料,那么可从母株的叶子、茎干或根部摘取细胞组织来培育。这作法可在较短的时间里培育出大量且品质与母株大约相同的秧苗。培育工作是由生物工艺中心进行而生产出来的种植材料则必须进行宣传及行销,以让种植人知晓及购买。
因此,在农业领域,生物工艺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它可提高种植材料培育的质量进而提高作物的成长及生产力。在先进或发展中国家,这领域有明亮的前景。由此而联想到,目前马来西亚国内的组培产品以香蕉及黄梨最为普遍,而不少的种植人亦已采用它来下种。其实尚有很多的作物可尝试以组培来生产出秧苗,例如芋头或木薯等等。这就可以省去农友寻找种植材料的时间。有鉴于此,这方面的建设及投入生产相信有亮丽的前景,而充足的宣传也是重要之事,以达到广为人知的地步。要加强农友对组培作物的采用,乃需要一些时间以调整思维及接受组培所带来的好处。
參考資料:
Blessed Okole, “Commercialisation of Indigeneous Plants in Africa”,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Conference on Biotechnology of Plantation Commodities, MPOB, 2005, 第143-1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