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好树伞能促进产量

好树伞能促进产量

  • Post category:文章 / 油棕

良好的树伞管理,是取得最佳油棕收成的要项之因为油棕树的植物性成长及果串生产都需要依靠树的碳水化合物 (食物) 供应,而这食物的制造效率就有视树伞有多大或青叶的多寡及光照效率来决定了。

要取得这方面的效益,就必须将树伞的组件结合起来,这包括保持青叶数量、修枝作业、树之间的竞争情况、树伞的成长等等。叶子面积指数 (leaf area index,LAI) 是学者们采用来谈产量、树成长及生产力的名词。最佳的叶子面积指数将带来最佳的收成,但它并非固定数掌,反而将随着地情、光照时间长短、日夜温度差异、土壤湿度及种植材料本质而变化。

理论上,唯有当叶子面积指数处于最佳境界时才能达到最佳的收成,而且必须在25年的经济周期保持着这指数。因此,当园里出现一些负面状况时,那么将无法达到这指数。这类状况包括了每单位面积 (公顷) 的油棕树量因虫病害或风害而减少了,或者树倾斜如泥炭地油棕,或种到劣种树,或种植密度不理想。此外,过量修叶、养分不足及叶子受虫害也是导致叶子面积指数不佳的因素。


固此,油棕一旦下种后就必须尽快地促进叶子的生长包括数量及面积。学者认为,指数越快达到佳境那么收成也会同步提升。这是种植人所期待的事。每棵树的叶子面积会从下种后开始一直到10 – 12年这期间里持续增加,但也视油棕品种而定。由于树龄增加时也带动叶子面积的提升,因此叶子面积指数又和树龄有关连了。叶子面积指数的算法是:LAI = 枝叶面积 (m2) x 枝叶数量 x 树种植密度 (棵/公顷) ÷ 10,000。从这方程式可看到枝叶数量也是影响叶子面积指数的因素之一。


根据资料显示,若以136 – 143棵/公顷来种植油棕,那么树伞可于下种后5年完整地形成,但也视地肥力、施肥作业、气候及树品种而定。种植密度越高,林伞将更快地完整形成,就如北苏盟答腊一座160棵/公顷园丘,林伞完好形成的时间比种128棵/公顷的园丘快了10个月。中等种植密度园丘,要达到理想的叶子面积指数,每棵树约须要有30 – 40枝叶 (fronds) 或相等于4 – 5层的枝叶。这情况需要下种10 – 12年后才能得到的效果。

有鉴于此,树的枝叶如果太少就等于浪费了射入的光照率及减少了产量,而枝叶太多则导致树之间的光照竞争增加。当树都在争取更多的光照时,树的高度增幅也较快,呼吸作用亦提高,资源消耗也就更大了。在此情况的树,会优先供应资源给于成长机能,而产果方面将被押后。这就等于产量将下跌。树以更快的长高率来争取光照率而牺牲掉产量并不符经济效益。

光照是叶子吸收后转化为食物的重要元素。没有光照枝叶就失去了作用。因此在谈产量时也必定牵涉到光照率。例如多云地区的种植地产量一般上低于无云挡阳地区的作物产量。此地区由于光照率较低,高密度种法就不适合了,反之光照率高的地方可提高种植密度。多雨的地区也可把油棕种得较密,但雨应在傍晚才下为宜,而日间则享有充足的光照。在光照率高,雨量足,少云及肥土上,油棕产量大有看头,如西苏盟答腊欧菲 (Ophir) 山下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所取得之骄人产量。

 

資料來源:

Helmut von Uexkull et al., “Canopy Management to Maximize Yield”, Oil Palm – Management for Large and Sustainable Yileds, (Eds.) Thomas Fairhurst and Rolf Hardter, PPI, PPIC & IPI, 2003, pp. 163 –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