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hn Meyer AgriCare (M) Sdn. Bhd.
Tel : 03-8026 3333
Fax : 03-8026 3350
Website: www.behnmeyer.com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异常使到榴莲季节的产量起了很大的波动。当产量一少,就如目前的情况,市场上就面临榴莲短缺现象,再加上新加坡等国人民对本地榴莲的喜爱程度日益高涨刺激了出口量,连同本地掀起之”买榴莲,吃榴莲”热潮,榴莲市场价自然地就升高了,使到它成为种植潜能亮丽的水果作物。截自2014年,国内榴莲种植面积75,370公顷,占了水果总种植面积的37% (Malaysia Agribusiness Directory 2016/17),排名第一。
这股榴莲热潮,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是和本地农友生产出不少品质上等的榴莲有关,如猫山王 (D197)、葫芦 (D163)、红虾 (D175)、101 (D168)、黑刺 (D200)、竹脚等等。能在榴莲季节里品尝到这些高品味的榴莲,是生活中难忘的乐趣。在种植人方面则是看到它乃有利可图的农作物而激发起种植榴莲的兴潮。
本刊就曾接到读者打来的电话,询问关于如何种植榴莲的文章,想必与这因素有关。国内榴莲种植专才不少,许多榴莲农友本身种植经验丰富而生产出品质佳的榴莲。有朝一日能向他们取经并作分享,将是美事一桩。今期且从手上所有的资料来浅谈一下基本的榴莲种植常识。
地理种植条件
自然界里的野生榴莲树可长高至20 – 45米高。但是目前许多的商业种植榴莲树属于嫁接种,树高很少超过20米,树伞宽度介于10 – 12米。榴莲树开花的情景有时好壮观,每花串里拥有大约20朵花,并发出如酸奶的味道。花开至长果至果熟掉落的时间介于90 – 130天。榴莲适合生长于17°C – 32°C且年雨量1700 – 4060mm的地方。
地质方面,各种土壤皆可但以黏性沙质壤土且排水功能良好为佳。泥炭地及沙地是不适合种榴莲。种植地的排水性必须良好,同时不应有积水,以免提高溃疡病发生的机率。溃疡病乃包括根部受到 Phytophthora palmivora 真菌感染的危险病种,种植地的积水将提高水传真菌的机率及速度。平至微坡地及pH6 – 7土壤适合种榴莲,地斜度超过18度就不适合了。榴莲树不耐长期的旱天,但是2 – 8星期的小旱季倒是促进开花所须要的条件。
一般上,榴莲园都参种数个品种以增加授粉效率及产量,这是因为榴莲树若以单一品种种植,这方面的成效较低。参种品种的比率视情况而定,例如 D7/D8/D99 – 30%、D2/D24 – 50% 及 D16/D125 – 20% 类式的作法。这方面应向有经验的农友取经以达到最佳的种植收益效果。
种植距离
榴莲秧苗必须来自品质佳的嫁接品种。太小的秧苗因根系仍未健全且不耐缺水及烈阳爆晒而降低了存活率。固此,下种适龄的秧苗是重要的环节。有些人为了增加秧苗的存活率而采用1 – 1.5米高的超龄秧苗亦无不可。一般上,秧苗皆在塑袋里生长的阶段嫁接,之后才移种。然而一些地势较斜的种植地可先下种砧木,待它长成后在原地进行嫁接工作。
下种榴莲秧苗的距离一般上以正方形10 x 10米 (100棵/公顷) 或12 x 12米 (69/公顷) 进行。若是斜地,那么它的距离是10米。种植坑方面,可采用0.6×0.6×0.6米的面积,并空置2 – 4星期,之后采用5 – 10公斤的有机肥和200克磷矿粉搅匀后倒入种植坑并将秧苗种在坑中间位置再以表层土填平压实。
施肥
小树成长阶段的首5年也即是未成龄时,可采用15/15/15或15/15/6/4肥料分别及循序地以0.5、1.0、2.0、3.0及4.0公斤/年分为3 – 4轮次施放。在第4及第5年时每年应补追2 – 4公斤的有机肥。当树进入成龄及产果阶段,也是下种后第6年起,则以采用较高钾含量及有微量元素肥料为佳,如12/12/17/2+TE或13/13/20/2+TE等等,从第6 – 7年6公斤,第8 – 10年每年7公斤及第11年及以上每年8公斤,分成3轮次施放,即是1/4于开花前的1 – 2个月施放,再1/4于结小果初期施放及1/2肥料于收成后施放。

Twin Arrow Fertilizer Sdn. Bhd.
Tel : +603 3359 7711 +6016 9815 169
E-mail : info@twinarrow.com.my
Website: www.twinarrow.com.my
榴莲树亦和一些水果树一样必须在下种后6个月开始修枝以便建立良好结构的树,即有笔直的树茎及横状的枝干。当树成龄后,并在收成已过时修掉水枝、没作用的小分枝及残枝等以增加其通风性及光照投入率来减少患病机率。除此之外,一些农友亦净化树身,把樊类植物清除掉,让树更健壮地成长及增加产量和榴莲果的质量。干净的树的患病率较低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榴莲树面对不少的虫病害威胁而须预防为上策。
虫害
榴莲树的茎干、枝干、叶子、花及果皆有虫害的威胁。Mudaria magniplaga Walker 这类飞蛾的幼虫就喜欢攻击成长中的榴莲果并进入果肉及果实粒里破坏,其破坏率可达中等高的程度。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 飞蛾幼虫则侵击花及果,使到花朵及小果掉落。对于大果它虽然只噬食表皮却也因此而降低榴莲果的卖相及价格。这一破坏率可达中等至高的程度。
除了这些,甲虫类如 Platypus sp. 则会在健全的树茎及树枝钻直径仅0.5mm的小洞并在洞口表层留下白色丝。被侵犯的树枝及树叶会快速地干枯,树受到攻击后的两星期可能因此而枯死,病发力非常迅速。一些树茎及枝干有裂痕的榴莲树如D96、D66、D2、D53及D38等则面对 Synanthedon sp. 飞蛾幼虫钻入破坏的风险。嫩枝及树叶的虫害有AllocaridaramalayensisCrawford这类虫子吸其汁使到该部干枯凋谢。受创的树可因此而剩下空枝不见树叶的程度。干燥季节也是这害虫破坏率较严重的时期,并将明显地影响树的成长。
其它的害虫有粉状虫子 (Pseudococcidae sp.) 攻击果与枝干、 Apogonia sp. Adoretus compressus 及 Hypomeces squamosus Fab 甲虫破坏树叶及榴莲蓟马破坏叶子、枝干及果等等。这些虫害可采用虫药来控制,可向农药店查询。除外,把低矮的榴莲果粒包裹起来可减少果害;一些飞娥可在夜间以灯光诱捕而降低其数量;树的患病部位应清理好而受创死亡的树亦应采取行动清除掉以免成为虫害的温床。
产量
早期的榴莲树下种后需要7 – 10年才开始产果。但是现在的榴莲多数是嫁接品种,树身没那么高之外,产果期也提早至下种后第4 – 5年。刚开始产果的树,每棵或仅生产10 – 60粒。随着树龄来到10年,果量可增至50 – 100粒/棵,甚至更多。20年及以上树龄的树产量能樊高至100 – 200粒,但有时也因气候关系而受影响,例如长旱天对产量及果品质的负面影响可说是明显的。
資料來源:
1. Operasi Perkhidmatan Sokongan, Taman Pertanian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2. Serangga Perosak Buah-buahan Tropika Malaysia, MARDI, 2008,第50-69页。
INO Nature Malaysia
Facebook : INO Nature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