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Cosmos Industries Sdn. Bhd.
PLO 650, Jalan Keluli 7, Pasir Gudang Industrial Estate, 81700 Pasir Gudang, Johor, Malaysia.Tel : +607-2523788
Fax : +607-2512588
E-mail : sales_marketing@allcosmos.com
Website: www.allcosmos.com
传统上,在园丘还没种下油棕秧苗前,种植坑 (45cm x 45cm x 60cm) 内会施放 200 – 250克磷矿粉作为促根用途。之后的施肥多以洒在草园围内。施肥除了施于表层土的作法外,埋肥法也常被使用。这两种施肥法的好处各有千秋,业者可能会根据人力、地势、气候等因素来决定采用那一种作法。
埋肥法须要在每棵树下挖几个小洞来埋肥,这点相信令许多业者却步,尤其想到一些硬的表层土并不那么容易挖而打退堂鼓了。其实在目前的情况,这问题倒不难解决,因为市场上已有这类用途的挖洞机,可轻易地在各种土质快速地挖均匀小洞来埋肥,不管泥土有多硬,相当方便。把肥料埋在表层土下,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减少雨流冲刷所造成的肥料流失率。
然而,若把埋肥法局限于降低肥料流失率罢了而忽略提升油棕植物性成长 (根系、枝叶、雄花) 及产量的潜能,那么可能就失了重要的一环,尤其在雨量较少的种植地,广布施肥法将面对土壤湿度不足肥料效率欠佳的情况。在此情况下若将肥料埋入土里将有望让肥料摄取到水份而发挥功效。但是埋肥深度及离树基处应该多远才能让这埋肥法发挥出最佳效果显然是值得关注的一点。当然,这类问题也必须经过实地试验才能得到可靠的答案。尼日利亚油棕研究所 (Nigerian Institute of Oil Palm Research,NIFOR) 研究员 A E Isenmila 曾就此项目进行研究,其结果显示埋肥法有其正面的效益。

在这之前,着名学者 Purvis (1956) 就发现到表层土施肥的地点之下长着许多的吸肥根而 Chan (1976) 也曾指出那些常施放高剂量肥料的表层土之下 30 – 60cm 深的地方拥有最多的根系积量。有鉴于此,根系成长及功能的改善将能减少植株因土壤缺乏湿度所面对的成长障碍。埋肥的深度对油棕树成长、根系的长势及鲜果串生产的影响是以下所欲表达的事项。

试验方法
此项试验在 NIFOR 地段进行,从1982年开始至1987年停止,前后共5年。该地段之油棕种于1978年,属于 tenera 油棕,即和我国一样之 DxP 油 棕,差别应该只在雌雄系的不同。以此计算,试验期间的树龄介于4 – 9年。该种植地面临3 – 5个月/年的旱季,而且土壤属于酸性沙质,保水能力低。试验以一般正规的作法进行,埋肥深度有4个等级,即0 cm (控制组,施于泥土表面)、30cm (1尺)、60cm (2尺) 及90cm (3尺) 离表层土的深度及离树基 60 – 90cm。NPK 及镁肥以0.75公斤/棵的剂量均匀地渗搅后平均地施放入树下6个挖好的小洞里后以表层土铺盖好。
试验成果
Hextar Fert Sdn. Bhd.
No. 64, Jalan Bayu Laut 4/KS09, Kota Bayuemas, 41200 Klang,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 3003 3333 Fax: +603 3003 3336
Website: www.hextar.com
根系的长势:施放肥料的深度显然对离树基 60 – 90cm 放肥料带来效果。这以 90cm 深度施放肥料拥有最佳的根系积量。从这试验来看,在表层土施放肥料的植株根系积量 (2.76mg/cm3),远输于地下埋肥法所取得的成果,不管是30 (4.92mg/cm3)、60cm (6.14mg/cm3) 或 90cm (7.55mg/cm3) 深。换句话说,埋肥越深其增加根系积量的效果就更佳。试验成果显示,在 60 – 75cm 深的根系密度比表层土施肥(控制组)根系密度高了78.2%,在 75 – 90cm 深之根系密度则比控制组根系密度高了1322.2%。这是在 30cm 深之小洞埋肥的效果。
其实,肥料施放的地点因为养分浓度高而造成该处的根系积量不会比其下面地点来得高。这可从 60cm 深处埋肥后其75 – 90cm、90 – 105cm及105 – 210cm深之处的根系密度分别地比控制组高了824%、305.8%及424.0%看出来。从这里亦可了解到肥料在土里逐渐溶化后涵盖了一定的范围,各深层根系都可摄取到养分。
这点可能因为根系往下摄取水份所产生的效果。这一情况发生在有明显干旱季节及沙质种植地,可看到油棕根系往下探索水份的本能。由此而联想到,在一般无明显干燥季节的种植地,油棕根系一样是往有水份的地点伸张,而这本能其实也发挥于养分摄取方面,意味着在有高养分的地点,其根系积量肯定更高。
此埋肥法试验也看到把小洞挖在离树基 60 – 90cm 之距的效果比 150 – 180cm 之距好得多,例如把肥埋在 30cm 深的小洞里,其 60 – 75cm 深及 75 – 90cm 深之处长出很多的根系,各计 8.23mg/cm3 及 15.00mg/cm3,相对离树基150 – 180cm作法的 2.35mg/cm3 及1.89mg/cm3,差别甚大,但再深下去根系积量就大减了。把肥埋在 60cm 深则使到 75 – 90cm 及 105 – 120cm 深处分别长出最多的根系,各记录着 9.71mg/cm3及 9.79mg/cm3,相对离树基 150 – 180cm 作法之 4.33mg/cm3 及 1.02mg/cm3。虽然如此,将肥埋在深至 90cm 的小洞,不管离树基60 – 90cm或150 – 180cm,其各深层的根系成长的差异就没那么规律化了。
叶子面积及果串的提升:在 30cm 深的小洞埋肥,枝干 (编号17) 及叶子面积增加了。把肥埋在 90cm 深处的2年后,油棕性别比率增加了19%,而在 60cm 深埋肥下,却增加了70%进而使到果串数量分别地增加了2%及17%。1984年的鲜果串产量增加0.45 – 1.15吨/公顷/年,而1987年则增加了1.0 – 5.7吨/公顷/年,这番结果显示出埋肥法具有增加产量的效益。
有鉴于此,埋肥法被认为有促进油棕作物表现的潜能。在下种油棕时把肥埋在种植坑里,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作法,因此它甚至被认为可取代下种时在种植坑里施放磷矿粉的传统作法。要在园丘埋肥,就在每棵树下挖数个小洞然后把肥放进去,用表层土填平及踏实一番即可,难度也不高。况且,它还可以减少施肥次数及减少肥料流失率等等诸多好处。
參考資料 :
A E Isenmila, “Oil Palm Growth, Water Use and Yield Response to Depths of Fertilizer Placement”, 1991 Porim international Palm Oil Conference, 1993,第312 – 318页。
Fertitrade (M) Sdn Bhd
M-3-3, Blok M, Encorp Strand Garden Office, No. 12, Jalan PJU 5/1, Kota Damansara, 4781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Malaysia. Tel: 03-7666 8899 Fax: 03-7666 8891
E-mail : enq@fertitrade.com.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