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果种植业以榴莲为首,它拥有88,641公顷种植地,占了国内254,770公顷水果总种植面积的35% (2013年),每到榴莲出产季节时,它就成为最受欢迎的水果了。榴莲种植从80年代全国仍超过80%以果园形式操作发展到今天的园丘式种植,期间的演变包括了新品种及改良品种的出现,更佳的农艺技术采用及种植人种植思维的提升。
在这方面,榴莲树的结果率一向来是业者最关注的事项。有时,花盛开果盛结,有时就只零零星星。这现象说明树的产果不稳定,时好时坏,其导因可说来自种植材料 (树品种) 的品质、地理环境、气候及农艺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树间的花粉传授效率低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异花授粉法提高结果率
如今榴莲的种植材料多数以嫁接方式形成,而这方法除了能够生产出如母株品质的植株之外,它也把生产期提早了。虽然如此,本地交配种榴莲的同树种之间的相融性不足,这就降低了花粉传授效率,进而使到结果率亦低落。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提高异花授粉 (cross pollination) 机率来解决了。
要取得异花授粉之效,可在同一段园里栽种数个品种榴莲。但是,要知道什么品种的花粉及雌花蕊能良好地相融并结出果来却是个难处,因为并非每品种组合就一定能带来良好的结果率。看来这方面须要依靠经验了。从 MARDI 曾经进行过的试验显示,D24 能和 D99、D98 及 D114 相融,因此将这4个品种种在一起可改善单种 D24 所产生的低产果率及果型不一致的现象。
这组合的树种比率是50% D24、30% D99 及20% D98/D114。在种法方面有两做法,第一做法是排种系统,即是一排里种同一品种并顺序下去(请见图一),第二做法即是随机系统,即各品种树随意地根据种植距离下种即可(请见图二)。如果以方便管理来说,第一做法莫属了,倘若比较异花授粉效率即当数第二做法。就因为如此,第一做法适合园丘采用而第二做法则适合小园主采用。虽然如此,这两做法基本上都有促进异花授粉的效果。
数品种同种一处也有另一好处,那就是延长了榴莲出产期。这是因为每一品种从结小果至果熟掉落的期限都不一样,例如 D24 在这方面是100 – 105天、D99 则95 – 100天、D98 及 D114 介于120 – 130天。无形中,整个果实出产期就延长了3星期。榴莲的市价一向来在初及尾产期较高,因为此时市场供应较吃紧,卖价就较好。以这角度来看,数品种参种一块的做法有它的一些好处了。当今的一些榴莲园也采取了各品种参种在一起的做法,相信这做法和提高产果率有关了。
資料來源 :
1. M. Zainal Abidin, “Sistem Penanaman Campuran Klon Bagi Durian”, Teknologi Buah-Buahan, Jilid 6 (1990), MARDI.
2. Zawawi Jawahir dan Zulkiflee Mohd Kasiran, Klon Durian Terpilih Malaysia, UPM,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