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变动性种植密度法,带来更高的油棕累积产量

变动性种植密度法,带来更高的油棕累积产量

- - 广告 - - 了解更多,请点击


Applied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dn. Bhd.
No. 11, Jalan Teknologi 3/6, Taman Sains Selangor 1, Kota Damansara, 4781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Malaysia
Tel : 03-61517924/25/26/27/28
Fax : 03-61517081
E-mail: sales@aarsb.com.my

Website: www.aarsb.com.my

全球油棕地所采用的种植密度是介于 130 – 150 棵/公顷,也是一般上较为安枕无忧的密度,然而这类固定性密度不是取得最佳累积产量的作法。从一项研究各种种植密度首 10 个生产年下种 18 年)的产量走势里,显示出变动性种植密度方法具有提高累积收益的潜能。除此之外,这番研究也开启了油棕园产量潜能之窗,提供进取更高油棕产量的新视野。

试验一 :评估内陆地定积土 (sedentary soils) 的种植密度与肥料需求

油棕下种约2年或更早就开始开花结果,之后树伞逐步扩展,树与树的相竞现象也逐渐出现,在第4个生产年(下种第6年),产量会随着较高的种植密度而下降,一直到第7个生产年(也是下种第9年),产量会在123棵/公顷平稳下来。这意味着123棵/公顷的密度是长期避免油棕树因光照等因素相竞而影响产量的作法。

然而,第4个生产年的最佳种植密度是166 – 184棵/公顷,但在第6个生产年,反而是136棵/公顷最理想。研究显示,首7个收成年以166 – 184/公顷并从第8 – 17收成年缩减至150根/公顷有较高的累积产量。


因此,若一开始就以固定的密度来进行,例如136棵/公顷,可能因为每公顷树量低于理想密度水平而损失了初期收成。有鉴于此,变动性种植密度法 (variable density) 看来具有深思的意义。

肥料效益也在有关的研究中有些定论,即在初产果时期,施肥对高密度油棕的效益较大,这点可从较高的施肥剂量带来较高的产量方面看出来。当树龄逐渐地增加后,肥料效益反而在较低密度的油棕展现出来。

然而油棕在第7个收成年,肥料效益则在各种种植密度下产生了。这点和其它研究 (Goh,1982,Pamim & Harris,1986) 中说明肥料剂量和种植密度彼此间没产生作用 (interaction) 的看法是一致的,从而也说明从这年段起,肥料的施放剂量应保持在原本的面积剂量比率上而不须要在同等面积为更高密度的油棕施放更多的肥料。


从下种后第10 – 13年的果串方面则显示果串重量和种植密度是反向而行,然而产油及果仁(或整体果实粒)也在较高密度下产生更佳的成果,这方面显然比鲜果串方面较为优越。原因是因为密度较高的油棕园也较为阴凉,这促进了象鼻虫传花粉的效益,也因此形成更多及更佳的果实粒。虽是如此,在136 – 184/公顷的油棕产品对果串比率并不明显,因此从鲜果串方面来解读种植密度的理想经济性仍是合适的。


在经济回酬方面的分析,从种下至19年的折除10%累积收益后显示,鲜果串价格在RM200/吨或以下时,最佳的经济种植密度 (economic optimum density) 是136棵/公顷并只施放半量的园丘正规肥料用量。当鲜果串价升至RM240/吨时,最佳的经济种植密度也跟着上升至150棵/公顷,但肥料用量仍是园丘正规施量的一半。唯鲜果串价超过RM280/吨的时候,150棵/公顷就可恢复正常的肥料用量。这情势或在种下1925年展现同样的趋势,因为油棕产量的差异在第10个收成年(种下12年)起就稳定下来了。

试验二 :评估沿海地冲积土 (alluvial soils) 的种植密度与肥料需求

在沿海地,300棵/公顷的密度在第二个收成年就出现了竞争情况而使到产量比较低密度的油棕来得少。也因为树之间相竞的关系,使到较高密度的油棕产量受到影响。然而,从第13个收成年起,较高密度的油棕产量开始提升了,这或意味着园中之树的相竞程度已减少。这可归咎于此年段的树高已出现差异 (Breure 1988),使到光照射入率较高而提高了产量。Chenetal (1989) 亦曾报导过光照射入率随树龄的增加而逐步减低,一直到下种后13年起才开始回升。

从试验中,首两个收成年的最佳产量来自246棵/公顷的种植密度。随着树龄及相竞情况的增加,现时最佳密度 (current optimum density) 也逐步下调,直到第8个收成年的182棵/公顷最为理想,并持续到第12个收成年。随后,最佳密度又可再提升,一直到第16个收成年的 201 – 222/公顷。

其累积收成显示,沿海土壤的油棕种植密度以246棵/公顷来进行时,可在首3个收成年获取最高的产量,之后以222桿/公一直到第12个收成年及201棵/公顷直到第16个收成年来取得最佳收益。这般情况表达出变动性的油棕种植密度提
高收益的经济潜能,同时也表露出沿海地使用更高密度来种油棕的可行性。

- - 广告 - - 了解更多,请点击


Palm King Marketing Sdn Bhd
No 40, Jalan Hasta 1, Kawasan Perusahaan Batu 12, 42500 Telok Panglima Garang, Selangor, Malaysia
Tel: +603-3191 6535
Facebook: Palm King Marketing Sdn Bhd
Email: info@klspalmking.com

Website: www.klspalmking.com

在肥料使用方面,90棵 – 134棵/公顷以正常的园丘施肥量(供136棵/公顷)的产量持续地在首16个生产年里领先其它种植密度的油棕产量高达一倍。再高的种植密度,即148 – 272桿/公顷,正常肥料用量则带来最高收成。当密度升至182 – 272桿/公顷时,最高产量是来自施放双倍肥料的园丘。当种植密度达到300棵/公顷的超高种植密度的时候,首16年的产量显示,肥料反应相对种植密度已没一定的趋势可言,换句话说,各种研究里的特定施肥量都带出约同等的产量。


至于肥料应以每棵油棕或每单位面积来施放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直至222棵/公顷的种植密度,以每单位面积的施肥量是比在每棵树施放所定的剂量来得高。其实,种植密度一旦高过246棵/公顷,如何施放都已没看到之间的明显差异。Breure(1982) 发现到肥料反应将因更高种植密度暨更高树龄而下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更高种植密度下的肥料用量应以直接比数 (direct proportion) 来增加施放,毕竟肥料是重本的种植输入组件。

沿海地土壤依然和内陆地一样,果串重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是逆向的,而油脂对中果层、果仁及果串同样是一致的。虽然如此,这方面的提升仍不能弥补因更高种植密度所引起的产量下降的损失。


由于在每棵树施放固定剂量的肥料比每单位剂量的成本来得高,因此采用更高种植密度时,采用后项作法的经济回酬肯定较高,这可从同样种植密度并没因为在每棵树下施放所定份量肥料而增加了产量而证明。纵然如此,若是采用15 – 18年的周期种植,那么以更高密度种法显然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例如采用180 – 200棵/公顷的密度。

试验三 :评估沿海地使用三角形变动性种植密度法

在沿海地采用三角型可变动种植密度的研究里,17种介于64 – 299裸/公顷的首16个生产年的鲜果串产量展现不同的产势,而在第7个生产年将其中14%的树清除/瘦林后又呈现另一番产势。从研究成果的数据中,可发现到油棕树在低种植密度时(如64 – 114/公顷),每棵树的鲜果串产量皆比高密度油棕来得好。但是因为每单位面积的树量太少,使到其累积产量仍大大地逊于更高密度的油棕。若从这点来看,那么184棵/公顷种植密度的首16个生产年的鲜果串/公顷的产量最佳,双双以409.44吨/公顷(没瘦林地段)及427.63吨/公顷(瘦林14%地段)的16年累积产量,超越其它各种种植密度的产量。

从下种18年或首16年的产量以经济角度(折扣 10%)来看,那么油棕果价格低于RM160/吨的时候,最佳的经济种植密度是固定维持在125棵/公顷。当鲜果串价格在RM200/吨或以上时,那么最佳的经济种植密度则是184棵/公顷,唯须将下种9年后的其中14%油棕树清除掉。

其实,184棵/公顷的油棕就算给于保留而不清除掉任何一棵树,它的回酬(折扣10%后)仍是所有种植密度里包括目前传统的130 – 150棵/公顷密度中最佳的,唯条件是鲜果串价格须要在RM200/吨以上。从农艺角度同样显示184棵/公顷的密度不管是固定性或可变动性(即下种9年后清除其中14%的树)仍然是最佳的一种。


试验四 :评估沿海地使用正方形变动性种植密度法

在沿海地采用正方形种植法的研究中显示,其固定性的最佳农艺种植密度 (agronomic optimum density) 比三角形种法低了许多,只有131棵公顷,而变动性的种植密度以210棵/公顷开始最为理想。

通过下种9年后瘦林25%的作法,高过288棵/公顷地段的油棕树在一年后就显示出产量已提升;瘦林后第3年,反而是112桿/公顷地段的油棕树展现明显的产量增加。若以单位面积来说,那么180棵/公顷的地段在瘦林5年后的产量才明显提升。但若以首16个生产年的累积产量来看,210棵公顷的油棕在瘦林后明显地展现出每公顷产量的升华。

在鲜果串价格介于RM160 – RM320时,131棵/公顷是正方形种法的最佳经济种植密度。其下种18年所累积的利润经折扣10%后显示,超高及超低的种植密度皆削减了利润。正方形种法的回酬不管是固定或变动性种植密度看来都比三角形种法逊色。正方形种法因此或不适合以固定密度种法来进行,但可考虑用于变动性密度种植法,因为这种法可以系统化瘦林两次。

資料來源 :

Mohd Nazeeb, Tang, MK, Loong SG and Syed Shahar Barakbah,” Variable Density Planting for Oil Palm (Elaeis guinensis) in Peninsular Malaysia”, PIPOC 2007, MPOB.

- - 广告 - - 了解更多,请点击


FGV Agri Services Sdn Bhd
Level 9 West, Wisma FGV, Jalan Raja Laut, 50350 Kuala Lumpur, Malaysia
Tel : +603-2789 0082
Fax : +603-2789 0111
E-mail : fassbmarketing@fgvholdings.com

分享给其他人: